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八)
 
{返回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9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八)

  第二十七、万物悉皆殊特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这是法藏菩萨发起成就国土万物具足功德庄严的大愿。《往生论》就是依据这一愿和后面的第三十一、第三十二两愿,建立了观察门的修行。从这三愿里分出二十九种庄严,所有这些庄严都入于一法句,即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意思是说无量无边的国土庄严都摄在一个根本中,就是摄在弥陀无上果觉中。换个方式还可以说,这一切种类的庄严都是由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流现的,在大愿究竟圆满时,就自然周遍国土,任运地流现。所谓的“四十八愿庄严起”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第十八愿的成就是使众生能够极便利地往生到净土,那么所往生的净土情况如何呢?是属于功德很一般的净土,还是功德极殊胜的净土?

  法藏菩萨这里的发愿是使下至十念往生的人也都能生到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以佛无量福慧资粮的力量加被一切凡夫,使得往生之后所感的国土具有无量功德庄严,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它上面功德名称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分别心无法分辨和了知的。

  这些愿文实际是告诉我们:西方净土的任何一种东西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如果勉强用我们这个世界的语言来讲,只能相似地说黄金为地、七宝为池、甘露流、满愿树等,或者说万物以众宝合成等,这也只是用此方的珍宝、甘露等上等之物做个表示。实际上,名称是依据功能或功德而安立的,有多少种功能或功德就可以安立多少种名称。现在极乐净土的万物都有无量的功德或功能妙用,而且这是变化无穷的,又是相续不断地流现,又是顺无量众生的心各个不同地变现,像这样净土万物的体性,用语言怎么可能描述到它呢?以分别心怎么可能衡量到它的量呢?即使长了千口千舌、千头千心,也无济于事。所以,净土的每一种妙物都是无尽藏、都是功德海、都是如意宝。

  《往生论注》在解释十七种国土庄严的时候,一开始是以“如意宝性”总的揭示万物庄严的体性,这样总说之后,就开始依次赞叹每一种庄严都是不可思议。首先说“如意宝性”,是总的指示净土万物都是如意宝,都能随顺众生的心愿而给予满足,而且是能同时应无量众生的机,有无边的妙用,所以完全超出了有限的量和固定的量。其实这一切都是佛的化身,都具有佛的全体大用,更直接地说,这一切都是佛,而对于佛境界,除了佛,谁有能力完全了知他的名字、数量或形色、光明等的功德呢?

  这就显示了依报器界极为微妙。只从愿文表面上看,会狭隘地理解成只是讲国土的量、形色、种种事或触等的功德,其实这一个大愿里包括了国土所有万物的一切功德庄严。上至以十地菩萨的智慧,下至获得天眼者,都没有能力明辨净土任何一物上所具有的功德种类和数量,因此说“无能称量”。

  下面逐句解释愿文:

  “国中天人,一切万物”总的指极乐净土所有依报和正报的事物。“穷微极妙”是显示净土万法一一都圆明具德,极尽微妙。“无能称量”,是指这些万物的微妙功德超过了有限的量,根本不是分别心所能衡量。

  “严净光丽”:“严”是庄严,指具足德相。“净”是无垢的意思,因为净土万物不是由有漏心所现,而是由如来无漏心所现。由于佛心极为清净,佛心所现的万物也就极为清净。“光”,是指万物为光明体性。《往生论注》里比较三界种种金光,一个比一个明亮,最后比到化乐天的金光最为明亮,但放在净土的金光里完全黯淡不现。原因是净土的金光是从离垢业所生,因此极其明朗。“丽”,是指万物微妙奇丽。这里不能只解释成外观上的美丽,这样还没说出它的深度。实际上这是阿弥陀佛的无漏心所现,全事即理,任何事物都是以如来智慧为体,万物上的每个细节都超情离见,微妙至极。不论是形色或显色,都非世间所有,所以说“殊特”。理体远离一切戏论,平等一相,又能顺应众生的心,显现无量功德庄严,这叫“穷尽微妙”。

