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一天 心无所住放下一切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49

佛七讲话 第六集 七十九年第四期 第一天 心无所住放下一切


打佛七,须要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世间一切,没有放不下的,你放不下,也得放下。世间帝王将相是昨天的事,今天与草木同朽;昔日荣华富贵,今朝时过境迁;昔日论是论非,今日方知,是耶、非耶,皆归无常。仔细想一想,有什么留得住的?你放不下,也留不住啊!

我们看见很多昔日高官贵爵,门前车水马龙,今天时过境迁,门可罗雀。要知道,世间一切皆是无常,所以佛说:「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来念佛正是大觉大悟,所以应该一心念佛。

究竟怎么样才能一心呢?使自己六根不得放逸,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不闲杂语、身不贪觉触、意不贪法,这样收摄六根就可以一心。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所以佛七期间,不可放纵自己眼睛,乱看光景;放纵自己耳朵,乱听世间法;乃至于乱闻香味,乱说话。身体、意皆应清净。你如果能这样念佛,渐渐可得一心不乱。 p-75

或者有人说:「我有眼睛,不能不看啊!有耳朵,不能不听啊!」六根无过,过在识心计度,识心计度就是贪。你看色,不贪则无过;听声乃至香法,不贪则无过。

所以,佛七期间要注意到,用你的根,不可用你的识心计度,这样就没有过了。

如果第六识想一切法,百事思惟,可是不生计度心,这个时候,你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知道一切法,不住着;想一切事,不住着。所以禅宗说:「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就是这样。

前五识接触五尘,一定有一分意识。眼看色,可以看色,不能分别,分别红、黄的,是意识心。耳听声,也不能分别,分别的是第六识。鼻舌身皆如此。

如果第六意识随着前五识,分别一切法,没有过;要是生计度心,就有过了。有的人说:「前五识无过,第六识有过。」第六识有过,是由于它贪;它如果不贪,也无过。

前五识接触五尘,随有一分意识,这一分意识了别于法。所谓了别是识相,虽然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就是不生计度心。这个时候,你的前五识就是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起妙观察。 p-76

前五识现量界成所作,都没有过,是功德。要不然,第六意识不能了别,前五识不能知法,那就变白痴了。可是,它了别、分别,如果贪着、计度,便成愚痴人;如果虽然了别一切法,不贪着、不计度,是大智慧者。这个时候,耳听声,不贪着、不计度,称为聪;眼见色,不贪着、不计度,称为明,这就是所谓「聪明」。

佛七期间,我们知道这个要点,应该本此而修。眼看一切色,不贪着、不计度;耳听一切声,不贪着、不计度。不管法器快慢,我的心不动;不管外界什么样子,心不动。

或者有人说:「我办不到啊!我看见外面境界,就动心;我看见别人走路,我想笑;我听到法器响,我就嫌它快、嫌它慢。」

有一个办法,你闭着眼不看,就是眼垂帘,只看前方人的脚下,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耳朵系听佛号,可是千万不要生计度心,佛号快,我心不动,佛号慢,我心不动,总教它意识心、计度心不起。

如果你动的话,叫「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生死流,识心不动是涅槃流。你想一想,见到色,生烦恼;听到声,生烦恼;甚至于闻到香、尝到味、乱说话,生烦恼,皆是生死。你应该放下这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现前一切境,怎么放下呢?佛在金刚经说过,「心无所住」。不相信你想一想 p-77,当你生烦恼的时候,一定心有所住。心无所住,则住无上菩提,念佛求往生,是以这种心,所以说「无所住而生其心」。

实在说起来,这就是「净念相继」,也就是「一心不乱」。它的要点在什么地方呢?金刚经说过,你没留神,七天之中,大家记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你念佛求往生的保证。

现在开始念佛。 p-78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二天 觉悟无常发大悲心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三期 第七天 好处修厌离娑婆欣往西方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下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七天 改变个性对治妄想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五天 识心无一动念处一切功德回向西方..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三
 夏雨清凉解要 七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四天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四天 一声佛号止观双运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三天 六法虚妄染污清净心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与生命相约 超越生死[栏目:一行禅师]
 大乘起信论讲记[栏目:印顺法师]
 修行要回光返照[栏目:宣化上人]
 华严大士赞叹念佛法门[栏目:大安法师]
 尊者可否开示一下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第七十二回[栏目:自然的代价]
 诵《地藏经》超度流产外孙[栏目:菩萨感应]
 内心凝聚的供养比烧高香更有价值——光泉法师访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普贤行愿品》讲记(六)[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达真堪布]
 觉察与现观(辜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