[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五蕴
 
{返回 佛教词汇小百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89

  五蕴

  又作五阴、五众、五聚。三科之一。蕴,音译作塞健陀,乃积聚、类别之意。即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

  (一)色蕴,即一切色法之类聚。

  (二)受蕴,苦、乐、舍、眼触等所生之诸受。

  (三)想蕴,眼触等所生之诸想。

  (四)行蕴,除色、受、想、识外之一切有为法,亦即意志与心之作用。

  (五)识蕴,即眼识等诸识之各类聚。 

  五蕴系总一切有为法之大别,在俱舍等所立七十五法中,总类聚有为之七十二法为五蕴,唯识家则立百法,合有为之九十四法摄为五蕴,皆不包括无为法。 

  五蕴通有漏、无漏及善、不善、无记三性,故诸论中亦以各种名称说明其种别,如大毘婆沙论卷七十五等,在五蕴之中,特以属于有漏者名为五取蕴。

  大乘义章卷八本更就有漏、无漏及三性,总立九种,即:(一)生得善阴,(二)方便善阴,(三)无漏善阴,(四)不善五阴,(五)秽污五阴,(六)报生五阴,(七)威仪五阴,(八)工巧五阴,(九)变化五阴。其中前三者为善,第四为不善,后五者为无记;又第三属无漏,其余均属有漏。又摩诃止观卷五上及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五本等,亦各出其说。 

  小乘多数派别由对五蕴之分析,得出「人无我」之结论,主张「人我」为五蕴之暂时和合,唯有假名,而无实体。大乘学说不仅否认五蕴和合体(人我)之真实性,亦否认五蕴本身之真实性,进而发展「法无我」之理论。

  〔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九、般若心经、集异门足论卷十一、俱舍论卷一、卷二十九、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卷一、大毘婆沙论卷七十四、显扬圣教论卷五、顺正理论卷一、卷二〕


{返回 佛教词汇小百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五阴炽盛苦
下一篇:三十六物
 二十五神
 贪染
 五色线
 五行
 恶业
 过午不食
 五大
 慈忍
 乞食十利
 二福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157、无胜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20.乞求品[栏目:第一卷]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20、非时睡眠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1997年 禅修一日营﹙下﹚[栏目: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藏传净土法[栏目:索达吉堪布]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 生成因果关系之二:主体与运动的关系[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唐卜陆西亚多(Jack kernfield)[栏目:著述文集]
 《杂阿含经》经文的厘正初探[栏目:林崇安教授]
 体会当下身边美好事物活在当下[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珍妮弗·洛佩兹——潜心学佛[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