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六天 计数念佛不起妄想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08

佛七讲话 第五集七十八年第一期

第六天 计数念佛不起妄想

各位在家里自己念佛的时候,一定要计数。初初学念佛,计数可以定心。念佛可贵处在摄心,摄心就是不起妄想。妄想不起,就得成就。

计数,有一个办法,拿念珠;还有一个办法,用三三四计数,就是三声、三声、四声,一共十声,譬如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十声。这两种办法,都有它的优点与缺点。

先讲念珠计数。它的优点,手拿念珠,不能忘记念佛。你要不拿念珠,念十声、八声,就忘记了。手持念珠,念几百声、几千声,它忘不了。可是它也有它的缺点。第一个,怕念习惯了,数念珠成为习惯,光数念珠不念佛,这就失去它的价值了。第二个,睡眠时,不能拿念珠。再就是病苦的时候,不能拿念珠,不能拿念珠,譬如说,我心脏无力,拿不动念珠。静坐念佛的时候,不能拿念珠。双手作事的时候,不能拿念珠,不能拿念珠的时间很多。

可是有一点,所有不能拿念珠的时候,虽然不能拿念珠,可是都能念佛。人命终的时候,不能拿念珠,可是能念佛。念佛即得往生。

所以,手持念珠,把你的妄想对治下去,心定下来以后,随念。怎么随念呢?真正妄想降伏了,心定下来,你不知不觉它起佛号。用随念法就预防老、病、命终。

再讲三三四念佛。它的优点,可以摄心。它的缺点,最怕你念熟了。譬如说,打法器的人,初初不会,不敢乱用心;打熟了以后,讲着话也可打法器,打着妄想也可打法器。如果你把三三四念熟了以后,起妄想中也可三三四。三三四念佛,还有一个缺点,念太久了,因为用力的关系,脑筋疼。

所以妄想降伏以后,还是随念。感觉自己乱心起的时候,再用三三四。

所以,初学佛,为了对治妄想,求定心,要计数念佛。念几百,念几千,都要记得清楚。为什么呢?为摄心的缘故,为不起妄想。

谈到这里,今天大略地和大家讲一讲「妄想」。

怎么称为妄想呢?因为你心里所想的事情,都是取相而想。一切法无相,是为实相。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根据虚妄相起想,所以称为妄想。

这个妄想,大略分别,有两种,不外乎都是六根取六尘相而生。

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取五尘──色声香味触,这个时候没有妄想;可是当前五根取前五尘的时候,有一分意识在里头,由于这一分意识,它取前五尘相而起妄想。这个妄想虽然在第六意识,可是由于前五根取前五尘相而起,我们称这种妄想为带质妄想。它带前五根取前五尘的质。我们举个例子说,你照镜子照出影子来,它是因为镜子外边有人,才照出影子来,它带着外面那个人的实质,所以出影子。所以称为带质妄想。带质妄想就是意识和前五识同时而起。

第二种,独头妄想。五根不对五尘,意根自己起,可是它也是取相而起。它取着前五根取前五尘脱落那个影像,所以它取过去的五尘影像而起。由于这种关系,它也可设想到未来。譬如说,某某女士很漂亮,这取着过去的影像;我怎么想办法和她结婚,这是未来的影像。

总而言之,这两种妄想都是取相。带质妄想取现在相,独影妄想取过去、未来相。我们举个例子说明独影妄想。做梦,就是独影妄想。它是根据过去的五尘影像而起,也可以设想到未来。

这两种妄想,由何而起呢?由于我执而起。我执一生,必生法执。我执为能,法执为所,对所而立能,对能而立所。所以我执法执起这个妄想。大智慧者知道我法皆空,所以他不起妄想。可是这要上根利智之人。

由于我法执,起妄想,造成两种障。我执造成烦恼障,法执造成所知障。烦恼障障你的涅槃,所知障障你的菩提。不得涅槃,不得菩提,落入生死。若非大智慧的人,也落入生死;没智慧的愚痴凡夫,更落入生死。有点小智慧的,他落入变易生死;像我们愚痴凡夫,落入分段生死。由于生死的关系,不得自在。生死为苦谛,我们一切苦从它来。

念佛的时候,从那里下功夫呢?佛号一起,不生妄想。没有妄想,自然没有我法执,没有我法二执,就没有我了,达到无我的地步是佛。

怎么起的我执呢?我们今天探讨探讨它的原因。所以起我执者,因为有一种「寻求心」,以寻求心生是非好坏。惹得天下不太平。

所以,如果你五根对五尘,没有寻求心,那是大智慧。没有寻求心,是不是没有心呢?没有寻求心,那时候你的心是灵觉妙用,觉性不动,凡夫也具有。

你见色的时候,第一剎那,没有寻求,第二剎那一起,你才寻求好坏。比如说,举个例子:你睡梦之中,有人把你叫醒了,你仅仅能看到你眼前站着一个人,不知道他是谁。这个时候没有寻求心。第二剎那,你就辨别了到底是谁呀?喔!原来是爸爸,或妈妈。

第二剎那称为寻求心,寻求心生我执;由我执而生法执;由于我执、法执生带质妄想、独影妄想;由于两种妄想,落入生死。

可是第一剎那,你究竟看出那是个人影子来呀!那个心称为什么心呢?称「介尔心」。介尔心,凡夫之介尔心,和佛相同。

我们念佛,就要把你那个介尔心念出来。怎么能念出来呢?真信、切愿、力行。真信,没有寻求,它不二的缘故;切愿、力行,也没有寻求,也是因为它不二的缘故。

这个不必讲理由,你讲理由,还是寻求。不相信,你念念佛,试一试。念到真诚恳切处,介尔心自现。

今天废话讲得太多,拉拉杂杂,恐怕大家听不懂,讲到此地为止。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个妄想一定要教它不起,不起妄想,才得往生。有一句话:「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活。」现在大家用用功看一看。

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七天 不求万事如意只求万事如法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五天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夏雨清凉解要 八
 缘起法泛谈 篇后语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觉章
 诸法无行经浅解 简短介绍
 缘起法泛谈 二、诸法悉由缘起现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四期 第七天 欣往西方厌离娑婆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四天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六天 观心无常三时皆空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一天 心无所住放下一切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贤善首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六课 总说[栏目:高级佛学教本]
 跨越时空的因果[栏目:透过佛法看世界·希阿荣博堪布]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八课 诸家的判教 (二)[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在做事中修感恩和忍辱[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般若与禅观[栏目:洪修平教授]
 认假作真 Taking the False for the Real[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相应37经 阿难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八、无为法(六种)[栏目:成观法师]
 宇宙同体 万民同根[栏目:东宝·仲巴仁波切]
 自觉手册 6[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