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六天 持佛名号至诚忏悔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58

佛七讲话 第六集 七十九年第四期

第六天 持佛名号至诚忏悔

佛说无量法门,可是这无量法门,有一个共同的功德,共同的功德就是──能消众生的业障。如果你们遇到有人说法,不能消众生业障,他无益于众生。

念佛法门消众生业障第一,经上说,持念佛名号,念念中可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持佛名号,是仗阿弥陀佛的功德愿力。

经上又说,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十念、三念即得往生。十念、三念,当然是带业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愿力,不是我们众生的自力。如果靠自力的话,业不消不能生净土;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可以带业往生。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第一个考虑的──它是否能消业障。如果不能消业障,与我毫不相干。

业障有过去所造,也有现在所造。过去所造的业,障现在及未来;现在所造的罪业,障未来。对于过去所造的业障,应该忏悔。

或者有人说:「你刚才不是说,念佛名号可消除业障,怎么还须要忏悔呢?」 要知道,你如果没有忏悔之心,也不消业障。所以至诚恳切念佛,就是有忏悔之心 p-94 。

谈到忏悔,有理忏、事忏,我们凡夫理忏用不上,只有至诚恳切作事忏。

什么理忏呢?据理推寻,一切法性毕竟空,空中无一切法。所以,达到毕竟空的时候,没有业因、业报,可是凡夫用不上,大菩萨才能用。毕竟空,是什么时候才知道毕竟空?证入无生法忍,才知道毕竟空。什么时候证入无生法忍呢?初地菩萨。所以不是凡夫可以用的。

凡夫之人也说空,虽然口说空,心在有中,那是毫无用处的。大菩萨知道「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可是凡夫办不到啊!所以凡夫之人,老老实实事忏,就是跪在佛前痛切忏悔。

根据佛所说的戒法,忏悔有三种,这三种都是事忏。最轻的,心念忏,心念口言就忏悔罪障;比较重一点的,要对首忏,面对一个出家人,发露出自己罪相,向其求忏悔;最重的罪,要众中忏,「众」就是僧众,你发露忏悔以后,僧众给你作羯磨,才能忏。

这些忏法,在我们末法时期,众生根机太差,有很多不能用的。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你杀了人,你不能到大众僧当中,去发露忏悔啊!你也不能对一个出家人来说啊!p-95

佛世不同,它可以发露。佛世的时候,有的比丘犯了淫欲,在大众僧当中发露忏悔。现在众生根机差,恐怕办不到。有的人犯淫欲,直接到佛那儿去,说:「世尊!我犯淫欲。」现在众生恐怕办不到。

所以,我们寻求一个方便──跪到佛前,至诚恳切,痛哭流涕,对佛忏悔。这个我不敢说,这是我想出来的方便,因为要是没有方便的话,众生不得救了,所以只有求佛哀佑。事忏是我们办得到的,希望大家多多利用。

或者有人说:「佛前忏悔,我家里没有供佛呀!」哎!佛在你心里头,不要认为佛在大殿。你想一想,尽虚空遍法界,那儿没有佛?你只要是至诚恳切跪下来,面前就对佛!如果没有至诚恳切心,你就是跪在佛像前面,也是没有佛!

所以,大家要想忏悔的时候,随时随地至诚恳切,凭自己的真心发露忏悔── 佛在眼前。这个方便,是救我们的方便,如果没有这个方便,我们怎么能得救呢?佛大慈大悲,一定会垂手接引。 可是有一点,忏悔过以后,不可再犯!如果你忏悔过以后不再犯,绝对有大功德。因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个佛在经上说过,佛说,空王佛灭了以后,有四个比丘犯重戒,这四个比丘 ,知道自己一定下地狱。可是佛灭了,无人给他忏悔了。所以痛哭流涕扑地大哭, p-96 这个时候,空中就有人说话了,说:「空王佛虽然灭了,他的佛像在塔里面。进入佛塔,观空王佛的白毫相光,痛切忏悔,罪就可灭了。」这四个比丘,就进入佛塔,观佛的白毫相光,痛哭流涕至诚忏悔。大家知道,为什么观佛的白毫相光?白毫相代表中道义。

释迦牟尼佛和他父王说,现在这四个比丘都成佛了,东方是阿閦毗佛,就是四个比丘之一,南方是宝相佛,西方是阿弥陀佛,北方是微妙声佛。四尊佛既然是如此事忏,可以灭罪,我们为什么不学呢?

所以奉劝大家,如果过去造的业障,有罪业,就是采取这个办法忏,要至诚恳切,如果再不犯,有大功德。不可以忏悔过以后再犯,如果忏悔过以后再犯,你不 但犯罪,同时还犯「对佛打妄语」。

希望大家,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七天 持戒念佛慈悲一切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五天 不贪名利随缘过日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四天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诸法无行经浅解 解经文 卷上
 性缘问题之申论 二、与戒体的关系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释经题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一天 礼敬三宝孝养父母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四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三天 心中无事事中无心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六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七天 欲保平安淡薄财色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三天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前行 第十章 发殊胜菩提心 第一节 2 舍无量心[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经书分作经律论,佛经是指佛陀所说的话称佛经,那么律跟论是谁说的?有何差别?[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把“作茧自缚”变成“破茧而出”[栏目:看开]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二、念珠[栏目:佛教丛林观]
 第五十二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五四卷[栏目:净界法师]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6[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以不生不灭的因念不生不灭的果[栏目:传喜法师]
 苦由何来[栏目:体方法师]
 选佛谱—净土横超门[栏目:蕅益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