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父子情
 
{返回 法忍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5

  父子情

  正值佛诞之期,继续与大家谈谈佛陀的故事。我们在上篇已谈及佛陀本身如何处理与妻子之间的感情,亦从二人的宿世因缘,看到了佛陀与耶输陀罗同样尊重二人多生多世之前许下的承诺。承接上篇并藉著法性讲堂主办《亲缘・法缘・无缘》多媒体弘法舞台剧将於5月25日公演的机会,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从佛陀身上看他所透视出来的「父子情」!

  以法利益父亲—佛陀与净饭王的父子情缘

  佛陀成道后不久便回迦毗罗卫国弘法,希望以佛法利益他的亲人及国中的人民。其父净饭王(输头檀王)知佛陀回来后,便邀请佛陀进宫接受供养。当佛陀接受邀请进宫,用斋完毕,净饭王并请佛陀开示说法:「唯愿世尊。教诲於我。又愿世尊善逝示现。令我长夜常得利益安乐之事。」1佛陀便因应父亲的根器而为他说法,使他明白佛法的真义,心生欢喜;后来并得舍利弗尊者的指导而得法眼净,兼得证於须陀洹果。这时的净饭王心无有惑,已得无畏,了解道佛法才是真正可令众生得以解脱生死轮回之法,便前往佛陀的住处,向佛陀提出希望跟随佛陀出家修道的意愿。就《佛本行集经》指出,当时佛陀考量:

  「输头檀王。於此教中。舍家出家。复更能证胜上法否?尔时世尊。思惟是已。自证知此输头檀王。决定不合舍家出家。亦不得证胜上之法。如是知已。而告之言。大王今日。若知时者。但在本家。行檀布施。造福业耳。」2

  可见,佛陀就父王的根器作为考虑,认为净饭王并不适合出家这修行方式,亦知道父王出家并不会从而证得「胜上之法」;反之,如果净饭王在家修行,多行布施,反有更好的修行效果,所以佛陀据以上的思维告诉父王,请他继续留家修行(日后净饭王在家修行,并再听佛陀开示,得证三果)。可见,佛陀为带给父亲最好的修行效果,是会用一些与父王相应方式开示父亲,而令父亲可以得到最大的法利。

  再者,当净饭王病重时,佛陀亦立即赶回皇宫为他做人生最后一次开示,使他证得阿罗汉果,使父亲亲自体会了解脱之乐。净饭王在证果之后七天去世。在这里,佛陀将佛门中所谓的「大孝」展现在我们面前:佛陀离家修道,之后广行弘法布教之事,为的就是利益众生,使众生得以解脱。而他并没有忽略对亲人的关心,离家亦绝不是与家人「恩断义绝」;反之,他所做的就是希望可以引导自己的亲人及一切众生种下菩提道种,而速离轮回、早成佛道!正如祩宏大师所说的:「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这就是佛教最大的孝顺了。

  严爱兼用的教子方式—佛陀与罗睺罗的父子情

  佛陀回祖家度众生的时候,诸王子都纷纷跟随佛陀出家,连佛的儿子罗睺罗亦不例外。当罗睺罗出家后,因为一些骄纵的习气一时改不掉,而会常常妄语、捉弄别人。佛陀有一次便藉机严厉地以「洗脚水」、「污水盆」等的比喻狠狠地教训他,使他明白妄语之可恶!

  后来,罗睺罗学乖了,能在道上好好用心修行。但是,因为他是年纪轻的沙弥,有一次回来精舍晚了,他住的房间被人家占用了,唯有到厕所里休息,刚好给佛陀遇上,时为夏天,佛陀怕会有蛇到处出没而伤害到他,於是把他叫到房间里面去过夜;为了这件事情,佛陀还特别制订规约,让沙弥以后可以在比丘房间里面住两晚。

  从这两个佛陀教育罗睺罗的事例可见,佛陀主张的慈悲,是一种对众生有最大利益的「爱」。他看到儿子做错事时不会「姑息」,看到儿子有需被照顾时,给予适切的爱护,这才是真正「爱」、真正的「慈悲」!


{返回 法忍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小业障?大业障?
下一篇:佛陀与耶输陀罗的因缘
 成佛之道—不可或缺的「菩提心」
 浴佛得大菩提心
 对《西藏生死书》的回应
 日本僧侣娶妻生子的迷思
 佛门中动人的亲情
 男性的僧人「不一定是和尚」
 受苦有谁怜
 学佛就是「性格上的培养」
 仁者无敌
 朝圣圣地的形成――中国普陀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浅论 佛教超越界限[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佛身等虚空,佛力定中得[栏目:达真堪布]
 旋花和蜥蜴[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怎样看待佛门的出世与入世?[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为什么我看了那么的经文和咒语都记不住,也不想去理解,唯独心经给我一种不同的感觉,特别想理解里面的佛性..[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空灵一梦解禅机[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自私损己,利人己利[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0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万峰顶上万峰藏[栏目:孤独是一种修行]
 生死大事 - 复制人伦理[栏目:方外看红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