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的奥妙
 
{返回 传喜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08

《妙法法华经》在我们佛教里属于果,这个“妙”是讲佛的妙,也是讲我们心的奥妙。但是,怎么能够让我们明了果的境界呢?那要从因地入手。我们汉传佛教把印度特别的经典都取回来了,有开智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楞严经》是因,《法华经》为果,你要想明白《法华经》的果,你要在《楞严经》的因当中去用功。《楞严经》明白了,按照《楞严经》去修,修出来觉悟的果就是《法华经》。

要找善知识先要看自己,我们自己有没有参学的资格?有没有成就弟子的相?这个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如果没有做到,纵使佛陀现,我们只会造堕落之因,这点很重要。如果我们具足了弟子的相,世尊在经典里向我们承诺:遇善知识起尊重心,纵使你的师父没有什么成就,我也会现善知识相令你成就。

要成为合格弟子,先要修成法器,不是覆器、漏器和毒器。先修成合格的法器,其实就是先修德。有了德,就能够纳福,更能接法。

亲近善知识,特别这个时代,方法还是很多的,所以特意给大家开了有网络、网站,看光盘。先学着,觉得有信心了,再来亲近比较好。恭敬心已经消罪了,已经增福了,靠近要如法,可以远一点地学。学得如法了,靠近一点,再如法再靠近一点。否则的话,依着善知识堕落,这是很可惜的。

我们在佛的面前,在佛法的面前需要谦虚,谦虚是我们永久的学佛姿态。佛法和传统文化都需要学习和弘扬,但前提是要谦虚,要有恭敬的态度,谦虚是学习的状态,恭敬是得到知识和受用的前提。


{返回 传喜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音菩萨和佛是什么关系?
下一篇:生命科学
 找那个不生不灭的...
 你知道这个世界的苦吗?
 把“我”放下时
 心的奥妙
 慈悯
 谦下才能得度
 出家人——正能量的源泉
 吉祥从哪里来?
 佛国在哪里?
 三昧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No Ajahn Chah《095》[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栏目:圆瑛法师]
 众生多苦难大悲施救度[栏目:传喜法师]
 《修行百颂》(1)[栏目:顶果钦哲法王]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之一[栏目:因明学讲记]
 学佛初门由三法入[栏目:太虚法师]
 萨迦派关于上师善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栏目:萨迦]
 五根五力根成恶破[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为了一些事,我和组长吵了起来,我很痛苦,我能转其他学佛小组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念佛如何才能往生[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