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一)
 
{返回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95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

  智圆法师 讲授

  这一次能有殊胜因缘和大家共同学习净土第一经的《无量寿经》。这是一部号称为一乘了义、万善同归、普被三根、圆该八教的伟大经典,是能使无量众生横超三界、顿证不退、一生成办的奇特法门,是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稀有难逢的极微妙的法宝。

  在未来佛法灭尽期间,佛以慈悲怜悯众生,特别留下这部经最后住世一百年,凡是遇到这部经的人,都能随他的意愿得到度脱。可见这部经是度生的慈航,是暗夜的明灯,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以这部经的恩德,无量众生得到度脱。所以这一次我们要以至诚恭敬的心来聆听释迦本师的教诲。

  先讲经题“佛说无量寿经”。

  分四:一、佛;二、说;三、无量寿;四、经。

  一、佛

  “佛”指以大悲愿力示现在五浊恶世,为了救度苦难众生而演说无量教法的大导师释迦牟尼佛。

  二、说分二:(一)通释;(二)别释。

  (一)通释

  “说”通“悦”,是畅悦本怀的意思。佛出世说法的本怀就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为此,佛会施设种种方便,最终的目的是让众生见到本有的觉性而成佛。到因缘成熟时,能按自己的本怀,十分畅快地宣说出来,这叫做“说”或者“悦”。

  (二)别释

  在畅佛本怀的法门里,有一种特别法门,就是演说阿弥陀佛因地行愿、果地成就净土功德庄严、摄受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并在往生后不退成佛的法门。

  当佛要讲这部法时,表现得容颜欢喜、清净,光颜巍巍。因为佛要说自己特别想说的法门,这个法门能使未来无量众生得到度脱,所以由衷地欢喜。

  凡夫仅凭自力要超出生死、证入不退,毕竟要集聚无量的因缘,只有障碍变轻了、顺缘集聚了、资粮充足了,才有可能实证到深广的正道。这相当不容易。无始以来串习的烦恼习性非常严重,连从心里发起断恶行善的决心都很困难。身上的烦恼魔力这么重,堕入迷乱的惯性这么强,所以要向上就如同逆水行舟,而堕落却如同顺流直下。这样只凭自力来出生死就有很大困难,中间稍微遇到障缘就有可能退掉。

  这样就要有特殊的方便,就是通过和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合而往生到净土;一生到净土,由于佛力加持他的心,使心不起我和我所的念头,不起烦恼,不发起为我的造作,这样就顺利超出了轮回。另一方面,得到佛的加持,念念增长菩提善念,开发广大功德。

  所以一生到净土就入了不退地,能很快证得无生法忍,成就普贤行愿。连鹦鹉、八哥这样的旁生生上去,也都立即脱掉了恶趣身,很快会开发极广大的功德,再回来就是大菩萨了。就因为依靠佛的愿力做增上缘,就能顿超生死,简易到极点、方便到极点!一生到净土,就得到不退转,从此只进不退,迅速地开发广大功德,这就是果教他力门的特点。它的特点在于启发信心和愿心,然后跟佛相应就能得到救度。

  所以这是能使广大众生悟入佛知见的特别法门,宣说这个法门真正舒畅了释迦佛救度世间的本怀,所以当时佛极其欢喜。因为这是关系到当时和未来无数世代的众生得解脱、成佛的大事。越是到浊恶的时代、众生越无法凭自力解脱,这个法门就越是显示出它的紧要。如果能把这个法门说出来,广泛地流通在世间,就能让无量众生得到弥陀愿海的摄持,这样才能实现让一切众生都成佛的愿望。

  这部经讲到:世尊当时安住在奇特法中,安住于导师之行,安住在不可思议的境界中。释迦佛真正彻见了弥陀愿海极其殊胜的功能,也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跟阿弥陀佛有极深因缘。所以释迦佛是本土佛,是送众生往生的佛,阿弥陀佛是彼土佛,是接众生往生的佛,两尊佛配合得十分默契,目的就是想让众生顺利得到解脱、成佛。

  这部经的名字取得很好,前一尊佛是释迦佛,后一尊佛是阿弥陀佛,佛说佛的事,然后让众生信入,最后成佛。

  各尊佛都有自己的本愿和事业。释迦佛的本愿是要在浊恶世界里救度众生,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建立极乐世界,把无量众生都摄持到净土中成佛。释迦佛示现在娑婆世界,也就随顺这里人类生命的形态。所以只是八十年住世,跟人类差不多的寿命,然后就入涅槃。这往后还有世世代代的众生,要交代他们怎么来得解脱!这样,佛就在很多经里再三赞叹往生极乐世界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一再嘱咐未来的众生要生起信愿,求生弥陀净土,以解决解脱、成佛的大事。这样就出现了最普及的净土法门。

