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命自我造”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8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命自我造”

  大四班:照岩

  当今社会上有种普遍现象,大家都会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靠自己去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当然,这种说法本身并无差错,可是,关键建立这种说法的基石是什么?多数人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可以为了一己之私而为所欲为,虽然可以带来暂时的安乐,但随之而来的更是无尽的苦恼,故圣者为之叹息,贤者以之为戒。

  “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义处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谓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谓命在我,幸气数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这是明末著名学者吕坤的一部著作《呻吟语》中的一段话。
“命本在天”四个字点明人生要义,这个“天”可不是我们一般所指的“上苍”或者说“老天爷”,而是指“为上”、“为尊”、“不可更改”的意思。在佛法里这个“命”就是“业力”,我们的生命被强大的业力推动,在六道中长劫轮转,没有一时的止息,这就是“命”。“命”是谁造就的,就是我们自己。故佛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现代人都会说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如何去改变呢?“君子以义处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命不足道也”,君子就是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周易·乾·文言》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在面对自己的命运时,不会用私欲接物,只以道义来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君子心胸,因其知天命,古人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佛门中之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也正契合此理。而“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授也”。这个“欲”指私欲、欲望,也就是自私自利之心,佛法里谓之“妄想、执着”,妄想什么呢?妄想自己的位置可以爬得更高,妄想有更多的财富,妄想可以掌控一切,妄想可以青春永驻等等!这些都是妄想。那么什么是执着呢?执着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一旦失去了就要拼了命不择手段地夺取;执着这个身体也是我,一旦无常到来就万分痛苦。这些都是“私欲”,过去生没造各种福业,今生即使以私欲之心种种机巧获得,也终究如昙花朝露般一现即逝,所以说“命不肯授也”。

  无论君子小人都认为“命自我造”,为什么结果不同呢?“但君子谓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谓命在我,幸气数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君子说命自我造,是因为他认识到了宇宙人生的真谛,即“业果法则”,凡事有因、有缘、有果、有报,善因感得乐果,恶因感得苦果,所以君子安之若素,自然心中常泰。而小人之所谓命自我造,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点世智辩聪,认为世间的事情是气数的巧合(如西方兴起的一种学说叫‘混沌学’,例如北美州的一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可以影响整个欧洲的天气),处事总心存侥幸,处处皆用机心,所以常劳心而心常劳。试想一下是不是这样呢?是不是经常有人会对你说“唉!真累!”问“哪儿累”,曰“心累”。他还肯定有一套支撑的理由是不是,“当今这社会,不算计你都活不下去”,想来我们之所以能生活下去是因为“算计”,那六道众生就不是因业轮转了,而是在“算计”着轮转,想想甚是可笑!

  最后,我想以唐伯虎的警世诗为结尾,与大家共勉:

  措身物外谢时名,著眼闲中看世情,
  人算不如天算巧,机心争似道心平;
  过来昨日疑前世,睡起今朝觉再生,
  说与明人应晓得,与愚人说也分明。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缺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但凡行事要知机,斟酌高低莫乱为!
  乌江项羽今何在?赤壁周瑜业更谁?
  赢得我时何足幸,且饶他去不为亏,
  世事与人争不尽,还他一忍是便宜。
  举世不忘浑不了,寄身谁识等浮沤,
  谋生尽作千年计,公道还当一死休;
  西下夕阳难把手,东流逝水绝回头,
  世人不解苍天意,空使身心夜半愁。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嗔恨心的启示
下一篇:如何改变自己
 净土宗的信自与信他
 忍辱是个宝
 心灵的净光
 ‘愿为王剃须喻’读后感——我对愚痴见的理解
 生命的淡然如此美好
 福报会贬值吗?
 学佛心得
 不要让物欲埋没心灵
 时时是考验,处处是菩提
 站在烦恼看幸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放生利益[栏目:放生功德]
 摄心专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M 1345经:本经叙述众多梵天来礼敬见多比丘。[栏目:界定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二二)[栏目:杂阿含经]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一十四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如何接引初机(释觉玄)[栏目:其它法师]
 86.病比丘的看护[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栏目:圣凯法师]
 《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栏目:法界法师]
 放下自私自利才不受委屈[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