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慧广)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97

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
 
慧广

  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归自己所有。这种贪得无厌的心,如果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发展到欲无止境、欲壑难填的地步,尤其是在求取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转变成瞋恨心,终究会自害害人。
  另外一种欲求则是“争取”,一般人认为争取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不争,反而表示自己缺乏进取心。
  “争取”和“争夺”又不太一样,争夺又更进一步,是指透过竞争、抢夺、排挤,将有限的资源纳为己用,或是把原来是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而不顾他人的利益。例如你我他三个人,都希望得到同一件物品,但是这件物品是不能分割的,最后可能演变成争夺的局面。例如,听演讲时,最前排的位子有限,只有几个人可以坐,如果每个人都非要坐这些位置不可,就会互相争夺。
  从某种角度来看,或许有人认为争夺是一种锻炼。的确,争夺可能把一个人锻炼成强悍的人,就如达尔文所认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透过竞争来去芜存菁。这种想法似乎不无道理,但未必正确,因为这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和斗争,付出的代价未免太高。
  有句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意思是和别人较量时,自己一定要强过别人,但是“人比人气死人”,所以这种气是不需要争的。而且佛是不会去争香的,因为还会有争夺心,就表示尚未破除自我的执着,佛已经证得诸法皆空,又怎么会去争一炷香呢?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热衷于争夺的人,会失去慈悲心与智慧,因为,自己想要的,别人可能也想要,当一个人一心只想打倒他人、争夺成功,就必须使出不得已的手段;而每一次争夺之后,通常都会接续着更多的争夺,因为占据之后,又怕被别人抢走,以至于患得患失、烦恼不已,争夺便成了一件痛苦的事。过去因为政治因素,有些人被迫要参与斗争,我问过这些曾经在斗争中胜利的人,斗胜之后心情如何?他们回答,斗胜当然很好,问题是,下一次可能就轮到自己被别人斗,所以常常是在没有安全感的恐惧中过日子,身心备受煎熬。
  另外像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争霸、争王到最后,还是非得退位不可,有时候甚至因为骄慢、轻忽,而被打得一败涂地。所以,不必为了一时利益去争一口气,即使今天赢过别人,并不代表永远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更何况“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来一定还会有年轻人来取代你的位置,争到最后,还是得告老退休。
  竞争虽然有它的道理在,但是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如果能将争夺的心转为一种善的欲求,也就是“发愿”──愿自己能够不和别人比较,少一点得失心,多做自利利他的事情。那么,这样的欲求就不会痛苦,而会经常处在与人和谐共存的喜悦中。

《禅言禅语》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经典(体光长老)
下一篇:四谛法(界诠法师)
 善者神护(闫建章)
 佛教在西北(顾颉刚)
 禅心如水(阮小籍)
 正字与反字(刘墉)
 必须说话(莫言)
 禅宗“日用是道”琐谈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黄念祖)
 让孝顺做得更圆满(蔡礼旭)
 科学能替代佛法吗?(罗颢)
 蜜浆供佛得道(小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摩罗迦子的回答 Mālukyaputta’s Answer[栏目:摩罗迦子经讲记·马哈希西亚多]
 第十五回 圣雄重情[栏目:自然的代价]
 现代化的迷失[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三个殊胜”中,“正行无缘殊胜”的“无缘”如何理解?[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学佛三念[栏目:刘先和居士]
 无字真经[栏目:宣化上人]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五章 西天目参禅死关[栏目:中峰明本禅师传]
 Suffering Should be Welcome[栏目:Ajahn Sumedho]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三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萧然赢得卧云空——印恭禅师山居诗浅释之前言[栏目:清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