  到佛法即将灭绝的时期,其它经典全部灭尽,这部《无量寿经》还住世一百年广度众生。所以这是涉及到释迦佛教法期间救度众生的大事。

  在这部经后面,释迦佛殷勤付嘱弥勒菩萨要护持好这部大法,不要让它坏灭。这证明未来弥勒菩萨来人间成佛,也一定会弘扬净土法门。不但如此,在往后贤劫995尊佛出世的时期,也一定会弘扬这部法。在娑婆世界,虽然根性成熟的人可以在佛出世时证到圣果,但还有大批众生在秽土成不了道,需要去净土成道,或者有开悟或登地的人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想去极乐净土快速成佛,所以要对他们宣说净土大法。

  总之,“说”就是畅悦佛度生的本怀。佛的本怀是要度一切众生成佛。怎么来度众生?就是宣说弥陀大愿海,使众生生起信愿。这样心直接投入弥陀愿海、求生净土,就能得到度脱。对众生来说,这是一条极方便、简易、直接、圆满的成佛之路。所以当释迦佛要宣说这个能使无量众生得到解脱、成佛的法门时,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欢喜。

  三、无量寿分二:(一)广释;(二)深释。

  (一)广释

  那么,所说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寿”这三个字。这是全经要义的概括。这部经从始至终都是在说“无量寿”和跟“无量寿”相关的事。开头宣说无量寿佛因地时,如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发起大心,立誓要庄严国土;在观察到210亿刹土的功德严净之事后,开始摄取总集210亿刹土精华的极为殊胜的净土;然后经过五劫的精勤求索,结成了四十八大愿;结成大愿之后,又经过无量劫的积功累德,安住在真实智慧中庄严净土,最终福慧资粮圆满时,就实现了极乐世界。这一段就是讲无量寿佛因地的大愿大行。

  之后讲到从无量寿佛的妙心中,显现出净土无量无边的依报和正报功德庄严。这就是要宣说无量寿佛极其殊胜的菩提、功德、事业。一切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全部摄归在无量寿佛的妙心中;都是从无量寿的法身智慧中流现的。这一段就是演说极乐净土的功德庄严,包括国土的清净庄严、量功德、体性功德、色声香味触的功德、地水空的功德、莲花的功德、光明的功德、受用的功德、一切所求满足的功德,以及主尊阿弥陀佛的功德,眷属菩萨众的功德。实际上说的就是无量寿佛色身、刹土、眷属等最极圆满的功德。

  再之后讲的是“三辈往生”,开示了以修持哪些正因来跟无量寿佛相应、来往生无量寿佛的净土。

  之后又说到边地疑城,这是为了使修行人避免发生进入净土见佛的障碍。如果对于无量寿佛的佛智、不思议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狐疑不信,但还是想去净土。由于自己心里还有见佛的障碍,这不是别人设立的,而是自己心里有疑惑。既然心里有疑惑,就先不能生到佛前见佛,不然就会发生障碍。要等到疑心已经消除,才能入到佛的大法会中听佛说法。

  最后宣说五浊恶世众生五恶、五痛、五烧的状况,教诫修行人要洗心改过、断恶从善,以清净的身语意业来求生净土,永离苦难。

  所以,这部经从始至终要说的就是无量寿佛。净土法门就是阿弥陀佛的法门,全摄全收的法门。说到法门的极广大、极方便、极简易、极直接、极圆满,归根结底都是源于阿弥陀佛愿海的力量。这是要摄受下自地狱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之间的一切凡圣有情;所起到的作用是给予信愿者无量无边的利益。这样的法门叫做“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以无量寿佛的大愿力做为强增上缘,只要具足信愿投入佛的愿海,就都能往生佛的净土、究竟成佛。所以以“无量寿”摄尽了净土法门的一切要义。

  (二)深释

  其实“阿弥陀”是密号,含有无量无边的妙义。《阿弥陀经》里是以无量光、无量寿两种德统摄一切。《弥陀要解》中说: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也以此体作弥陀名号。所以以“光”、“寿”二字就摄尽了一切。正因为性体含裹十方三世,一切相、用都不离本体,都是本体所具、所现,所以极乐净土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都统摄在“无量寿”的理体中。