  总之,首先这样认识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信心才会真实引发起来,也才会由衷发起欣求往生的心。这里做一个对比观察,就特别明显,娑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漏法、都是苦的自性,这上是不可能有万德庄严的,因为只是惑业的力量所现,而极乐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圆明具德,因为唯是佛的妙心所现,这样见到两者的差距,我们对娑婆世界应当生彻底的厌离,对极乐世界应当生全心的希求。

  第二十八、菩萨道树普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首先要了解这一愿的涵义:一切诸佛都以菩提树作佛事,但这仅仅利益到福德深厚的人,福德薄少者无缘见到菩提树,所以得不到菩提树的加持而迅速开悟。看到这种情况,法藏菩萨发起大愿,使薄福者也能见到极殊胜的菩提树而开悟、成道。

  那么菩提树有哪种奇妙的功德呢?僧肇大师这样解释:佛在树下成道,此树称为“菩提树”。树光无不照耀,香气无不普熏,形相和色彩微妙,随众生的心所好而见到;树出法音,随众生的心所好而听到。这是如来果报应化之树,值遇的众生都自然悟道。

  现在弥陀悲愿是要使善根微劣者也能见到菩提树,得大加持。菩提树是佛秘密庄严心所现,加持作用不可思议,能使有缘接触者迅速开悟、成道。只要缘着菩提树见、闻、接触等,就能顿时得到不退转,证得无生法忍。使众生一往生就住在了不退转地当中,就是弥陀愿海的一大主题,这一大愿如何实现呢?确实在弥陀大愿海里,周到、完备地设计好了一切,最终也如愿以偿地圆满实现了。众生一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就依着从如来妙心所现的净土万德庄严,在见色闻声等时,当下使六根寂静,远离一切分别、苦恼,当时就能证得无生法忍,一直到菩提之间永远不会退转,有这么大的利益。

  本愿成就文里这样说到:微风吹着菩提树上的枝叶,演出无量的妙法音声,这个音声普传到诸佛的国土,凡是闻到妙音的人都得到甚深法忍,直至成佛之间,永不退转。唐译这样说:“于甚深法,证无生忍,住不退转无上菩提。”从这里明显看出,这不是单凭自己的力量,渐次地证到无生法忍,而是佛的妙心显现为菩提树,发出无量微妙法音。起到的加持作用不可思议。一切都是佛以悲愿的力量顺应众生的心,现起无数幻化。风是从佛无漏心幻出来的,树是从佛的无漏心幻出来的,风吹击菩提树的树枝,发出无量妙法音声,音声普遍传到无量世界,众生一听到就得到甚深法忍,永远不退转无上菩提。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摄持力和加持力。

  经只是举一个方面说到“知见菩提树的光色”。其实在极乐世界,菩萨们的六根接触到菩提树的六尘,都得到大加持。就像本经所说:“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意思是说,眼睛见到菩提树的颜色和形状,耳朵闻到菩提树发出的声音,鼻子嗅到树的香尘,舌头尝到树的味尘,身体触到树的光明,心里忆念树所说的妙法等时,无论哪个根接触到菩提树,当时心里就得到佛力加持,得到甚深法忍,心被佛力加持之后,就永远不会退转。而且眼、耳等的六根受到了加持,都转成清净明澈,不会有丝毫恼乱和苦患。依据这些圣言量,就能生起胜解,确实是只要一往生到西方净土,就有佛力入在自己心间,从此住持着自己的心,直到成佛之间,永远不退。

  所以,往生后得到的利益是佛的神力加持所致,这个加持表现成无数的幻化和妙用,对众生做全面加持。在净土中,行者的五根触到微妙五尘,加持就入在他心上,而顿时转成清净,没有任何扰乱,因此安住在不退转中。

