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生死—谈佛教的生死观
佛教的生死观,谈的就是佛教对生死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佛陀是怎样教育他的弟子,怎样引导他的弟子去了解生死。
在佛陀的时代,想跟佛陀修行,想成为佛陀弟子的人,佛陀通常都先叫他们去火葬场,坐在山坡「风头」的地方,观看火葬。当时的火葬,和现在的火葬不一样。人死了,抬到火葬场,架好柴堆,尸首放在柴堆上,火一点,就烧起来了。参学的弟子,每天就坐在「风头」看「烧死人」。
参学的弟子,每天看着人死了,如何被扛去烧,如何烧成一堆灰。一天、二天;一个月、二个月,整天只是坐着看「烧死人」,其他什么事都不做。这样子过了半年,佛陀才开始让参学的弟子跟着打坐,听闻佛法。
融入生死的剎那
各位现在才大四,和你们谈「死」,你们会不会觉得怪怪的,不能接受?
因为你们现在还年轻,不会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死,甚至觉得死离你们很遥远。所以,在你们脑中,一分一秒都不曾有丝毫死的念头,这样要探讨死就比较困难。
我们要了解生死,就要看一个人怎么样的从「活跳跳」,突然间变成「不能动」。当一个人「不能动」的时候,任人家怎么笑骂,也不会生气;任人家吐口水,也不觉得脏;在「出山」的时候,被人家用卡车载着走石头路,也不会嫌路颠簸难走;装在棺材里密不通风,也不会嫌没有冷气;甚至到了火葬场,被熊熊烈火焚烧,也不觉得热、不觉得苦。
人要了解生死,就必须先透过禅修,进入深定的宁静,再透过这种宁静,进而去了解死亡的宁静。所以修行人要经历过大死一番的滋味,才能融入生死的剎那,才懂得生死的意义。
平常,我们都是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感觉内在的色身和外在的客尘。如果感觉有形体在动,我们就认为有生命;如果感觉不到形体在动,就认为没有生命,就以为是死了,就以为什么都没有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不过,世俗人都这么认为,所以,就有很多人对生死非常的看不开,非常的执着。
佛教的生死观,就是教人要融入生死之间,亲自融入生死的那一剎那。我们既然学医将来要当医生,对生死一定要彻底体验,并且彻底的了解生死的奥秘。否则,行医的时候──包括诊断、处方、急救、手术──无论是医学行为或医学道德,都将因为缺乏慈悲的内涵,而落入机械式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步上像机器人般的,机械式行医的轮回,这样子做一位医生,内心会愈来愈痛苦,就算成为名医,对自己的生命而言,也只是一种折磨,根本就没有多大意义,最后变成「悬壶」的医匠,而不能深入同体大悲、慈悲为怀,拔除人苦、给人快乐的最高医学境界。所以,生命奥秘的探讨和体验,对医学院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曾经留下一个对死的教导的故事,我现在说给你们听,看看你们能不能想象?能不能感同身受?
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印度有一位寡妇,她唯一的儿子,染了重病死了。寡妇十分伤心,哭着去哀求佛陀,请求佛陀,无论如何一定要设法,救救她的儿子,让她的儿子能够起死回生。不然,她自己也不想活了。
佛陀慈悲的对妇人说:「要救你的儿子是可以的。但是,你得亲自去找一种可以救活你儿子的『不死草』。你要记住,这种药草生长的人家,都得从未死过人,不然草药就没有效力了」。
妇人谨记佛陀的吩咐,开始去找草药。
不久,妇人来到一座村落,村子的第一户人家,就长有这种药草,妇人高兴的摘了药草,询问家里是否从未死过人?答说:「有死过人。」就这样,妇人挨家挨户的询下去问下去,结果答案都是一样「家里都曾死过人」。
妇人失望极了,但是她爱子心切,仍不气馁,打起精神继续问,一直问到太阳快下山了,当她精疲力竭的找到村子里最后一户人家时,妇人才突然领悟──有生,就有死。不仅她的儿子会死,包括村子里每一户人家的儿子都会死。
于是,妇人不再执着,即刻转变悲伤的心,欢喜的去感谢佛陀用这个方法教导她体认生与死。
佛陀用这种方法,让寡妇从丧子的悲痛中深深体悟到有生必有死。死,不是什么都没有;死,是我们活得很尽致以后的开花结果。就像一朵花长出来,很漂亮,然后它结了种子,最后凋萎,整朵花就死了。它看起来是死了,其实却是隐藏了更多的生命力在种子里,种子一旦散播出去,一朵花就会变成几十万朵。所以,不要以为死是什么都没有。佛陀就是以这种穿透力来教导弟子去观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要勘破生死的奥秘,一定要透过禅的修持,在未死以前,先用禅法让我们的身心进入类似死亡般的宁静,去体验不生不死的境界。这样我们才有办法了解生命的真理,才有办法袪除对死亡的恐惧,才能了然「不生不死」的蕴义。
各位同学,我们学医,除了「色身的医疗」,是不是还要照顾人的「心灵」?尤其是对临命终的患者和他的家属的关怀?如果是,那么就赶紧透过禅的修持,来解决自己对生命的疑惑及生死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医学伦理。否则,即使成为名医,也会因为对生死的不了解,而使自己的生命枯槁、麻木不仁;生活变成齿轮,只是毫无趣味的轮转,这样就枉费来这一趟,白白浪费这一期的生命了。多可惜啊!
