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一天 心无所住放下一切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99

佛七讲话 第六集 七十九年第四期 第一天 心无所住放下一切


打佛七,须要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世间一切,没有放不下的,你放不下,也得放下。世间帝王将相是昨天的事,今天与草木同朽;昔日荣华富贵,今朝时过境迁;昔日论是论非,今日方知,是耶、非耶,皆归无常。仔细想一想,有什么留得住的?你放不下,也留不住啊!

我们看见很多昔日高官贵爵,门前车水马龙,今天时过境迁,门可罗雀。要知道,世间一切皆是无常,所以佛说:「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来念佛正是大觉大悟,所以应该一心念佛。

究竟怎么样才能一心呢?使自己六根不得放逸,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不闲杂语、身不贪觉触、意不贪法,这样收摄六根就可以一心。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所以佛七期间,不可放纵自己眼睛,乱看光景;放纵自己耳朵,乱听世间法;乃至于乱闻香味,乱说话。身体、意皆应清净。你如果能这样念佛,渐渐可得一心不乱。 p-75

或者有人说:「我有眼睛,不能不看啊!有耳朵,不能不听啊!」六根无过,过在识心计度,识心计度就是贪。你看色,不贪则无过;听声乃至香法,不贪则无过。

所以,佛七期间要注意到,用你的根,不可用你的识心计度,这样就没有过了。

如果第六识想一切法,百事思惟,可是不生计度心,这个时候,你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知道一切法,不住着;想一切事,不住着。所以禅宗说:「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就是这样。

前五识接触五尘,一定有一分意识。眼看色,可以看色,不能分别,分别红、黄的,是意识心。耳听声,也不能分别,分别的是第六识。鼻舌身皆如此。

如果第六意识随着前五识,分别一切法,没有过;要是生计度心,就有过了。有的人说:「前五识无过,第六识有过。」第六识有过,是由于它贪;它如果不贪,也无过。

前五识接触五尘,随有一分意识,这一分意识了别于法。所谓了别是识相,虽然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就是不生计度心。这个时候,你的前五识就是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起妙观察。 p-76

前五识现量界成所作,都没有过,是功德。要不然,第六意识不能了别,前五识不能知法,那就变白痴了。可是,它了别、分别,如果贪着、计度,便成愚痴人;如果虽然了别一切法,不贪着、不计度,是大智慧者。这个时候,耳听声,不贪着、不计度,称为聪;眼见色,不贪着、不计度,称为明,这就是所谓「聪明」。

佛七期间,我们知道这个要点,应该本此而修。眼看一切色,不贪着、不计度;耳听一切声,不贪着、不计度。不管法器快慢,我的心不动;不管外界什么样子,心不动。

或者有人说:「我办不到啊!我看见外面境界,就动心;我看见别人走路,我想笑;我听到法器响,我就嫌它快、嫌它慢。」

有一个办法,你闭着眼不看,就是眼垂帘,只看前方人的脚下,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耳朵系听佛号,可是千万不要生计度心,佛号快,我心不动,佛号慢,我心不动,总教它意识心、计度心不起。

如果你动的话,叫「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生死流,识心不动是涅槃流。你想一想,见到色,生烦恼;听到声,生烦恼;甚至于闻到香、尝到味、乱说话,生烦恼,皆是生死。你应该放下这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现前一切境,怎么放下呢?佛在金刚经说过,「心无所住」。不相信你想一想 p-77,当你生烦恼的时候,一定心有所住。心无所住,则住无上菩提,念佛求往生,是以这种心,所以说「无所住而生其心」。

实在说起来,这就是「净念相继」,也就是「一心不乱」。它的要点在什么地方呢?金刚经说过,你没留神,七天之中,大家记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你念佛求往生的保证。

现在开始念佛。 p-78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二天 觉悟无常发大悲心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三期 第七天 好处修厌离娑婆欣往西方
 普贤行愿品述义
 夏雨清凉解要 十二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二天 具四净信证位不退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释义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一天 礼敬三宝孝养父母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四天 一心不乱转识成智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二天 一心不动了了明明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四期 第七天 欣往西方厌离娑婆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三
 夏雨清凉解要 十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五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可以给已往生的人做三时系念吗?[栏目:道场法会·净空法师问答]
 禅门骊珠集 第二篇 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慧可禅师[栏目:禅门骊珠集]
 用慈悲、智慧和禅定的功夫来修持忍辱(慈成加参仁波切)[栏目:忍辱]
 自觉手册 九 老师教导摘要(隆波田讲)[栏目:隆波田禅师]
 只有诚心才能感化人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自性清净心与本觉[栏目:陈兵教授]
 学佛的次第[栏目:慧祥法师]
 清代的藏传佛教[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金刚上师 金刚弟子[栏目:卡塔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