  所以《阿弥陀经》里宣说极乐净土的万德庄严。虽然处处是庄严相,但作用奇妙,眼见耳闻等,由有缘而入无缘,以有相而证无相。心一缘,加持就入进去了。所以这里也讲到,目见色、耳闻声等,都会得到甚深法忍,一直到成佛之间永不退转。就是得到了佛力摄持,那种带动的力量不可思议,能使众生的心念念往觉悟上转,而不会迷惑下堕。

  所谓的“无量光色”,在愿成就文里讲到:道场菩提树由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为庄严。在菩提树的各枝条间,垂挂着妙宝、璎珞,百千万种的妙色,种种变化,无量光焰普照无边世界。珍宝妙网覆盖在树上,随着众生所愿,妙网中显现一切庄严。(这就知道“无量光色”的意思。这里,一切庄严都是以佛的无漏心为体,作用不可思议。以国土的无量庄严能带起自心的无量庄严。)接下来讲到的菩提树的声音、香气、味尘和光明,分别对应耳闻、鼻嗅、舌尝、身触等。

  总之,菩提树能使一切见闻者都顿时升入不退转位,证得无生法忍,作用不可思议。这本来是佛的秘密庄严心所现,能惠予众生真实之利。菩提树的功能奇妙难思,善根薄的人本来很难见到,但是得到弥陀悲愿的特别加被,净土的一切菩萨都能见到菩提树,而速证菩提。

  第二十九、受经普得智辩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这句愿文是法藏菩萨发大愿使一切净土菩萨都能由受持经法等,而开发智慧。

  愿文中的受持、读诵、讽诵、开演,总的是指十法行。依靠对于教法作受持、读诵等法行,就能开发辩才智慧,所以十法行是因,开发辩才是果。法藏菩萨立下大愿要使自己国土的一切菩萨都能受持经法、得到辩才,所以是“普得智辩愿”。“普”是指一切受持者,都能开发辩才。

  内在有了无碍的智慧,表现在外,就是能无碍地演说正法,这叫辩才。辩才的体性是智慧。有法、义、辞、辩四种无碍解。

  (一)法无碍解:“法”是指善恶、有漏、无漏等种种差别法,任何一个法又有很多名称,比如无明,又叫做痴、愚蒙、暗等等;智慧,又叫做觉、明等等。对于诸法的种类和任何一个法的各种名称都通达无碍,叫做“法无碍解”。

  (二)义无碍解:就是了达各种名字所诠的涵义,这个义是指诸法的自相和共相,对诸法的各种涵义通达无碍,叫做“义无碍解”。

  (三)辞无碍解:就是对于各世界、各地区、各种类众生的语言,通达无碍。

  (四)辩无碍解:指对一切提问都能自在无碍地回答,得到了从某一个法义展开乃至宣说一个大劫也不会穷竭的智慧。(比如问:“轮回的状况如何?”可以从各方面不断地宣说,即使说上一个大劫,慧辩也不会穷竭。这是因为智慧无碍地了知诸法的自相和共相,所以对任何提问都能自在地宣说、解释。)

  这叫四无碍解。当然层次上有很多差别,现在是总体上这么讲,后面还会讲到,佛的愿力不但要使受持经法的人都得到慧辩,而且要使他的慧辩增长到无限的程度。这就是弥陀悲愿,以无比的加持使众生本具的无量功德都得到最充分地开发,而不会只停留在某个有限的量上。弥陀愿海有显发众生如海功德的力量,所以大乘行者由往生西方净土,就能圆满地成就普贤行愿,而速成佛道。

  这是初步讲到通过佛说法,以教法为发起辩才的因缘,当法受持在心里时,会起很多作用。得到佛愿力加被,都能开启辩才。所以我们未来往生到极乐世界,进了阿弥陀佛的讲堂,佛就降甘露到我们心里,听完佛讲经,再受持、读诵、演说等,心中的辩才会迅速开发。

  汉译本中说到:阿弥陀佛随往生者前世求道时心里的喜好,随他的意乐而给他说法,这样一领受就能迅速开解和得道,都智慧明了。当时闻法的效果,是圣众对所愿的法门,无不欢喜读诵和修习。各自讽诵经法都达到通畅流利,心中永无厌足。而且,诸菩萨和阿罗汉中有诵经者,声音如雷;有讲经者,如疾风暴雨(“疾风暴雨”是形容辩才迅捷,滔滔不绝)。以上是这一愿成就状况的一段描写。