体验因缘的生灭
生死,也是生灭法。
生死,也是因缘和合才生,因缘散了就死。
佛陀的因缘观,指的就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散而灭」的真理。世间所有的事物,不论有形无形,都是因为具备许多因缘──主因和助缘──而产生出来的。
这些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现象形成以后,慢慢的都会往坏的方向行进,然后慢慢的消失,这就是「成、住、坏、空」的构成。这种「成、住、坏、空」的过程,就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散而灭」的批注。
像这栋教学大楼,以前没有,但是现在有。经过一百年以后,这栋大楼还在不在?还有没有?──不一定。可是它终究有它堪用的时间,不会永远存在,最后一定会毁坏消失的。
又譬如这张讲桌, 以前有没有这张桌子?──没有。那么它从那里来的?──它是从树来的。
那树又是从那里来的呢?树是从一颗种子,吸收阳光、空气、水、养分,行光合作用长大而来的。然后被砍伐下来,做成木板,经过木匠刨钉,才做成这张讲桌。做成之后,我们便开始使用,日复一日,好像它都没什么变化,其实它已经分分秒秒的往坏的方向变去了。终有一天,它会被用到不能再用,而被烧掉或拆掉,从有形变成无形,回归到大自然。如果把它拆掉改成椅子,也是可以,不过这个椅子现在并不存在。
「教学大楼」、「讲桌」⋯⋯等,我们可以用「成、住、坏、空」的现象来说明因缘的生灭,那人要以什么现象来说明因缘的生灭呢?
古今中外的贤愚不肖,每一个人都要经过「生老病死」的过程,我们要揭开生死的奥秘,就要明白生死也是因缘生灭。执著者,往往不能穿透这种现象,而深陷烦恼、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佛陀为了要拔除世人「生老病死」的痛苦,就教导我们要用因缘法来勘破生死,并用因缘法将我们从幻化的醉梦人生中唤醒。
各位是不是都很清楚,科学家们做实验都是以白老鼠作实验对象?这是不是因为白老鼠的生长比较快?比较容易观察到一个实验周期?生物学家做植物栽培,是不是也能在短期间看到生命的周期?这样他们是比较容易体验因缘生灭的。人因为年寿较长,我们自己没办法看到自己生命的周期,没办法看到自己「生老病死」的整个过程,就很容易将人生当真,这样就没办法勘破生死,没办法体验因缘生灭了。如果,我们将人类的一生,浓缩成一小时,来观察浓缩后的人生,那么,我们就能清清楚楚的,看到人的生命由生、而老、而病、而死的因缘变化,我们就比较能体认佛陀所说的构成人的要素──地、水、火、风、空、识(色受想行识)──皆空的真义,也就能体认生命「不生不死」的真理。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当他发现相对论时,可以说是攀登了当代的科学巅峰,风靡一时,大家都认为相对论就是真理。但是,科学家所研究出来的结论都是短暂的,还不能够算究竟,还不能探寻到真理之极,所以,相对论最后又被其他科学家证明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其实,世上还有许多现象不是相对论所能解释的。
医学也是如此,如果对何为生死、何为生命,都不甚了解,只是一味的让医学家去研究、去解剖,结果会是怎样呢?
