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的奥妙
 
{返回 传喜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43

《妙法法华经》在我们佛教里属于果,这个“妙”是讲佛的妙,也是讲我们心的奥妙。但是,怎么能够让我们明了果的境界呢?那要从因地入手。我们汉传佛教把印度特别的经典都取回来了,有开智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楞严经》是因,《法华经》为果,你要想明白《法华经》的果,你要在《楞严经》的因当中去用功。《楞严经》明白了,按照《楞严经》去修,修出来觉悟的果就是《法华经》。

要找善知识先要看自己,我们自己有没有参学的资格?有没有成就弟子的相?这个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如果没有做到,纵使佛陀现,我们只会造堕落之因,这点很重要。如果我们具足了弟子的相,世尊在经典里向我们承诺:遇善知识起尊重心,纵使你的师父没有什么成就,我也会现善知识相令你成就。

要成为合格弟子,先要修成法器,不是覆器、漏器和毒器。先修成合格的法器,其实就是先修德。有了德,就能够纳福,更能接法。

亲近善知识,特别这个时代,方法还是很多的,所以特意给大家开了有网络、网站,看光盘。先学着,觉得有信心了,再来亲近比较好。恭敬心已经消罪了,已经增福了,靠近要如法,可以远一点地学。学得如法了,靠近一点,再如法再靠近一点。否则的话,依着善知识堕落,这是很可惜的。

我们在佛的面前,在佛法的面前需要谦虚,谦虚是我们永久的学佛姿态。佛法和传统文化都需要学习和弘扬,但前提是要谦虚,要有恭敬的态度,谦虚是学习的状态,恭敬是得到知识和受用的前提。


{返回 传喜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音菩萨和佛是什么关系?
下一篇:生命科学
 快乐的人 善业的人
 佛法不坏世间法
 知娑婆之苦,仰求极乐之乐
 不说恶语
 菩提心
 永远抓到的是幻影
 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为什么我们看不见?
 慈悯
 修法里最精进的就是帮师父做事情
 满心的慈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优点和缺点[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华严宗的主要学说有哪些?[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教音乐之道[栏目:吴立民居士]
 Bibliography[栏目:The Buddhist Catechism]
 颇瓦法教授[栏目:蒋康祖古仁波切]
 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一、受[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为什么吃饱饭,不可以马上打坐?若胃不舒服可以禅坐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品味东方底蕴 看苏州的山水文化[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在中央统战部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结业典礼上的发言[栏目:清远法师]
 无生忏和心的本质[栏目: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