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一)~B 正思惟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的无常、苦、空、非我,由之而可得自由自在。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3

  二、正思惟经

  经中大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的无常、苦、空、非我,由之而可得自由自在。

  所谓《正思惟经》,只是我们为了贪图方便,而给这节小经起一个方便名字而已。在上面的第(一)经(即《无常经》)中,佛陀教导比丘们要“当观色无常”,并称无常之观为“正观”;而在这里,佛陀用“正思惟”替换“正观”。从宏观上讲,这两个名相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他们所阐述的义理是完全一致的,即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需要用诸如“无常”、“苦”、“空”、以及“非我”等观念去对待它们、分析它们、观想它们,从而为下一步的修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无知经

  经中大意:如对于五阴无知的话,就会不自由;假如正知五阴的话,就不会有忧苦。

  在《无知经》中,佛陀再一次地对诸比丘说:“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相反呢,如果我们“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其次诸如受、想、行、识亦然)。在这里,佛陀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我们观察五阴本质特征的极端重要性。就是说,如果我们无法洞察五阴的本质(即无常、苦空、非我等),那么谈论了生死问题就是一句空话、大话、官样话;而我们只有对于五阴的实质作出深刻的观察之后,才能有资格谈论生死大事。故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得极为正确:“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如果我们无法观知到五蕴(即五阴)“空”、“无常”、“苦”、“非我”等本质特征,那么我们又如何了知脱离生死的法门呢?单靠夸夸其谈,是无论如何也“谈”不出来的。而且,在《心经》之中,观自在菩萨能够“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其基础就是观察悉知了五蕴为空苦等等的道理,故而可以做到“无有恐怖”。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惧怕生病,惧怕衰老,惧怕死亡,所谓“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平安与健康固然是福报,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我们一生总是在平安中度过,总是无病无灾,那么又如何能够体察出“人生皆苦”的过患呢?

  相信轮回的人,如果我说轮回的本质是“苦”,相信他们都会接受。然而,现实中的大部分人,对于六道生命是否轮回,尚存在着极大的疑惑。相当多的人都会如此说:能把这辈子完整地过下去就算不错了,哪有时间顾得了下辈子的事?如果我们在忙碌之际,没有片刻时间静下来思考,那么无疑将是一生中的一大憾事,甚为悲哀。可是现实的情形却是,绝大多数人仍是十分在意于“现前利益”。我前段时间用小楷抄录了一段佛典,原文是:

  譬如金火同炉,火虽欺金,金必成器。其中十种大碍之行,今当说:念身不求无病,处世不求无难,究心不求无障,立行不求无魔,谋事不求易成,交情不求益我,于人不求顺适,施德不求望报,见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申明。……我心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碍?碍若无碍,则于道行尚可直进。何况得于自然无碍之境,道岂不可进哉?

  上面这段话出自明代妙叶大师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其中所列的“十大碍行”,堪称我们是我们为人处世、修身奉佛的座右铭。

  对于上述的“十大碍行”,我想现实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太赞同。比如说“念身不求无病”、“处世不求无难”这两句话就有违常理。很多人都跑到菩萨面前百拜千叩:“求菩萨保佑我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合家幸福,所求遂意……”现在反倒来一句“念身不求无病”,等于说我们不希望不生病,不希望一生平安,这不是在胡说八道么?如果我们所有的修行人都这么认为,那问题就有些严重了。当我们看到了上述十大碍行的解释,便会深刻地体察出古贤的一片良苦用心: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交情不求益我——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明妙叶大师《宝王三昧论》

  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十大碍行总结成四句话:

  无病无灾未是福,无魔无障岂坦途?

  六道皆苦为真谛,出离三界乃无殊。

  (界定,09.11.16)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一)~C 第3经~第14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一)~A 无常经:叙述观察五阴为无常,为空,为非我,则能灭尽喜贪,而解决生死难题。
 漫说《杂阿含》(卷七)~D 164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C 三、周那问见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K 1284经:本人叙述六位天女各自述说生..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H 第469经(深崄经):本经叙述大海之深险..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九)~A 一、婆罗婆堂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E 1111经~1113经叙述帝释天虽为自在..
 漫说《杂阿含》(卷八)~D 200经(罗睺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A 1241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劝人皈依..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A 第455经(想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鸟巢禅师塔院重建碑[栏目:太虚法师]
 实践「连结」,如土长苗[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十一 积功累德[栏目:陈义孝居士]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二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显现是佛还是魔,在于自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