你看:
头发、指甲能单独代表一个人的生命吗?──不能。
手、脚、四肢可以单独代表一个人的生命吗?──不能。
头脑能单独代表一个人的生命吗?──不能。
肝、胆、心、肺能单独代表一个人的生命吗?─也不能。
所以,用科学、医学的方法要探讨生死,探讨生命,只会钻入物质解剖的牛角尖而已!
然则,生命是什么呢?从解剖学能找得到生命吗?当人体解剖到最后,解剖到最细微时,能找出生命的来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生命又该从何探讨起呢?
我们学医,如果对生命的奥秘,不能透过禅的修持,不能亲自去体验,而以为只要用医学的方法,一直解剖下去就可以的话,那么,解剖到最后,解剖到什么都没有时,对生命终究还是不了解。因为,一般人都把身体当生命,以为那就是「我」,再以「我」为中心,建构起一个「我」的王国。其实不是这样的,身体只是因缘和合的假我,神识(心意识的流动转化)才是真我,我们要修持的是神识的真我,而不是色身的假我,可是一般人不清楚,往往只在假我上下功夫。
因此,医学是找不到真我的,解剖学也剖不出神识的。医学医治的,是因缘和合的假我的色身,而色身并不全等于生命。所以,对生死的奥秘、对生命的探讨,只有透过体验因缘的生灭,靠着自己的修持,借着禅定的力量,才能真正寻得,才能真正体悟。例如观照我们的呼吸,当吸气的时候就是生,吸到不能再吸而停下来,就是灭;然后吐气,又进入一个新的生,吐到不能吐而停下来,又是灭。开始再吸气,又进入生,就从观照这种呼吸之间的生灭以及它的循环,而体验到生命生生不息的奥秘。
爱因斯坦临死的时候,有人向他说:「你是这么优秀的科学家,来世还要再当个科学家才好!」他回答说:「才不要呢!来世我要当个修水管的工人。」他的意思,当然不是真正要当修理水管的工人,他只是发现,生命一直研究、探讨,一直分析到最小的成分,竟然还有更小的成分与作用无法了解。所以他觉得,虽然揭开了整个自然界很多的奥秘,然而打开愈多的奥秘以后,他愈对真正的奥秘感到不了解及疑惑。
对人的生命也是这样,我们学医,对生命的奥秘没有切身去体验,以为一直用医学方法解剖下去就可以,结果,解剖到什么也没有时,对生命还是完全不了解。所以,对生死的奥秘,只有靠自己去禅修,获得体验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
没有禅修的人因为没有穿透力,不能穿透时间、空间及所有的表相,而执着于眼前的假相。由于这种错误的执着观念,障蔽了我们的视野──神识的视野,使我们误认为现在眼前所看得到的,就是有,甚至愚痴的想永远拥有;现在眼前所看不到的,就是没有,同时也认为将来永远会没有。所以,才执着「常见」或「断见」,无法体悟「无常」的真理,无法揭开生死的奥秘,以至经常处在对生死恐惧的烦恼与痛苦中,无法从生死的轮回中解脱。
因此,我们必须透过禅的修持,以禅定的力量,穿透生死的表相,体验生命的生死,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积极光明,才能热力四散,我们才能活得淋漓尽致,才能轻安、自在、有禅味。
观照生命的寂静
我们出生在人间,有没有能力选择?能不能选择自己要在什么年代、什么时候出生?出生在那一洲、那一国?出生为那一种族的人?黑人、白人、红人、黄种人?出生在那一户人家?选择谁当我的父母?都没有办法,是不是?
这都是因为我们过去生、过去世,没有修行到了脱生死的地步。所以,在上一期生命结束的当下,神识随着业力的牵引,又再流转受生。我们在上一期生命里,因为缺乏定力、缺乏观照力,所以,我们的神识在生命结束时,起了无明,在无法作主、无法选择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借着父母的爱欲,透过父精母血的结合,在母体子宫着床,形成胚胎,长成胎儿,经过母亲产道、生产,胡里胡涂的又来到了人间。(十二缘起: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我们既然了解到这一期的「生」,已经无法掌握,那么,这一期的「死」,是不是就应该好好掌握呢?我们总不能生死两胡涂吧!我们「生」的时候,迷迷糊糊的,「死」的时候,总该是清醒的吧!
