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布施的几个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观想布施跟真实布施所得的功德会是相同的?
 
{返回 生西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4

  (一)问:顶礼法师!古萨里修法中说,我们要布施自己的身体;《入行论》中又说,我们没有证得一地菩萨之前,不能将自己的身体布施出去,但是观想可以开许,而且说观想布施身体也可以得到真实布施同样的功德,我不明白为什么观想布施跟真实布施所得的功德会是相同的?

  生西法师答:其实这里面要分层次。初期的时候,只能通过仪轨观想一下布施身体。因为这时候我们的心力不够,对身体的爱执还没有完全打破的缘故,所以我们在最初修古萨里的时候,观想布施身体的功德和真实布施身体的功德,还没有办法相比。

  但为什么说古萨里修布施和真实布施身体一样呢?是指真正通过修法,把对自己身体的执著完全打破之后。真实布施身体,是因为对身体不执著了;修古萨里的时候,也是因为你对身体不执著,才开始修仪轨观想,其实已经达到了目的。真实的核心思想是放弃身执,从这个角度来讲,两者功德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我们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之前,通过修持古萨里,可以接近于真实布施的状态。因为必定也是通过观修,从思想上面开始放弃自己的执著,所以这是靠近真实布施、舍弃身体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从这方面讲的时候,我们说可以通过观想,来做一般人做不到的布施,这是心理上的一种成熟。

  当我们修古萨里达到究竟的时候,那时修古萨里的布施和真实的布施完全一模一样。我们讲的是大概相同,修古萨里的功德大致和真实布施的功德相等,如果真正来讲,初地菩萨才能布施自己的身体,我们凡夫人修古萨里的功德和初地菩萨的功德完全相等,这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难。

  经论中说两者功德大致相同,因为都有舍弃自己身体执著的成分在里面。如果不从细微处观察,只是从大概的方面观察,可以说修古萨里等同于身体布施,这个方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二)问:那就是一个方便说,是相似于的意思,对吗?

  生西法师答: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观察的话,可以这样理解。但是也不是完全不靠谱的说法,并非是打妄语,不是完完全全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可以说有一点相似的善巧方便,但是里面的程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三)问:法本里面讲,为了断除自己对身体的爱执,颂云,供施象马成百倍,供施妻儿成千倍,供施身体十万倍,这也是个比喻。象马是我的财产,供施能够成百倍功德。供施妻儿是不是仅是一种比喻啊?

  生西法师答:千倍也好,百倍也好,是说明功德的增长数量很大。你所布施的东西,越珍贵功德就越大,象马同一般的财富相比,比如说布施白菜,象马更贵重;妻儿比象马更贵重,更难布施;身体比妻儿更难布施。从这方面来讲,有逐渐增长很多倍的说法,不一定完全是比喻。

  (四)问:这里的布施妻儿往往让人有点误解,佛陀倒是可以布施妻儿,而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布施财产还可以,但是布施妻儿对我们来说,应该怎么做?是观想布施妻儿吗?有点不太理解。

  生西法师答:佛陀在修持布施妻儿的时候,当时的大背景和现在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佛陀因地修法的时候,按照古印度的传统,妻儿属于是丈夫的财产。不像现在的观念,不能随便把你的妻子儿女给别人,好像不合法,很多人接收不了。但是在以前的环境,除了父母不能布施,妻子儿子都可以给别人,相当于自己的财富一样。所以当时做这样的布施,没人会非议。关键是我们以现代人的思想去看以前布施的行为,会觉得难以接受。如果把我们的思维换成当时的思维,那就很容易理解了。


{返回 生西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在听经或者是拜佛之后,时常产生谤佛、谤法、谤僧的念头,请问这是邪见吗?
下一篇:傲慢和自信的区别是什么?
 发愿念诵五十遍《金刚经》和五十遍《地藏经》...现在闻思修的任务很多,..
 《入行论》中讲众生堕入恶趣后,由于不断因烦恼造业,势必愈陷愈深,永无解..
 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样保持清净心?
 为什么加害菩萨还会种下安乐、解脱的因缘呢?
 请问法师,如何理解婴灵作祟的问题?
 假如在发心的过程当中,遇到使自己生烦恼,并且自己难以对治之时,比如和某..
 平时还是很容易生气...我应该怎么办?
 现在医院里也有不少胎盘类药品...应该如何看待...才是如理如法的?..
 有位师兄做事很难善始善终...应该如何对治。
 大幻化网灌顶的加持品能给没灌顶的家人吃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鼓山的共识-理念、精神、方针、方法 继往开来[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慧能无相戒法及其在南宗禅法的意义(若宽)[栏目:禅宗文集]
 皈依三宝和皈命西方有何不同[栏目:仁焕法师]
 中部36经 萨遮迦大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意识形态化、草根化和知识化——汉吴佛教文化形成的三种途径[栏目:李尚全教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三节 《契丹大藏经》[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我已经求得全部成熟口诀法,修上师瑜伽时还需要修有相止吗?[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第三部 僧团之父 马哈咖沙巴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化解五浊恶世[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让悲歌止息[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