  第三十、慧辩无有限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上一愿是加持净土菩萨作诵经等法行,都能开发辩才。这一愿是进一步发誓,使净土菩萨的慧辩达到无限的程度。就是无论法、义、辞、辩哪种无碍解,都达到无有限量的境界,比如辞无碍解,不是只通达几种或几十种语言,而是通达无数种语言。其他可依此类推。

  按我的看法,能不能这样解释:一般依靠对教法读诵、受持等,虽然能开启辩才,但都有局限,所以要从内心开出无量辩才,关键是证得无分别智,证到诸法大平等性,然后在后得位自然起用,对蕴界处等的广大义和空性等的甚深义都能彻底了达,断除一切疑惑,由此会发起无量辩才。

  本经后面有以上两愿的成就文,里面讲到:“极乐菩萨,以无碍智,为人演说……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意思是,极乐菩萨以无碍的大智慧为众生演说正法,而且极有效果,能使众生除灭烦恼过患等。

  总之,如果我们往生净土,得到佛愿力加被,就能迅速开发极广大的辩才。上面讲到弥陀愿海加被行者成就五通,最低程度以百千万亿那由他为量,而这里发愿成就菩萨的慧辩要达到无限的量,要知道这种量是无穷大。

  第三十一、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上面法藏菩萨虽然发起无上心,誓愿国土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但还没有发愿在国土任何一处都统收十方刹海,到这里进一步发愿统收十方刹海,誓愿国土广博严净,任何一处都镜纳十方。所以生西方一土,就等于生十方佛土,西方和十方没有距离。

  “明镜”这个比喻是表达广狭无碍、小大相容,就像高山上放一面一尺长的明镜,里面能收尽千万里的景象。明镜只有一尺,是狭小的相,但里面能含容极广大、繁多的境相,这就是广狭无碍,在狭小里含容广大,这也是十玄门中的一种。而且像照镜子看自己的脸那样,就是说十方刹海就显现在眼前,不是相隔很远。

  这一愿显示了极乐国土的体性和量,也就是《往生论》所说的国土清净功德、性功德和量功德。

  “国土清净”这一句,说明了极乐国土的体性,处处像明镜那样能彻照十方无数刹海,这就看出西方净土极其不可思议的境界。唐译本中说到:“国土光净,遍无与等,彻照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从这句愿文看出,极乐世界整个是一个光明清净的世界,是无比开阔广大的世界,而且是处处遍照十方刹海的世界。《往生论》中这样说道:“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这是阿弥陀佛出世无量善根所成就的极其稀有国土功德庄严。

  这一愿的成就文是:“国土恢廓广荡,不可限极。”唐译说:“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皆照”是指极乐国土任何一处,都能彻照十方无量佛刹。所以这个无边际的极乐世界里,任何一处都含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所以是无量中的无量,无边中的无边。

  《往生论》里说:“宫殿楼阁,镜纳十方。”在宫殿楼阁等的任何处都如明镜般,含容十方刹海无数净秽现相、演示着无量众生情界种种善恶业缘的现相。宋译本中说到:“众生睹者,生希有心,不久速成无上菩提。”这一句讲到了极乐国土量功德的作用,这叫做“影像作佛事”,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最先进的极大宽银幕现场教学,它的广度是整个十方刹海,它的内容是无数净秽、善恶的缘起现相,它的效果是在亲眼目睹时,使人生起稀有心,发起大道心,而能不久速成无上菩提。

  第二十七、万物悉皆殊特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这是法藏菩萨发起成就国土万物具足功德庄严的大愿。《往生论》就是依据这一愿和后面的第三十一、第三十二两愿,建立了观察门的修行。从这三愿里分出二十九种庄严,所有这些庄严都入于一法句,即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意思是说无量无边的国土庄严都摄在一个根本中,就是摄在弥陀无上果觉中。换个方式还可以说,这一切种类的庄严都是由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流现的,在大愿究竟圆满时,就自然周遍国土,任运地流现。所谓的“四十八愿庄严起”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第十八愿的成就是使众生能够极便利地往生到净土,那么所往生的净土情况如何呢?是属于功德很一般的净土,还是功德极殊胜的净土?

