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懂得给予,收获快乐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60

  懂得给予,收获快乐

  ——本三班:法光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当我在微信上看到这则故事时,不禁地会心一笑。在人们的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些小自私、小聪明、小心眼,也可能都会经历类似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自己原谅自己。因为在人们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不会被人发觉。然而故事很短,且充满天真的童趣,却很耐人寻味,也蕴含着真实深刻的道理。

  不知何时我们都曾扮演过小男孩的角色,为自己得到一点点小便宜而暗自窃喜。可是在我们藏起石头的时候,拿走的不仅仅是石头,而是人性的自私,是贪婪,是欲望。更不会明白这些“石头”会堵塞我们快乐的源泉,会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会砸伤我们自己的脚。也会成为压在我们心上的石头,成为内心永远的负担。正如《四十二章经》云:“人从爱欲,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小男孩就是因为自己的自私贪爱,才会对小女孩产生担忧怀疑,所以才让自己辗转难眠。

  而小女孩之所以能够睡得香甜踏实,是因为她懂得完全给予,她不仅仅给了人家全部的糖果,更是放下了贪爱执著。虽然她没有了糖果,内心却拥有了甜蜜与快乐。就像《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因为懂得给予,也就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去猜忌别人,内心才会无有挂碍,也就少了忧愁烦恼,所以小女孩才能安然进入甜蜜的梦乡。

  但凡生活中懂得给予的人,都会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世界上更是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布施而痛苦,自私而快乐。给予就是布施,是放下。放下执著,放下自私、贪婪、欲望,收获的都是满足、安宁和快乐。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读佛学院到实践“持午”的认识
下一篇:感悟生命之最
 开启慧眼见真相
 反省自己
 持此信取心 作人中狮子
 照远不照近
 恭敬僧宝的意义
 乌云散后 明日当空
 否定与超越自我的“空杯心态”
 一个人的路
 回向的意义
 ‘愿为王剃须喻’读后感——我对愚痴见的理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苦与乐的价值观[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活在时间之外--做自己想做的事(法顶禅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修悲心十二字诀[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栏目:潘桂明教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三 (1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九)第四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把坏人变成好人[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净土十疑论》浅讲 杨杰 净土十疑论序[栏目:林克智居士]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一[栏目:昂旺朗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