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三)持文不持义与持义不持文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54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三)持文不持义与持义不持文

  【以及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未领会而持、上下错谬而持、颠倒而持之五种不持,皆摄于三过中】

  以上为五种不持。如果听法如同听故事一般,仅仅耽著于词句有多优美,讲解得有多精彩,却将真正的法义搁置一旁,这就是持文不持义,是不合理的行为。因为我们听闻一切教法的目的就是知晓真正的道理,若不能把握导师所传讲的道理,只是听故事一般去听法,恐怕永远无法得到菩提胜果。

  何谓持义不持文?我们说过,文字是教义的载体,真正圆满实证教义的时候,学习教理还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没有意义。但是在圆满见解之前,我们所学习的道理却是实证见解的前行,所以一字一句都不能轻视。如同现前我们要去往某个地方,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都是到达目的地的方便。如果你觉得汽车或者双脚只是一种工具,所以要扔掉汽车或者砍掉双腿的话,你永远无法到达终点。因此在以后修行过程中绝不能轻视闻思,必须认真学习相关教理。

  以前有些汉地信众由于对这些道理不是很明白的缘故,一听说亚青是以实修为主的圣地,就觉得佛法只需要实修即可,完全不需要闻思。要记住的是,一切实证见解都来源于教理,如果连佛法道理都不懂得,又如何圆满实证?当然,有些人会说,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不就做到了吗?但几千年来,历史上也只有一个惠能大师而已。虽然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第二个惠能大师,但由于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恐怕这个愿望难以实现。所以还是要踏实一些,对于导师们所传讲的一句一词都不要轻视。

  有些人天天指着自己的胸间说,真正的见解就在其中。我想,你所指的地方除了一团肉做的心脏与肮脏的血液之外还有什么呢?恐怕什么都没有。所以作为希求解脱的弟子,要避免持义不持文的过失,将闻思修三种智慧合而为一,绝不能偏向一边。

  当然闻思修三种智慧在运用方式上各有各的特点。例如五明佛学院是以闻思为主的圣地,平常是以闻思作为重点,但这并不表示他们轻视实修。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曾经授记,五明佛学院有诸多成就者,而成就源于心行而非仅仅口诵,因此五明佛学院虽然以闻思为主,实际上也非常重视实修。亚青寺虽然是以实修为主的圣地,但也非常注重闻思。比如从前行开始直到顿超之间的一切教理,不都源于导师的传讲吗?如果没有导师的教授,别说是直断,恐怕前行该怎么修都不知道。

  因此,虽然传承方式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想要成办解脱,闻思修绝不能偏堕一边,持文不持义与持义不持文都必须断除。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二)闻法六垢之外散 内收和疲厌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四)未领会而持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一)净观乃密宗之关要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七)从内外角度观修无常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一)如理修法必将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三)追求神通并不能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方便与智慧不可偏颇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七)果报绝不空耗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五)初步修法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安住于妄念的明分之上..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无常是我们精进修行的增上缘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九)回向与发愿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七)修行密法更要谨慎取舍因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是否真有西方极乐世界?[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佛家逻辑通论 第五章 因三相[栏目:郑伟宏教授]
 谈佛说断爱结、修善法[栏目:许智铭居士]
 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佛的十八不共法[栏目:极乐之光]
 Do not harbor thoughts of hatred and love[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清净涅槃圆融无碍[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融合的佛教 第五章 禅教合一论[栏目:董群教授]
 前也常坦,后也常坦[栏目:公案100]
 华中科技大学问答[栏目:索达吉堪布]
 佛教的优良传统及其发展[栏目:隆莲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