  法藏菩萨这里的发愿是使下至十念往生的人也都能生到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以佛无量福慧资粮的力量加被一切凡夫,使得往生之后所感的国土具有无量功德庄严,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它上面功德名称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分别心无法分辨和了知的。

  这些愿文实际是告诉我们:西方净土的任何一种东西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如果勉强用我们这个世界的语言来讲,只能相似地说黄金为地、七宝为池、甘露流、满愿树等,或者说万物以众宝合成等,这也只是用此方的珍宝、甘露等上等之物做个表示。实际上,名称是依据功能或功德而安立的,有多少种功能或功德就可以安立多少种名称。现在极乐净土的万物都有无量的功德或功能妙用,而且这是变化无穷的,又是相续不断地流现,又是顺无量众生的心各个不同地变现,像这样净土万物的体性,用语言怎么可能描述到它呢?以分别心怎么可能衡量到它的量呢?即使长了千口千舌、千头千心,也无济于事。所以,净土的每一种妙物都是无尽藏、都是功德海、都是如意宝。

  《往生论注》在解释十七种国土庄严的时候,一开始是以“如意宝性”总的揭示万物庄严的体性,这样总说之后,就开始依次赞叹每一种庄严都是不可思议。首先说“如意宝性”,是总的指示净土万物都是如意宝,都能随顺众生的心愿而给予满足,而且是能同时应无量众生的机,有无边的妙用,所以完全超出了有限的量和固定的量。其实这一切都是佛的化身,都具有佛的全体大用,更直接地说,这一切都是佛,而对于佛境界,除了佛,谁有能力完全了知他的名字、数量或形色、光明等的功德呢?

  这就显示了依报器界极为微妙。只从愿文表面上看,会狭隘地理解成只是讲国土的量、形色、种种事或触等的功德,其实这一个大愿里包括了国土所有万物的一切功德庄严。上至以十地菩萨的智慧,下至获得天眼者,都没有能力明辨净土任何一物上所具有的功德种类和数量,因此说“无能称量”。

  下面逐句解释愿文:

  “国中天人,一切万物”总的指极乐净土所有依报和正报的事物。“穷微极妙”是显示净土万法一一都圆明具德,极尽微妙。“无能称量”,是指这些万物的微妙功德超过了有限的量,根本不是分别心所能衡量。

  “严净光丽”:“严”是庄严,指具足德相。“净”是无垢的意思,因为净土万物不是由有漏心所现,而是由如来无漏心所现。由于佛心极为清净,佛心所现的万物也就极为清净。“光”,是指万物为光明体性。《往生论注》里比较三界种种金光,一个比一个明亮,最后比到化乐天的金光最为明亮,但放在净土的金光里完全黯淡不现。原因是净土的金光是从离垢业所生,因此极其明朗。“丽”,是指万物微妙奇丽。这里不能只解释成外观上的美丽,这样还没说出它的深度。实际上这是阿弥陀佛的无漏心所现,全事即理,任何事物都是以如来智慧为体,万物上的每个细节都超情离见,微妙至极。不论是形色或显色,都非世间所有,所以说“殊特”。理体远离一切戏论,平等一相,又能顺应众生的心,显现无量功德庄严,这叫“穷尽微妙”。

  总之,首先这样认识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信心才会真实引发起来,也才会由衷发起欣求往生的心。这里做一个对比观察,就特别明显,娑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漏法、都是苦的自性,这上是不可能有万德庄严的,因为只是惑业的力量所现,而极乐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圆明具德,因为唯是佛的妙心所现,这样见到两者的差距,我们对娑婆世界应当生彻底的厌离,对极乐世界应当生全心的希求。