有「生」,就会有「死」,而「死」也是「生」的开始。能清清楚楚的死,就能明明白白的生。能掌握死,就能掌握生或不生。因为,这一期生命的结束,就是下一期生命的开始。只要我们照着佛陀教导的禅法修持,久而久之自有功效,我们就有办法掌握自己的生死,不再受业力的牵引,不再无可奈何,不知究里的,在六道中受生,在生死中流转轮回。
掌握自己的生死,就可以来去自如,自由自在,完完全全的做自己的主人。可以优游在生死之间──爱来就来、爱去就去;想生就生、想死就死。毫无羁绊,毫无罣碍,在宇宙间得大自在、大解脱。
掌握自己生死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先活得很尽致;因为活得很尽致,就能死得很了然。
活得很尽致,就是活得很快乐、活得很幸福、活得很圆满,也就是活得没有牵挂、没有纠缠、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活得很尽致,就是活得事事是好事,处处是好处,分秒皆实在,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
你能活得尽致吗?不能吧!
要活得尽致,就要修禅定,透过禅定的功夫,使自己能够停止脑筋的作用,使自己的心不受脑筋作用的干扰,使自己能够分分秒秒的活在当下;使自己的心能够分分秒秒的当好自己的主人,不当脑筋的奴隶。
活在当下,才能观照到我们的生命──不生、不死,才能观照到生命离开我们这个假体色身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了解生命的奥秘,也才能了解我们的生命是永恒的,是无始无终的,是「不生不灭」的。也惟有透过这样的体悟生死,才不会对生死执着;对生死不执着,我们的般若智慧才能显现出来。
我们的生命,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的,只是每一期生命所表现出来的形体都不尽相同罢了。也许有一世是一只鸟,另一世是一只狗;也许有一世曾是位优秀的医生,另一世也可能曾是个白痴。各位这一世是医学院的学生,但是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我的生命怎么可能会曾是一只狗、一个白痴?现在,我来举一个海浪的例子,大家就比较能容易明白。
大海是既广且深的,深到我们在岸边看不到底处的海水。在岸边,我们只能看到波浪,虽然我们只看到波浪,但是我们会相信波浪之下有深深的海水,而且相信波浪就是海水,海水会形成波浪,海水和波浪是一体的;你不至于会认为波浪不是海水,海水不会形成波浪,而将波浪和海水二分成波浪是波浪,海水是海水吧?
如果用图形来表示,是这样的:
显性
水平线
隐性
波浪和海水是相生不息的,不增不减,永恒不灭的,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
现在再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命的现象。
显性生命
水平线
隐性生命
显性生命
水平线
隐性生命
显性生命
水平线
隐性生命
我们现在是医学院的学生,就好比是波浪,是显性的有形体的生命,但不可忽略的,生命还有如海水隐性不明的部分,而且,海水隐性的部分还比显性的波浪更为深邃不明呢!我们既然相信波浪和海水是一体的,那又为什么无知到不肯相信生命也有隐性幽邈的部分,而不去探讨这个奥秘呢?
