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三)
 
{返回 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73
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三)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

人于无益亲,岂非特应离。

  颂文直解

  贪欲不是自己的亲友,但是因为伪装得和亲友一样,所以你对贪欲不会产生畏惧。人们对于无有利益而有害的虚假亲友,难道不是应特别远离的吗?

  释义

  这个偈颂指出了贪欲具有欺骗性。贪欲与有漏乐受相应,这让人们以为贪欲对自己有利,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就让贪欲轻松地混进了心相续,就像一个怨敌假扮成亲友,轻松地混入到了亲友中间一样。之后贪欲不断地膨胀,并驱使身、口,为所欲为,造下了很多恶业,对清净修法的命根带来了很大损害。等人们醒悟过来,知道真相的时候,往往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这个偈颂也间接指出了嗔恚与愚痴的特点。嗔恚与苦受相应,人们会明显感受到嗔恚带来的难受、痛苦,所以人们自然会把心中的嗔恚当作怨敌一样。而愚痴是与不苦不乐的舍受相应,所以愚痴就像一个陌生人,既没有像嗔恚那样让人警觉,也不会像贪欲那样使人蒙蔽。

  一个修行人,对于贪嗔痴三毒,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决予以断除。其中尤其对于贪欲,更需要加倍地警惕,在它蠢蠢欲动的时候,就要提起正知正念,马上进行对治,在它萌芽状态就断除干净。

  在了知烦恼的相后,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了知对治烦恼的方便。

贪有从因生,亦有从缘起,

从缘所起贪,易纠治非余。

  颂文直解

  贪欲有从前世反复串习过的同类因中生起的,也有从此世才偶尔接触到的境缘中产生的。从缘所生起的贪欲,容易以对治法进行纠治,而除此之外从因所生起的贪欲,并不容易断除,所以应当一心专注特别精进地进行对治。

  释义

  贪欲从轻重程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前世串习成熟后,今世形成了强大的等流习气的,比如男女之间的贪爱等等。佛经里说,鸽子的贪欲很重,因为鸽子是贪欲重的众生投胎的缘故。因此如果对男女的贪爱不去对治,下辈子就很有可能去做鸽子等的恶道众生了。

  另一种只是从今世的境缘中生起的,比如因为交往了恶友而沾染的不良嗜好,以及对电脑、手机等新潮的高科技产品等的喜好,这一类的贪欲习气比较弱,相对容易断除,就像三根木棒搭成的三脚架子,只要其中一根倒下,其他两根也就立不住了。

  从这个偈颂中可以知道,那些根深蒂固的贪欲,如果产生了,必定是来势汹汹,所以对它们尤其要保持高度警惕,特别精勤去对治,不让它们有生起的机会。

  真正能摧毁自己的怨敌,就是自己内心的贪欲。一个不能控制贪欲的人,一定会带给自己今生、来世无穷无尽的苦难。这样正确的认识之后,就要很精进、极力地控制贪欲。所以修法的智者对待五欲六尘等的态度是控制而根本不是放任,就像防贼一样看住它。自觉地管束自己的五根或身口意三门,这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修行者来讲,像这样提起正知正念,断除贪欲烦恼,是修行的重中之重。

嗔恚极坚固,定恶作大罪,

知如是差别,当尽烦恼际。

  颂文直解

  嗔恚极为坚固,而且必定是不善的恶法,会使人作五无间罪等重大的罪业。能随时随地了知烦恼的各种体相,以及断除烦恼的方便等的差别,就能彻底断尽烦恼。

  释义

  人生起了嗔恚,就很不容易释怀。某人伤害自己的一句话,几十年后仍可能记忆犹新。家庭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怨仇,也都很难化解,非常坚固。而且嗔恚绝对是不善的大罪业,会烧毁自他的心相续,害人又害己,甚至会造下极其深重的五无间罪等重罪。

  “知如是差别,当尽烦恼际”是针对整个“明障治对应之差别”的偈颂而作的总结。意思是说,这以上阐述了烦恼的不同体相以及断除烦恼的方便,对于这些差别相,应该辨别清楚,并时时牢记,这样就能成功对治烦恼,直至将烦恼彻底断尽。

  戊三、分说断三毒之法分三:一、于共同境断痴之方便;二、于可意境断贪之方便;三、于不可意境断嗔之方便。

  己一、于共同境断痴之方便分二:一、明所断痴心遍住;二、明能断缘起真性。

  庚一、明所断痴心遍住

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

故一切烦恼,由痴断随断。

  颂文直解

  就如身根无差别周遍于全身一样,愚痴也无差别地周遍于一切境。眼等根仅依于身根生起,同样,一切烦恼也依于愚痴而生起。是故一切烦恼,由断除愚痴,而将会随断。

  释义

  这个偈颂是通过一个譬喻,来说明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愚痴。身根与眼等其余的根,是周遍的关系,愚痴与一切烦恼也正是这样的关系。世间众生以愚痴,将缘起自性空耽著为实有,这种耽著,遍于一切的烦恼。也就是,以愚痴遍计出了自性,并对于自性增益出了悦意及不悦意后,形成了烦恼。所以,愚痴是烦恼的根本,如果修习了缘起生,见到了自性为空,那么一切烦恼就失去了存在之基,必然也随之全部断除。就像一棵毒树的树根被砍断后,带着毒汁的枝叶也就随之而枯萎、消亡。