  第二十八、菩萨道树普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首先要了解这一愿的涵义:一切诸佛都以菩提树作佛事,但这仅仅利益到福德深厚的人,福德薄少者无缘见到菩提树,所以得不到菩提树的加持而迅速开悟。看到这种情况,法藏菩萨发起大愿,使薄福者也能见到极殊胜的菩提树而开悟、成道。

  那么菩提树有哪种奇妙的功德呢?僧肇大师这样解释:佛在树下成道,此树称为“菩提树”。树光无不照耀,香气无不普熏,形相和色彩微妙,随众生的心所好而见到;树出法音,随众生的心所好而听到。这是如来果报应化之树,值遇的众生都自然悟道。

  现在弥陀悲愿是要使善根微劣者也能见到菩提树,得大加持。菩提树是佛秘密庄严心所现,加持作用不可思议,能使有缘接触者迅速开悟、成道。只要缘着菩提树见、闻、接触等,就能顿时得到不退转,证得无生法忍。使众生一往生就住在了不退转地当中,就是弥陀愿海的一大主题,这一大愿如何实现呢?确实在弥陀大愿海里,周到、完备地设计好了一切,最终也如愿以偿地圆满实现了。众生一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就依着从如来妙心所现的净土万德庄严,在见色闻声等时,当下使六根寂静,远离一切分别、苦恼,当时就能证得无生法忍,一直到菩提之间永远不会退转,有这么大的利益。

  本愿成就文里这样说到:微风吹着菩提树上的枝叶,演出无量的妙法音声,这个音声普传到诸佛的国土,凡是闻到妙音的人都得到甚深法忍,直至成佛之间,永不退转。唐译这样说:“于甚深法,证无生忍,住不退转无上菩提。”从这里明显看出,这不是单凭自己的力量,渐次地证到无生法忍,而是佛的妙心显现为菩提树,发出无量微妙法音。起到的加持作用不可思议。一切都是佛以悲愿的力量顺应众生的心,现起无数幻化。风是从佛无漏心幻出来的,树是从佛的无漏心幻出来的,风吹击菩提树的树枝,发出无量妙法音声,音声普遍传到无量世界,众生一听到就得到甚深法忍,永远不退转无上菩提。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摄持力和加持力。

  经只是举一个方面说到“知见菩提树的光色”。其实在极乐世界,菩萨们的六根接触到菩提树的六尘,都得到大加持。就像本经所说:“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意思是说,眼睛见到菩提树的颜色和形状,耳朵闻到菩提树发出的声音,鼻子嗅到树的香尘,舌头尝到树的味尘,身体触到树的光明,心里忆念树所说的妙法等时,无论哪个根接触到菩提树,当时心里就得到佛力加持,得到甚深法忍,心被佛力加持之后,就永远不会退转。而且眼、耳等的六根受到了加持,都转成清净明澈,不会有丝毫恼乱和苦患。依据这些圣言量,就能生起胜解,确实是只要一往生到西方净土,就有佛力入在自己心间,从此住持着自己的心,直到成佛之间,永远不退。

  所以,往生后得到的利益是佛的神力加持所致,这个加持表现成无数的幻化和妙用,对众生做全面加持。在净土中,行者的五根触到微妙五尘,加持就入在他心上,而顿时转成清净,没有任何扰乱,因此安住在不退转中。

  所以《阿弥陀经》里宣说极乐净土的万德庄严。虽然处处是庄严相,但作用奇妙,眼见耳闻等,由有缘而入无缘,以有相而证无相。心一缘,加持就入进去了。所以这里也讲到,目见色、耳闻声等,都会得到甚深法忍,一直到成佛之间永不退转。就是得到了佛力摄持,那种带动的力量不可思议,能使众生的心念念往觉悟上转,而不会迷惑下堕。

