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仁者无敌
 
{返回 法忍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56
  仁者无敌

  第312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引言

  最近打开报纸或电视,看到的每每是充满矛盾和有关纷争的报导。众生身处於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之中,很容易被影响,人与人之间会渐渐陷入矛盾和变得敌对。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时,若能将一些世间智慧与佛法智慧结合运用,将可以有效地帮到我们自在地继续生活!这次希望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如何以「仁者无敌」的理念,自在地生活於纷烦的社会之中。

  从佛教的角度解读「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本是出自《孟子・梁惠王》,故事是说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国政,他指出他的国家曾一度在天下称强,但是到了他的那一代时国力则变得萎靡。例如东边被齐国打败,连他的大儿子都在战事之中死掉了;西边的国土又丧失了给秦国等等。他因为这样的失败而感到羞耻,并希望兴师报仇雪恨。

  孟子给梁惠王的答案是要他「行仁政」。因为秦国、楚国的执政者使百姓受冻挨饿,妻离子散;但如果梁惠王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鼓励耕作,使人民丰衣足食,那时,天下百姓自然不会与会梁惠王为敌,并一一归附於他。

  然而,如果从佛法的立场看孟子这样「行仁政」的目的和效果,我们会知道这不但不是很「纯粹」的「仁」,而且还有很强的「手段感」,却少了许多的「仁慈感」!同时,这样「行仁政」有很强的「我执心」,如果持著这样的目的一直下去,最终不但不能达到「无敌」,而且更是一直与自己的敌人「抢拥护者」。从这样的信念来谈「仁者无敌」并不是很圆满。

  因此,笔者在下文引用了佛陀的一个故事来说明佛教式的「仁者无敌」。

  佛教式的「仁者无敌」

  《杂阿含经・第1153 经》记载了一个故事:
「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觉,诣讲堂东荫荫中,露地经行。时,有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来诣佛所,世尊面前作麁恶不善语,骂詈呵责。世尊经行,彼随世尊后行。世尊经行已竟,住於一处,彼婆罗门言:『瞿昙伏耶?』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胜者更增怨,伏者卧不安,胜伏二俱舍, 是得安隐眠。』婆罗门白言:『瞿昙!我今悔过,如愚如痴,不辩不善,何於瞿昙面前作麁恶不善语,骂詈呵责?』」[1]

  以上的故事就是讲述佛陀一天清晨,在鹿子母讲堂的园林经行时,身后来了一个擅长谩骂的外道,一直追著佛陀的身后并指骂佛陀。过了一会,佛陀停下来,外道便问道:「佛陀您服输未?」佛陀因而向他开示一首偈,内容就是:赢了人家就多了仇家,但是自己输了却会心有不甘!如果不和人家争斗,我便不会参与在「赢」与「输」之中,而心得自在!就是这样,佛陀便收服了这个擅长骂人的外道。

  结语

  在这个「我不胜人,人便胜我」的社会之中,如果我们天天与人争斗,到头来我们不但不会赢,而且更会令自己天天都生活於躁动不安的心情之中。所谓仁者,应该是能做到「同体大悲」――视一切众生如己身而生慈悲之心,当我们充满了大爱、仁慈、宽恕,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那时候,我们只有慈爱众生的心,却没有与众生为敌的心,试问又会有什么人是我们的「敌人」?这样,我们便能身在纷烦的为会之中而心不动乱!


------------

[1] 《大正藏》第二册,页三0七中。


{返回 法忍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红楼梦》所反映的佛教思想
下一篇:极乐净土vs. 兜率净土
 忆亲恩
 大乘佛教的目标与实践
 日本僧侣娶妻生子的迷思
 谁孝顺谁?
 莫以小善以为无福
 对《西藏生死书》的回应
 佛陀与耶输陀罗的因缘
 男性的僧人「不一定是和尚」
 善巧方便
 离苦得乐与老实修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