  “寿”是如如智的体,“光”是如如智的相。法身无始无终,常住不坏,所以叫做“无量寿”。光是本体本具的德相,由于相不离体,所以就摄在体中,以“无量寿”就摄尽了一切。展开来则有无量的无量,不论智慧、慈悲、神通、道力、说法度生,一切都无量。

  四、经分二:(一)以契理契机解释;(二)以贯摄常法解释。

  (一)以契理契机解释

  “经”:梵语修多罗,翻为契经。契是指契理、契机。佛说的法既契合真理,又契合众生的根机。也就是以适合众生根机、时机、机宜的方式演说真理的教法。实相如是,佛也如是说。有时是直接说,有时是间接说,就是首先设立引导众生趣入真实义的方便,在经过逐步的引导后,最终开示实相。所以这跟世间的法截然不同,世间的言论里充满了不正的知见,都是从迷惑心说出来的,根本不能跟佛的圣言相比。只有佛的圣言才堪称是“经”。

  (二)以贯摄常法解释分二:1、通释;2、别释。

  1、通释

  “经”又有“贯、摄、常、法”四个涵义。总的来说,佛经是以教法文字贯穿种种义理,比如缘起、空性、如来藏、净土等,这叫做“贯”。而且,所说的法能摄持人心,把人心安置在正道中,这叫做“摄”。而且法义历经过去、现在、未来无数的时间,不会有任何改变,这叫做“常”。一切众生都要遵循这样的道路来达到佛地,这叫做“法”。

  比如世间的科学,过去的理论在不断地被后人推翻,所以都没有说到真理本身。而佛的经教是不可能被推翻的,不然怎么成为永远皈依的法宝呢?尽未来际奉行的法宝呢?如果有错误,就不值得我们皈依。实际上,我们的本性或者法界有它真实的体相、有它必然的规律,本性的妙体在起用时也是丝毫不差的,这上面的法则是永久不改变的,丝毫不改变的。佛就是现见了这些法则的人,而且如实地宣说了这些法则,因此佛传授的法称为“经”。

  能认识到这一点,才知道为什么要皈依佛的圣教、遵循佛的圣教。这跟世间的发明创造不同,世间是以革新、创新为贵,谁有创新精神、谁能推翻老观念,大家就认为他有时代精神、有现代意识。其实这都只是妄想分别范畴里的事!

  为什么世间这么混乱?为什么会不断地出现新思想、新观念?它的根源就是凡夫的第六意识没有跟真理相应时,妄想、假想、分别的能力是无量无边的!如果它返迷为悟,就成为妙观察智;如果它落在无明当中,和无明合伙办公司,就会生产出无量无边的妄想。反正怎么想都行,怎么编造言论都行,怎么搞都行,也因此世间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越是到了末法时期,就越表现为多元化的状况。其实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就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为已经没有统一标准了,谁都有发言权,谁都有自创一套的权力。这样,谁服谁呢?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言论,都有自己的分别心。但我们是信奉佛教的人,不能这样做。要知道佛在经上常说“古佛如是说,今佛如是说,来佛如是说……”真理是永无改变的。正因为如此,如果能见到真理,就可以和佛菩萨见面。这个见面不是指四眼相对的见面,而是指圣人的心意我们也能体会,他是那样见、那样认识,我也那样见、那样认识。所以佛经里总是说“如是、如是”,“如是”充满了佛教的典籍。

  佛教中承许佛是彻见真理的大觉悟者,而真理是永恒的、普遍的。我们是没见到真理的迷惑众生,因此要依止现见真理的无上导师,按照他的指示来见到自己的智慧本性,由此我们也就能见到真理,也就能成佛!佛教就是这样以先觉觉后觉。这里只有继承,没有推翻。

  “尽十界以咸遵”,这是法的意思,它是法则、是道路。一切有情都要遵循佛的圣教来修行,没有一个人能够逾越。所以佛教并不提倡自由主义,那是心念、行为放肆的狂乱作为。要知道,毕竟是有真理之道、安乐之道的。所谓的皈依法,就是发誓尽形寿奉行佛指示的正道。以这个缘故,佛说的经教就是法、就是道。

  2、别释

  下面再结合本法来谈谈“贯、摄、常、法”这四个字的涵义。

  所谓的“贯”,就是以这部经的文字像线一样贯穿了极乐净土事、理、因、果等的一切深广义理。从“与会大众遵行普贤大士之德”一路下来,佛怎么放光现瑞,阿难怎么请问,显示了宣说大法的缘起;之后就宣说弥陀因地的大愿、大行,说出了极乐净土建立的因缘和过程;再往后,由成就大愿而显现超胜十方、无与伦比的极乐净土,这里如何穷微极妙,如何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分别有多少种庄严,如何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往生后得到哪些安乐受用,如何迅速成就大乘功德等。以几万字贯穿了这一切妙义,所以成为净土第一经。