  所谓的“无量光色”,在愿成就文里讲到:道场菩提树由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为庄严。在菩提树的各枝条间,垂挂着妙宝、璎珞,百千万种的妙色,种种变化,无量光焰普照无边世界。珍宝妙网覆盖在树上,随着众生所愿,妙网中显现一切庄严。(这就知道“无量光色”的意思。这里,一切庄严都是以佛的无漏心为体,作用不可思议。以国土的无量庄严能带起自心的无量庄严。)接下来讲到的菩提树的声音、香气、味尘和光明,分别对应耳闻、鼻嗅、舌尝、身触等。

  总之,菩提树能使一切见闻者都顿时升入不退转位,证得无生法忍,作用不可思议。这本来是佛的秘密庄严心所现,能惠予众生真实之利。菩提树的功能奇妙难思,善根薄的人本来很难见到,但是得到弥陀悲愿的特别加被,净土的一切菩萨都能见到菩提树,而速证菩提。

  第二十九、受经普得智辩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这句愿文是法藏菩萨发大愿使一切净土菩萨都能由受持经法等,而开发智慧。

  愿文中的受持、读诵、讽诵、开演,总的是指十法行。依靠对于教法作受持、读诵等法行,就能开发辩才智慧,所以十法行是因,开发辩才是果。法藏菩萨立下大愿要使自己国土的一切菩萨都能受持经法、得到辩才,所以是“普得智辩愿”。“普”是指一切受持者,都能开发辩才。

  内在有了无碍的智慧,表现在外,就是能无碍地演说正法,这叫辩才。辩才的体性是智慧。有法、义、辞、辩四种无碍解。

  (一)法无碍解:“法”是指善恶、有漏、无漏等种种差别法,任何一个法又有很多名称,比如无明,又叫做痴、愚蒙、暗等等;智慧,又叫做觉、明等等。对于诸法的种类和任何一个法的各种名称都通达无碍,叫做“法无碍解”。

  (二)义无碍解:就是了达各种名字所诠的涵义,这个义是指诸法的自相和共相,对诸法的各种涵义通达无碍,叫做“义无碍解”。

  (三)辞无碍解:就是对于各世界、各地区、各种类众生的语言,通达无碍。

  (四)辩无碍解:指对一切提问都能自在无碍地回答,得到了从某一个法义展开乃至宣说一个大劫也不会穷竭的智慧。(比如问:“轮回的状况如何?”可以从各方面不断地宣说,即使说上一个大劫,慧辩也不会穷竭。这是因为智慧无碍地了知诸法的自相和共相,所以对任何提问都能自在地宣说、解释。)

  这叫四无碍解。当然层次上有很多差别,现在是总体上这么讲,后面还会讲到,佛的愿力不但要使受持经法的人都得到慧辩,而且要使他的慧辩增长到无限的程度。这就是弥陀悲愿,以无比的加持使众生本具的无量功德都得到最充分地开发,而不会只停留在某个有限的量上。弥陀愿海有显发众生如海功德的力量,所以大乘行者由往生西方净土,就能圆满地成就普贤行愿,而速成佛道。

  这是初步讲到通过佛说法,以教法为发起辩才的因缘,当法受持在心里时,会起很多作用。得到佛愿力加被,都能开启辩才。所以我们未来往生到极乐世界,进了阿弥陀佛的讲堂,佛就降甘露到我们心里,听完佛讲经,再受持、读诵、演说等,心中的辩才会迅速开发。

  汉译本中说到:阿弥陀佛随往生者前世求道时心里的喜好,随他的意乐而给他说法,这样一领受就能迅速开解和得道,都智慧明了。当时闻法的效果,是圣众对所愿的法门,无不欢喜读诵和修习。各自讽诵经法都达到通畅流利,心中永无厌足。而且,诸菩萨和阿罗汉中有诵经者,声音如雷;有讲经者,如疾风暴雨(“疾风暴雨”是形容辩才迅捷,滔滔不绝)。以上是这一愿成就状况的一段描写。