医生、白痴(人道)是生命的形体,鸟、狗(畜生道),又是生命的另一种形体,医学院的学生,则是这一期生命的形体,这些生命都是显性且互相轮回不已的。现在,你看不到隐性的生命,就以为它不存在。你看到波浪似的医生、白痴、鸟、狗,医学院的学生等不同形体的生命,就以为生命是间断不连续的,这些观点都不正确。
因此,要探讨生命的奥秘,除了要清楚知道显性的生命从那里来之外,还要探讨深幽隐密的隐性生命。而隐性看不见的生命又在何处呢?我们一定要在这奥秘处下功夫,然后将它与显性的生命(有形体及无形体)串连起来,这才是我们真正永息不断的生命曲线,这样就能观照到生命的永恒。当你观照到生命的永恒时,且不执着自我,不会执着死,就不会再落入六道轮回,生命就可以超越了,不但超越形体,还可以超越时空。
如果,我们对这一期生命是如何产生的都茫然不知,那么,我们就无法去否定我们过去世曾是医生、白痴、鸟、狗⋯⋯等的事实。
生命是无始无终,但佛教不主张常见,即人死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神识,因为神识也依缘起法生灭,是无常、无我、自性空的,并非常住不灭的;佛教也不主张断见,即人死后,我和世界及神识等,什么都没有了,无视因果的真理。常见、断见都不正确,都是邪见。但是,不能光凭我这么说,你就相信,这还要你亲自去经历,去验证才行。就像大家都知道氢加氧会变成水,可是你总要进实验室,才做得出来,做得出来,才是真正的了解。所以要了解生命的奥秘,就要透过禅的修持,达到截断时间的流动——过去、现在、未来重迭成为垂直线,而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空间没有任何壁落、隔阖的状态,才会了解、体悟生命的无始无终。
一般人对生死的看法,都限于外表的有无而已。说起来,我们的身体就像这栋教学大楼,假如没有台北医学院,没有校长、董事会认为它需要,又没有那么多学生来读医学院,没有空出这块地,那么,这栋大楼就无法生出来。所以,生是借着因缘,从空无而生,没有空无是没办法生的。
要建这栋教学大楼之前,如果没有先拆掉旧有的房舍,或找到一块空地,是没办法盖这栋大楼的,这就是「真空妙有」的比喻,也是有从空无而生的浅显说明。又如现在各位听演讲的这间教室,如果没有空间,就无法容纳各位。各位一听到「空无」,会不会认为「空无」是什么都没有,而觉得不踏实呢?空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无是一种存在。就因为空无是一种存在,才能从空无里孕育更多,所以空无才是生命所来自的地方。
就像这栋教学大楼,用了一、二百年之后,必会腐朽拆掉,大楼就没有了,又回到空无里了。所有的物质,都是这样的,最后终将都要回归空无,与虚空同在。佛陀看生死,是认为不生、不死,甚至也非不生、非不死的中道,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脱离业力的牵引
人的生命只要能脱离业力的牵引,就能脱离轮回,就好像人造卫星,发射到太空以后,就不再受地球的地心引力的吸引一样。如果我们的神识能透过禅定的功夫,达到不受过去生、过去世,以及今生今世所造作的业力的牵引,就能自由自在选择自己这一期生命结束后,要生往何处?──是要发愿再出生为人呢?还是扮扮蝉鸟虫鱼、飞禽走兽游戏一番?这些都是可以透过禅定经由自己选择、决定的。要是不想再有形体躯壳,也可以决定只把神识遍满虚空,布满法界,而不要有形体,体会一下一念即至十方国土的境界。
脱离业力的牵引,才能了脱生死,才能真正了解生死的奥秘;才能了解不生不死,这才是生命存在真正的奥秘。
生死的问题,身体健康的人比较难于体会。
有一个老人,病得很严重,住在加护病房,已处在弥留状态,好几次几乎都快死了,但又被救活过来。有一次,当他又被急救苏醒后,他觉得很奇怪──因为在加护病房的时候,他发现到那个躺在病床的人(身体)不是他,那个身体不是实在的,另外还有一个人,才是真正的他。那个「他」很健康,没有生病,还会跑来跑去;这就是他看到自己的神识已经离开生病的躯体。
从这个例子可以了解,我们的神识是可以离开躯体的。但是,因为我们执着自己的身体为有,这躯体是我的,所以产生了我执。事实上,这躯体并不能代表「我」,我们的神识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
每一个人在健康的时候,一定会执着那个会吃、会走、会看书⋯⋯的,才是我。一旦有一天病重的时候,才发现那生病的不是自己,而幻想有另外一个健康的才是自己。但是,那健康的真的就是你吗?其实也不是的。这些都是脑筋的作用,因为自己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自己假体的功能已渐渐丧失:肺无力呼吸了、肾脏不再产生功能了、心脏跳动也变慢了⋯⋯所以,就骗自己说:「这躯体不是我的,我应该是很健康,不会生病的。」于是狡猾的脑筋马上开始设想,「我应该是活跳跳的」。就在那一剎那间,从出生、孩提、少年、青年、读大学、谈恋爱、成家立业,往事一幕一幕,全部搬到脑海再上演一次。在这时候,你会认为这才是你,那个生病要死的不是你,但事实上二者却全都不是你。既然都不是你,又为什么你能看得到?到底是谁看到生病和健康的假体?到底能看的是谁?真正看到这两者的,就是神识,以佛法的观点来看,可以称为「观照」。
观照就像一面镜子,不管发生任何事情,只要有东西出现,镜子就会把它如实照出来。镜子只是单纯的反映有东西存在,镜子不会做任何反应,更不会反应进一步要如何处理。
假定,现在这里有一面镜子,你从镜子前面走过,它不会因为你漂亮,就把你照清楚一点,也不会因为你长得不美而不照你,镜子是不会选择要照的对象,无论美丑,镜子它都只是如实的反映而已。我们修行,就是要将神识修行到如镜子似的,具有观照的能力。
什么时候真正的我(神识),会和假体的我(躯体)分离呢?
