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三)次第修学不可轻视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56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三)次第修学不可轻视

  三殊胜之清净回向可令善根辗转增上。比如今天做了某件善事,本来只有一个功德,但由于有清净回向摄持,第二天就转变成两个、十个乃至成百上千之功德。仅凭一件小小的善事,就能得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果,是靠什么缘起法而成办呢? 当然就是清净回向。因此修法之时,这些小小的环节都应落于实处。

  在我们行持任何善法时,都要观待自己的发心、正行和回向。当然,由于长时间在高原地方求学成熟口诀法,如今很多弟子见解已有所增上,他们的见解本身就是清净发心。这种发心称之为胜义菩提心,也是清净之正行和真实之回向。这时,他已经不需要将三殊胜分为三个阶段来一一树立,因为体用已经一如。虽然我们都很希望能达到这样的见解,但这样的条件,并非人人都能具备。

  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以及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现前我们必须按照次第过程修学,决不能高攀见解。因为仅凭文字般若去创造禅定,对解脱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说过,教理是见解的前行,但仅凭教理去树立一切禅定见解,即便树立得有多好,总归只是文字般若而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解的伺察意之见解。当然,修法初期需要依靠心去作意,但是这只是一门前行,如果时时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你的见解永久不会进展。因此闻思和实修必须要分开理解,不能混淆。将两者混为一谈,恐怕也是常年在高原或其他地方修学,但是见解始终没有增上的原因吧。我相信每一位修行者平常都在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对见解也有所了知,但为何修行却一直进展缓慢呢?恐怕就是时时依靠理论去打造一个见解。因此修法还是要细致一点。

  当然,现前我们必然还是凡夫,在修学殊胜法门的同时,难免会产生懈怠和拖延时间的现象,这时候时时观想四厌离法非常重要。若舍弃四厌离法,即便你所修的法有多么殊胜,理解有多么成熟,要赤裸见解,恐怕还是难以实现。因此,四厌离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时都不能轻视。若能如是修学,意义也非常广大。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二)禅修时如何做到清净正行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四)简述华严四想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三)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于法作妙药想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二)总说人道根本痛苦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六)修行中的善巧运用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一)上士道之发心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三)修法不能轻视方便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二)断除执著获得解脱
 圣者言教 第三课(六)为什么说佛法的善才是真正圆满的善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二法分裂不是密宗的见解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六)十善业之差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透过教育弘扬佛法 Propagation Of Buddhism Through Education[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佛教经世与晚明佛教复兴的人文取向(陈永革)[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05 轮回过患[栏目: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依师后必须净观导师[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从失败中破蛹而出的口诀[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禅者的初心 第一部 身与心的修行 4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栏目:铃木俊隆]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佛国品第一[栏目:南怀瑾居士]
 相应5经 比丘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一)听法与调心[栏目:圣者言教]
 答疑 Question and Answer[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