  第三十、慧辩无有限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上一愿是加持净土菩萨作诵经等法行,都能开发辩才。这一愿是进一步发誓,使净土菩萨的慧辩达到无限的程度。就是无论法、义、辞、辩哪种无碍解,都达到无有限量的境界,比如辞无碍解,不是只通达几种或几十种语言,而是通达无数种语言。其他可依此类推。

  按我的看法,能不能这样解释:一般依靠对教法读诵、受持等,虽然能开启辩才,但都有局限,所以要从内心开出无量辩才,关键是证得无分别智,证到诸法大平等性,然后在后得位自然起用,对蕴界处等的广大义和空性等的甚深义都能彻底了达,断除一切疑惑,由此会发起无量辩才。

  本经后面有以上两愿的成就文,里面讲到:“极乐菩萨,以无碍智,为人演说……具诸辩才。除灭众生烦恼之患。从如来生,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意思是,极乐菩萨以无碍的大智慧为众生演说正法,而且极有效果,能使众生除灭烦恼过患等。

  总之,如果我们往生净土,得到佛愿力加被,就能迅速开发极广大的辩才。上面讲到弥陀愿海加被行者成就五通,最低程度以百千万亿那由他为量,而这里发愿成就菩萨的慧辩要达到无限的量,要知道这种量是无穷大。

  第三十一、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上面法藏菩萨虽然发起无上心,誓愿国土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但还没有发愿在国土任何一处都统收十方刹海,到这里进一步发愿统收十方刹海,誓愿国土广博严净,任何一处都镜纳十方。所以生西方一土,就等于生十方佛土,西方和十方没有距离。

  “明镜”这个比喻是表达广狭无碍、小大相容,就像高山上放一面一尺长的明镜,里面能收尽千万里的景象。明镜只有一尺,是狭小的相,但里面能含容极广大、繁多的境相,这就是广狭无碍,在狭小里含容广大,这也是十玄门中的一种。而且像照镜子看自己的脸那样,就是说十方刹海就显现在眼前,不是相隔很远。

  这一愿显示了极乐国土的体性和量,也就是《往生论》所说的国土清净功德、性功德和量功德。

  “国土清净”这一句,说明了极乐国土的体性,处处像明镜那样能彻照十方无数刹海,这就看出西方净土极其不可思议的境界。唐译本中说到:“国土光净,遍无与等,彻照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从这句愿文看出,极乐世界整个是一个光明清净的世界,是无比开阔广大的世界,而且是处处遍照十方刹海的世界。《往生论》中这样说道:“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这是阿弥陀佛出世无量善根所成就的极其稀有国土功德庄严。

  这一愿的成就文是:“国土恢廓广荡,不可限极。”唐译说:“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皆照”是指极乐国土任何一处,都能彻照十方无量佛刹。所以这个无边际的极乐世界里,任何一处都含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所以是无量中的无量,无边中的无边。

  《往生论》里说:“宫殿楼阁,镜纳十方。”在宫殿楼阁等的任何处都如明镜般,含容十方刹海无数净秽现相、演示着无量众生情界种种善恶业缘的现相。宋译本中说到:“众生睹者,生希有心,不久速成无上菩提。”这一句讲到了极乐国土量功德的作用,这叫做“影像作佛事”,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最先进的极大宽银幕现场教学,它的广度是整个十方刹海,它的内容是无数净秽、善恶的缘起现相,它的效果是在亲眼目睹时,使人生起稀有心,发起大道心,而能不久速成无上菩提。


{返回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七)
下一篇: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九)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九)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五十)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五)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四)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八)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三)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缘而生戒慎三业[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藏传净土法 第四十一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大圆满前行 第三章 起修 第二节 1 语加持咒[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为寄东法师举火法语[栏目:守培法师]
 能断烦恼即佛法[栏目:达真堪布]
 如何是实相念佛?什么是实相?我们是否能从持名修到实相念佛?[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第十章 轮回说与心灵学[栏目:陈兵教授]
 对治七种烦恼的殊胜窍诀——七支供略讲(二)[栏目:七支供略讲]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