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历险思佛悲愿深(宋雨田)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95

  历险思佛悲愿深

  《净土》2013年第五期 宋雨田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难,爬山登陡峭石级的时候滚落了下来,蒙佛加佑只是手指脱臼,并无大碍。但遇险过程中那刹那间面对生死时的惊恐无助却让我触动很深,反思良久。

  通过这次历险,我才知道,死亡对于无知的人类来说是一个“异境”,谁都不能说自己懂了。无论平时自认为对生死多么清楚明白,面临死亡的第一念,人的潜意识、深层习性、第一条件反射都是救人和求生,想都不想极乐世界,佛号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根本不在脑子里……

  这也让我想起身边的一位佛友:一位遗书写过、往生送过、无常深刻思维过、助念参加无数的老修行(还是领导),轮到自己患了晚期癌症,被医生宣判死刑时,所作所为却完全不是他平日冷静的样子。

  他连同他那个身经百战的佛化家庭举止大异,住在医院都不想离开,尽其所能地使自己多活一天是一天,对尘世的贪恋、对生命的执著怕是比一般人更甚。

  这位研习经典20年,半辈子送往生、在死亡中历练穿越,骂别人不懂无常,对净土法门虔诚信仰的众人追随的楷模……让人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他错出在哪儿了。

  于是莲友们下定论说,他平时都是在演戏,死亡来临才验证出学佛的真假。下了定论的我们,便坚定不移地认为我们都比他强,真心的、真诚的、一点点都没有怀疑地认定自己肯定是大丈夫,肯定是信愿具足的。

  其实,我们都是没有历练的傻子。

  就我来说,当死亡迅疾到来、千钧一发的时刻,阿赖耶识所支配的一切思想和举动都是——“活命”。即便是死慢慢来,有思考的余地,世间的爱别离也会一步一步吞噬人的勇气,让人痛苦的时候想往生,让人舒缓过来又迟疑地不想往生。

  这哪里配称为“修行人”啊,找不到修行的功夫在哪里,仅仅配称一个“念佛人”而已。

  通过自己的这次历险,我对死亡有了重新认识:“老修行”并没有演戏,也不是假学佛——即便是学佛人,畏惧死亡都是特别特别正常的心理。

  我以为我懂了,可是死亡真的来了,脑子一片空白、如同白痴,和从前对死亡的摸触、体验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对那位老修行忏悔说,我以为我懂了,其实我什么都不懂。

  老修行还有他的家人也说,我们也以为我们什么都懂了,其实不懂。

  笼外看老虎的人,穷其想象也体验不出笼内面对老虎的恐惧。

  可怕的事情原来那么多,往生的障碍原来那么多……

  想透了,忽然就不怕了——我们都是大白痴,佛的工作,原来是管我们这些“白痴”的。

  也因此更加深刻体会了善导大师的两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平日里潜意识里我们总自以为自己还不错啊,我在行善,我在念佛,怎么也该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了,善导大师在这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自己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别再执著自己是善人了,放下那一点点善,我们无始劫来一定做了很多善很多功德,可是我们了生脱死了吗?没有!我们是恶人,而且是罪大恶极之人,只有把自己的力量彻底放下了,我们才能心甘情愿地去靠倒,彻底靠倒佛力。

  乘佛愿力,定得往生。如何乘佛愿力,在这里不是“我”要做什么阿弥陀佛才能让我往生,因为我们无法想象我们什么都不做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我们总习惯于去思维我要达到一个什么条件才能往生。用印光祖师的话说:自有什么力,全体是业力!就是要我们放下对自力的执著,彻底地靠倒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上来。

  把我们非要怎么样才行的一个心歇下来,真正歇下来去体验接纳阿弥陀佛无时无处不在的如大地般的承载力,如虚空般的融摄力,体验众生与阿弥陀佛如鱼居海的关系(我们的举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在阿弥陀佛的心海中),让我们真正心安下来。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净土法门也有净土法门的歇心,歇我们的妄想、分别、对立,歇我们对自力的执著之心。

  真的歇了心,真的全身心靠倒了阿弥陀佛,我们的身心会柔软安住,因为在阿弥陀佛愿力的摄受含养下能使我们不断消解自己的对立、分别、执著,能使行人无边业障渐渐消除,无量福慧冥冥增长,也真正是“以果地觉作因地心”了。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欢喜主动地去行善、持戒、念佛、往生。

  尽管临终会有八万四千的对境,尽管临终人有八万四千种的情态,慈悲的阿弥陀佛,都有他八万四千的对治。

  (完)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移民专题编者按——真正的无忧恼之处,唯有极乐故乡
下一篇:小白鼠、网络硝烟与毁灭之路
 禅与生活艺术
 论奢华(红叶)
 在云雾月中与菩提亲近(周迅)
 把握当下(存润)
 梵书时代神格的升沉(于淩波)
 过程是美丽的(达亮 )
 低调做人(慎独)
 将安祥美注于佛印艺术(远阳)
 教诫(阿姜·查)
 朝山的意义 朝山的功德 朝山的利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不带业为何能到九法界示现接引众生[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包容[栏目:觉世论丛]
 请问老法师对佛教历史上重男轻女的传统倾向有何看法?[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暑假日记[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人间佛教的经证 进德之道[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证]
 解行相资[栏目:如瑞法师]
 “五停心观”修行法[栏目:圣严法师]
 正信的佛教[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弘一大师籍贯释考[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流浪汉 Aimless Wanderer[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