神识只是光,它遍布在我们整个躯体的细胞与细胞间,甚至遍布在DNA与RNA的构成分子里,神识之光是无所不在的。我们要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就要把神识和躯体分离开来。
如何将神识和躯体分离呢?这就要靠禅定功夫所迸发出来的观照能力了。
为什么我们自己无法作主要出生到那里?就是因为我们受业力的牵引。我们自己造作的业因、种子会牵引我们到某个相应的地方去。
业力的因,就像地球的地心引力,会将我们的神识牵引出来。我们的神识是因为我们造业,才会受业力的牵引,所以,如果我们无法自己决定这一期生命结束以后要生到那里去,既不能选择也不知道,那只有再进入轮回,再随业流转。
为什么我们的神识是独立的,却还会被牵引?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决定要出生到那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修持、没有定力,不能了生脱死的缘故。人造卫星被送到太空之后,就不再受地心引力的吸引,而能在太空中运行。神识也像人造卫星一样,可以透过禅定的功夫和躯体分离,自由自在的不受业力的牵引。
我们的神识脱离了躯体,等到要进入死亡时,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假体开始变化──眼睛张不开、呼吸渐渐困难、手脚不能动、新陈代谢不能进行了,也就能看到这一期生命的假体慢慢的不能产生作用,进入死亡。这时候,神识已像人造卫星脱离地心引力的吸引一样,脱离了躯体的束縳,而不会害怕躯体的死亡,不会恋着躯体不放,不会受业力的牵引,而能自在的了生脱死。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未死之前,透过修持进入深定,经历过自我意识的大死一番,体验类似死亡的宁静,彻底了解我们的神识是无始无终,是不生不灭的,这样,在我们的躯体病了、腐朽了、死了以后,我们的神识才不会在病、老、死的过程中进入弥留状态,而能继续保持着清清楚楚的观照,不再受业力的牵引去受生轮回。
记得我大一的时候,大概是三十五年前,那时台湾很少有摩托车,几乎一个乡镇才有二、三辆。当时,我家就有一辆铃木七十五西西的摩托车。有一次,我骑机车出去,既没有驾照,技术也不好,只会加油前进。当我骑到大马路时,突然有一辆十轮大卡车迎面而来,当时,心慌,马上踩煞车,结果,整部车就地转了好几圈,幸好没被撞到,人也没受伤,但就在那一剎那间,体验到随着车子的旋转,神识与躯体分离开来的状态。
就在卡车迎面而来的当下,产生出一个「我」,在高处看着这个人骑车、踩煞车、转了好几圈——这时候,神识和身体分离了。但这是被逼迫才分离的,所以神识很快的又会回到躯体里;这种剎那间无奈被逼迫的分离,就像作梦般,一出现就消失掉,不是自己清清楚楚能作主的zuo,因此这种分离能力无法保任而运用到临死的剎那。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禅修,使自己分分秒秒都能清清楚楚的观照着神识和躯体分离的过程和状态,而不是在危急状况的剎那间才被逼迫分离才看到。
很多人平时没有宗教信仰,也不修行,到了病重临死时,才又宁可信其有的乱信一通,这样是不行的。
曾有一位无神论的哲学家,一生提倡无神论。有一天,老了,病重住院,一位老和尚去看他,当时他正在念「南无、南无」,可能他原本是想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的,或许就正在他的神识与躯体无法分离的痛苦状况下,这时,他虽然是无神论者,也只好嘴巴里「南无、南无」的念着。老和尚就问他:「你不是无神论者吗?怎么也南无、南无起来了?」哲学家说:「你不要吵我,我现在没有空跟你讲这些。」
这位哲学家为什么会念「南无」?因为他害怕死亡,害怕他的神识离开他的躯体,因而产生了无明、烦恼与恐惧;产生了不晓得做什么才好的无助,在没办法,来不及想,也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下,只好无奈的念「南无」了。
