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道场的由来(董良)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70

道场的由来
 
◎董良

  道场又称菩提道场、菩提场,是佛教术语,最初是指中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之金刚座上佛陀成道处。如《华严经·世间净眼品》云: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其地金刚具足严净,众宝杂花以为装饰。” 《大唐西域记卷八》云:“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证圣道所,亦曰道场。”这两段文明确指出道场一词最初是专指佛陀成道处。
  道场后来则由专指佛陀成道处,演变成泛指一切僧人修道的处所。《维摩诘经注》云:“肇(僧肇)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经注的道场是指静坐修道的场所。《大宋僧史略》卷中记载,北魏太武帝于始光二年(425)建至神道场,六年后又敕令州镇建立道场,令于帝之生日营斋转经,世称之为生日道场。《宋高僧传·少康传》载,少康尝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以行道唱赞。隋代天台宗高僧智顗在《摩诃止观》卷二中,将常坐、常行等四种三昧之行处各称为道场。上述经典中所说的道场都是指修行之所。
  各类诗文中经常有八修行之所称为道场。 如晋支遁《五月长斋诗》:“腾波济漂客,玄归会道场。”唐代王昌龄《诸官游招隐》:“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隋朝时,隋炀帝崇信佛教。为了统一佛寺名称,赦令一 切寺院改称道场,把建在皇宫的佛龛及其他佛事活动场所叫内道场。这一时期的道场就变成寺院的别称。 如《佛祖统纪》里有:“隋大业九年,诏改天下寺曰道场。”佛寺改名之后,道场便成为佛寺别称。此后一直流传至今。临济宗则指供云水僧修行的场所称为道场。
  道场在流传过程中,其功能有所变化,最初专指修道场所,演变为无论有殿宇堂舍,凡是修行佛道的所在均称为道场。《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 :“所在同土,若有受持 、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段经文强调恭敬供养《法华经》的重要,认为凡是《法华经》所在之处,即为有佛的法身存在,不论此处是否有佛寺殿堂,均叫道场。

摘自《正法眼》2013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朱光潜)
下一篇:石径山
 学佛切勿执理废事
 真正的幸福(君冈)
 佛教心理学(周宏)
 佛教对中国的贡献(圣严法师)
 放弃是一种睿智(本悟)
 略论佛图澄对佛教弘传、民族融合作出的巨大贡献(陈梅)
 人间灯火(李筱菁)
 父亲·僧人(释子甲)
 佛法不离世间学——五明
 华藏心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杂阿含》(卷一)~A 无常经:叙述观察五阴为无常,为空,为非我,则能灭尽喜贪,而解决生死难题。[栏目:界定法师]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诠释——以“三心”的思想结构为中心[栏目:圣凯法师]
 修行在生活中[栏目:邹相美文]
 禅心密印 第七章 穿越根尘透灵知[栏目:达照法师]
 增支部1集59经[栏目:增支部1集]
 佛教圣众因缘集 四、广种福田 龙王献宝[栏目:佛教圣众因缘集]
 认识人生系列开示之七[栏目:学诚法师]
 文明的归宿[栏目:达照法师]
 大悲咒治愈半身不遂症[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人类应提倡优生[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