  总的来说,一切所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的根本是愚痴,分别而言,实执补特迦罗的这部分愚痴;是烦恼障的根本,实执法的这部分愚痴,是所知障的根本,这是各大经论的密意所在。

  庚二、明能断缘起真性

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

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语。

  难词释义

  彼语:缘起理,即缘起理性,也就是缘起真性。

  此:本论的后八品。

  一切力:全部的精勤之力

  颂文直解

  如果以闻思修的智慧,真实见到了外、内的缘起,愚痴就将不再生起,故此《四百论》后八品的一切颂文,将全都致力于演说缘起真性。

  释义

  一切事物,都是因为各种因缘聚合后,才生起的。所以事物的自性本来就是没有的,是纯粹的空无。而愚痴则将这本来就空的缘起生分别为实有,从而增益出了事物的谛实自性。比如芽是依靠种子等的积聚而生起的,十二缘起支中的行支是依靠无明支而生起的,因为它们是缘起生的原因,所以就像影子以及幻化出来的幻相一样,都是本无自性的。因为本来就没有自性,所以其实是空。如果能真实见到这样的缘起生,那么愚痴就被断除,这就像月亮在十五圆满的时候,夜的黑暗就消失。同样,见缘起的智慧生起的时候,愚痴就消失了。而因为愚痴消失的缘故,这样附着在愚痴上的贪嗔等烦恼也将随之而消失。

  所以应该根据这些殊胜教法的引导,认真观察相应事物的缘起,体认其自性的本空,断除愚痴,生起智慧。

  己二、于可意境断贪之方便分二:一、明所断贪相;二、明能断离贪之方便。

  庚一、明所断贪相

  首先是来认识所要断除的贪欲具有什么样的相状。

常好歌舞等,舍受者洁净,

现见有贪人,有如是等相。

  颂文直解

  经常喜欢唱歌、跳舞、妆扮等等,喜欢施舍、享用、住于洁净的地方,可以现见到有贪欲的人,具有如是等相。

  释义

  这个偈颂在阐述具贪者的样子的同时,间接也说明了具嗔者和具痴者的相。具有嗔恚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不喜欢唱歌、跳舞等等。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则是愚痴人的体相。以如是所说的相状,就可以比量而了知自他的内心烦恼状态。

  庚二、明能断离贪之方便

佛教有贪者,衣食及住处,

一切离善妙,常依师长住。

  难词释义

  教:教育、指导。

  颂文直解

  对于具有贪欲的有情,诸佛教导应远离一切善妙的衣服、饮食、住处、卧具等,并且应该与之相反,行持十二头陀行,还应恒常安住在师长身边。

  释义

  十二头陀,是远离对衣服、饮食、住处、卧具的贪欲的殊胜方法。贪欲比较重的人,就应该通过行持十二头陀行,来远离诱发贪欲的境。而且如果去到善知识身边安住。就能每天都受到善知识如法行持的感染,以及听到善知识契机契理的教诲,安住于圣者的种姓之中,能帮助断除非理作意,不会违反戒律的学处。

  十二头陀行,是去除对衣服、饮食、住处、卧具等贪著之行持方法。头陀是梵语,意为抖擞,即像抖落衣服上的灰尘一样,抖落掉心里的烦恼。其中四个是用来对治对住处的贪著,它们分别是:在阿兰若处(即远离愦闹的寂静处)、冢间住(即住在放置尸体的尸陀林)、树下止(即住到树下)及露地坐(即坐在露天空地上);有一个是断除对卧具的贪著,即但坐不卧;有五个是断除对饮食的贪著,即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及中后不得饮浆(即过午不食);断除对衣服的贪著的有两个,即着弊纳衣(即只穿捡来的衣服)、但三衣。行持这十二种头陀行,能帮助修行者断除外缘的干扰,有效地抑制贪欲烦恼的产生。甚至断尽了烦恼的大阿罗汉,为了给修行者树立榜样,也一直行持头陀行。比如被称为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就一直示现行持头陀行。

  这个偈颂间接也说明了嗔恚重的人,应该与此相反,可以适当受用一些善妙的衣服、饮食、住处等资具。而对于愚痴相对重的人,则应介于两者之间。


{返回 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二)
下一篇: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四)
 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九)
 中观四百论讲记(十二)
 中观四百论讲记(十)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七)
 中观四百论讲记(七十)
 中观四百论讲记(九)
 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三)
 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九)
 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
 中观四百论讲记(十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届:法雨清凉[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庐山牯岭创设佛教讲演所募捐启[栏目:太虚法师]
 一声“咄”碎妄想[栏目:超然法师]
 为什么佛教弟子要注意现象意识?[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31.身苦心不苦[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经营人生要用理智而不是感情[栏目:蔡礼旭老师]
 问36:尊者,真是这样吗,有学问的人他们的知识会形成禅修进步的障碍?[栏目:马哈希尊者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Mahasi Sayadaw]
 缅甸面面观序[栏目:太虚法师]
 浴佛功德经(白话文参考)[栏目:白话佛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八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