哲学家这次病好以后,他一样又提倡无神论,「南无」也不念了。可是老人家病一次以后,「经常」就又病了。没多久,他又病重住院,又开始念「南无」。老和尚再去看他,又问:「上次病好了,你又提倡无神论,说上次是意识不清才念南无,怎么这次还念了呢?」哲学家说:「你不要管我,我没有时间说这个。」很多人都像这位哲学家一样,没病的时候怎么也不肯修行,生病了才临时又想抱佛脚。
通常人的神识和躯体要分离开来的时刻,如果还保持着清醒的状态,就会恐惧、痛苦。所以,当人的躯体完全不能使用,当人的生命要结束的剎那前,都会先进入弥留状态。你们有没有看过临终的人还很清醒的?是不是都在断气之前先进入昏沈、进入弥留?就是要神识先进入这种状态,临命终才会没有知觉,才不会感到害怕、痛苦。这样,他的神识才能离开躯体,否则就离不开。这就像病人动手术时,要先打麻醉剂让病人的意识昏迷,然后在不会恐惧、不会痛苦的情状下再开刀的道理一样。不然,大家要是都不打麻醉剂就去动手术的话,光是听到病人恐怖的哀叫声,搞不好医生就先昏倒了。
掌握未来的去处
我们要是能透过禅定的功夫看生死,看躯体怎么死,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生命就能进入永恒,也就没有生死的困扰。
今天,我们既然出生为人,我们无法掌握要出生在那里,就要好好爱惜这一期生命去修行,修到我们可以观照到身体败坏的那一刻,且能清清楚楚的看着神识远离这个躯体。这时,我们的神识才不会随着业力再去受生轮回,这时神识就像人造卫星已发射出去,不再受地心引力吸引一样,不再受业力的牵引,就能自由自在了。
我们只要透过禅定的功夫,能够脱离身体的纠缠与束缚,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不会产生任何问题。这次能出生为人,事实上是一个了脱生死的好机缘,而不是随着这一期生命结束就结束。
我们透过禅定的修持,一定会经历一个神识离开躯体的时刻,这就是进入「深定」。我们静心,透过禅定,让我们的内心达到空无宁静的境界,这个宁静的境界,只是死亡以后的宁静境界的千千万万分之一的宁静而已,所以死亡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还活在这一期生命里,去修行、去体验这种宁静,等到我们的神识要离开躯体的时候,就能脱离这个躯体的束缚,让我们的生命进入一个宁静的境界;所以,这个宁静是很重要的,体验过这个宁静,我们就不会害怕死亡,这就是佛法中常说的「寂静涅槃」的境界。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在看病,在解剖尸体的时候,都要有一种认识:每个人的神识,都和诸佛菩萨的神识是相同的、平等的。你的神识跟我的神识,和佛陀的神识,也都是相同的、都是遍布虚空无所不在的,只不过现在我们的神识被我们的躯体束缚、被无明纠缠,因而无法达到大自在、大自由的境界罢了,才会在这里受苦受难,才一直会有一个自我意识的存在。而一旦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就没有办法了脱生死,就没有办法让我们的神识遍布虚空,自由自在的任运。假定有办法脱离躯体的束缚,我们就能掌握自己真正的主人──神识,就能够要到那里就到那里,想出生到那里就能乘愿而去,也就是能决定自己的生。
可以这么说,唯有透过禅定的功夫,达到能掌握自己要怎么死,自己的神识要如何离开自己的躯体,这样,下一次的生才能在自己的掌握中。而要掌握下一次的生,就要先掌握这一次的死。这一次的死,并不是真正的死,而是另一个生,也就是没有生、也没有死。
要紧的是,我们要敞开心胸来接受死、来进入死。假定一个人是杂念忘想纷飞,悲伤的、瞋恨的⋯⋯死,一定会再轮回。而只要在我们的躯体腐败灭亡前,在我们的神识脱离躯体之前,我们仍然保有空空荡荡、纯纯净净,没有任何杂念妄想的心,才能让心光显露出来,我们就能掌握这一期生命的死,也就能掌握下一期生命的生,生和死就全部操在我们的神识中,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