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九种相戒
 
{返回 佛教词汇小百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3

九种相戒

  属大乘戒。即:

  (一)自性戒,可分为四:(1)从他正受,(2)善净意乐(不从师授),(3)犯已还净,(4)深敬专念无有违犯。后二法乃前二法所引,为菩萨自性戒所具四功德。

  (二)一切戒,可分为二:(1)在家分戒,(2)出家分戒。依此,在家、出家二分净戒略说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聚净戒。  

  (三)难行戒,可分为三:(1)菩萨于所具大财大族自在增上,而能弃舍,受持菩萨净戒律仪。(2)菩萨若遭急难乃至失命,于所受净戒无有少缺。(3)菩萨遍于一切行住作意,恒住正念,常无放逸,乃至命终,于所受戒无有误失。  

  (四)一切门戒,可分为四:(1)正受戒,菩萨受先所受之三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2)本性戒,菩萨住种性位,本性仁贤,故身、语二业恒为清净。(3)串习戒,菩萨往昔余生中,曾串修习三聚净戒,由宿因力所住持故,于现在世一切恶法不乐现行,深心厌离,乐修善行,于善行中深心欣慕。(4)方便相应戒,菩萨依四摄,于诸有情身语善业恒相续转。  

  (五)善士戒,可分为五:(1)菩萨自具尸罗,(2)劝他受戒,(3)赞戒功德,(4)见同法者,深心欢喜。(5)设有毁犯,如法悔除。  

  (六)一切种戒,此戒有六种、七种之别,计为十三种。六种即:(1)回向戒,即回向大菩提。(2)广博戒,即广摄一切所学处。(3)无罪欢喜处戒,即远离耽着欲乐、自苦二边行。(4)恒常戒,即虽尽寿命,亦不舍所学处。(5)坚固戒,守戒坚固,一切利养、恭敬、他论、本随烦恼等,皆不能伏、不能夺。(6)尸罗庄严具相应戒,即具足一切戒庄严。七种即:(1)止息戒,即远离一切杀生。(2)转作戒,即摄一切善,饶益有情。(3)防护戒,即随护止息、转作戒。(4)大士相异熟戒。(5)增上心异熟戒(6)可爱趣异熟戒。(7)利有情异熟戒。  

  (七)遂求戒,菩萨希求众生勿以断命、不与取、秽欲、邪行、虚妄、离间、粗恶、绮语、手块杖等诸非爱触加害于我。菩萨亦不以此恶触加诸众生,令彼所求不遂、意不悦。  

  (八)此世他世乐戒,可分为九,即菩萨为诸众生有四种净戒:(1)应遮处而正遮止,(2)应开处而正开许,(3)应摄受则正摄受,(4)应调伏则正调伏。复有所余施、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等五种俱行净戒。如是九法能令自他现法、后法皆得安乐。  

  (九)清净戒,可分为十:(1)初善受戒,即唯为沙门三菩提故。(2)有不太沈戒(于违犯时生悔愧而远离)与不太举戒(生悔愧而远离非处)二种。(3)离懈怠戒,即于睡眠乐、倚乐、卧乐不耽着,昼夜勤修善品。(4)离诸放逸所摄受戒。(5)正愿戒,即远离利养、恭敬、贪等,不愿生天而自修梵行。(6)轨则具足所摄受戒,即于诸威仪所作众事善品,加行妙善圆满。(7)净命具足所摄受戒,即远离矫诈等一切邪命过失。(8)离二边戒,即远离受用欲乐、自苦二边。(9)永出离戒,即远离一切外道邪见。(10)于先所受无损失戒,即于先所受菩萨净戒无缺减、无破坏。

  〔菩萨地持经卷四、卷五、菩萨善戒经卷四、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卷四十二〕


{返回 佛教词汇小百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二种破戒人
下一篇:波罗提木叉
 一代时教
 二福田
 出世间禅
 五色线
 不定业
 八关斋戒
 八不中道
 一心正念
 十善十恶
 初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伤口[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四、广破外执[栏目:韩镜清教授]
 佛教禅定实修体系 第八章 对治五毒的五种根本禅定[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生命的源泉──禅[栏目:禅林衲子心]
 孔雀明王的功德[栏目:文集]
 学佛的人[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红尘累:从大梦中醒来[栏目:雪漠]
 时间的存在不是看钟表[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庚辰重九缙云登高集序[栏目:太虚法师]
 一切皆为因缘果报[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