  所谓的“摄”,是指这部经能摄持无量众生的心,把他们安置在解脱和成佛的安乐中,有极深、极大的意义。有比人间开多少次奥运会、多少次世界博览会、多少次文化研究会大无数倍的意义,因为这是要摄持未来无尽岁月里的众生往生净土、圆成佛道。这部经有这样大的功能,摄受面这样广大,所起到的作用是把无量众生都摄持到弥陀大愿海里,都摄受到极乐世界,给予他们极大的利益安乐,显发其本性而成佛。

  所谓的常,是指阿弥陀佛一乘大誓愿海以及从佛心中流现的净土妙法的真谛永远不变。这是从十劫以前弥陀成佛时开始,直到今天乃至未来无尽的时间里,都一定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事、如是理,这是源于佛已经消尽了虚妄分别,从佛法身智慧中发出的无数作用都真实不虚,都决定按本愿的设定,不假造作,毫无分别,以法性力、智慧力、本愿力、缘起力,丝毫不爽地给予众生利益!

  在这十劫里,也算得上很漫长的时间,已经有无量众生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他们是不是在按照愿海的设定而得到利益呢?决定丝毫不差。

  到了今天这么浊恶的时代,还是有很多往生净土的人,他们往生的利益会不会变小呢?会不会有意外的失误或空过呢?绝不可能!

  阿弥陀佛安住净土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往后还有无量的岁月,这期间往生的情况如何呢?也必定得到真实利益。决定如本经所说,极乐世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一切都是佛的妙心所现,能够在无分别、无功用中起无量无边的妙用;也都是一生入净土就具有无量种类的功德庄严。这就是“常”的意思,指净土妙法历三世而不变。

  所谓法,就是指“尽十界以咸遵”。弥陀大愿海摄受法界有情,这样的话,十法界众生都遵循这信愿往生的妙道求生净土,一生入净土就能速疾成佛。甚至古佛也不舍因地,示现为因地修行的相来求生净土。比如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全经分三: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甲一、序分分二:一、证信序;二、发起序。

  通常佛经是以六种成就作为证信序。包括: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

  这是指只有因缘和合才能完成一部经的流通。这里要有说法的时间、处所、教主、徒众,以及有人如实地听闻、记在心里。有这六种成就才能兴起一部教法,缺少一种,教法就没办法流通。比如当场的因缘欠缺,没办法说出这部经来;没有得陀罗尼的人记在心里,后来讲的跟当时有出入,大家也不信任这是佛说的经,也不可能流通。所以一定要具足六成就才行。

  结集三藏是极其重大的事。佛的色身已经离开人间,言教还留在人间,如果证实了某部经是佛亲口所说,佛弟子就会信受奉行这部经。所以,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等开头,这也是阿难尊者在结集三藏时,要很严肃地给一切世间作证:这是佛当年亲自说过的法。当佛快要圆寂时,阿难尊者非常悲伤,阿㝹楼驮就提醒他赶紧去问佛:“将来佛经以什么开头?”佛说:“用‘如是我闻’开头。”这样来证明这部法确实是佛亲口说的,确实可信。

  “发起序”叫做别序。通常宣说一部经都是由因缘发起,有的经是佛放光现瑞后,弟子请问因缘而发起;有的经是应弟子的提问而宣说。像《观经》也是韦提希夫人遭到逆子阿阇世王杀父囚母的逆难后,对世间生起了很大的厌离心,想生到无忧恼处,这样佛给她放光显现无数刹土,她选择了极乐世界。之后佛就宣说了往生净土的十六观门。

  这部经的发起序是当时世尊身体的诸根显现得非常欢喜、清净,光颜巍巍,这样阿难就问佛:世尊今天这么欢喜,佛佛相念,是不是世尊也在念佛?由此佛就说出了这部《无量寿经》。


{返回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六)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二)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二)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七)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四十六)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八)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方法之勇于改过[栏目:积德改命]
 Considering, What Serves? Instead of Trying to Be ..[栏目:Dzigar Kongtrul Rinpoche]
 《入菩萨行论》第15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三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关于“权实”的初步认识[栏目:妙心法师]
 《天涯共此时 星云大师》(下)观后感[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