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清自己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3

认清自己

  若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心;若想护持心、护持自己的意念,就要靠正知正念。所谓正知,主要是了知、精通所断的学处和所修的学处,然后非常小心谨慎地取舍、进退。

  时时忆念,心思只在学处上、在取舍上,一点儿都不忽略,一点儿都不错过,这叫正念。有如是的正知正念才可以护持这颗心,心才不会散乱于外境,才不会在取舍上颠倒,这叫护持心。在所有的戒律里,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

  若是不去护持这颗心,内心散乱、颠倒、迷茫,即使身和语再认真取舍,再严格修行,都没有意义。那么,身和语方面是不是不用取舍或不用断恶行善了?不是。此处要强调根本是心,并不是说身体和语言上没有取舍,也不是不要取舍身和语的善恶。若是你没有护持心,一切所做所行都是徒劳无益的;若是你没有护持好心,即使在语言和行为上比较认真,善恶取舍得比较严谨,也没有什么意义。心善一切善,心正一切正。心善一切善,要培养善心,最后要圆满善心;心正一切正,主要是提起正念,要保持正念,正念要达到究竟,达到圆满,你才能真正地解脱成就。

  你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这颗心,因为心是根本。你把根本抓好了,一切都圆满了。语言和行为上也有善恶,也要取舍善恶,但根本是心。若是心里没有远离恶念,没有提起善念,只是在语言和行为上去断恶行善,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再精进,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和暂时的利益,与解脱无关,不会成就的。所以,心善,一切才可以变成善;心不善,一切都不会变成善。尽管表面上看似很如法,很善良,但若是心里不善良,统统都是不善。

  我们护持戒律也一样,主要是守护这颗心。心净,一切才净。所谓的戒律,指的是净。若是心不清净,就不会有戒学的功德。若是你心里不清净,没有保持清净,表面上持戒再精进,对自己的要求再严格,也没有意义。有的人行为上看似很如法,表面上很有威仪,但是内心里不是贪就是嗔,不是嫉妒就是傲慢——稍微有一点点戒律清净的功德的时候,稍微精通一点点学处的时候就傲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其实这什么都不是!什么叫功德?戒定慧三学才叫功德。

  在任何对境当中,心不散乱,心态能够保持稳定、不动摇,这是有定学的功德了。在对境前内心不动、不散乱。比如有人侮辱你的时候,心里不知道什么叫生气,也不知道什么叫怨恨,这是有定学的功德了。若你的烦恼减少了,习气减少了,人变得越来越圆融,内心越来越调柔,这是有慧学的功德了;若是你在任何环境中,面对任何人、事、物都一样,心里都很欢喜,很快乐,这也是有慧学的功德了。

  只有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可以说具有功德了,之前没有功德。若是没有功德,肯定就有过失,肯定有很多毛病。所以应该多去认识自己的过患,多去改变自己的缺点,这是很重要的。若是傲慢就意识不到自己的过患,就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缺点。所以傲慢的人是不会有功德的,有功德的人是不会傲慢的。大海跟小河不一样,小河声音很大,而大海几乎没有声音。真正具有功德的人就像大海,不会贡高傲慢。如果有傲慢,就不会变成大海,只是小河流,无法与大海比。所以,作为学佛人,认清自己是最重要的。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上师瑜伽时“嗡啊吽”的观想要领
下一篇: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和习气
 修行人不要利用网络浪费生命
 谁能真正伤害到你
 自心的幻化不可思议
 怎样让佛性显现出来
 哪些人最需要三想破瓦法
 危险的恭敬
 2010培训开示(九)共修的力量与功德
 利益众生的要领
 做个表里如一的修行人
 佛有利益众生的念头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清净的智慧 说信仰[栏目:清净的智慧]
 「度假」的意义[栏目:仁俊法师]
 四教义卷第二[栏目:智者大师]
 一种叫习惯的陷阱[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The Sinsapa Grove[栏目:The Buddha, His Life and Teaching]
 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自序:仿“佛”在人间[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一部分:仿佛在人间]
 皇后的戒指[栏目:一池落花两样情]
 关于早课及上师瑜伽修法的开示[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维系爱情的妙诀[栏目: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