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D 第92经(骄慢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48

  第九十二经(骄慢经):

  本经主要讲一位十分骄慢的年轻婆罗门,后来如何被佛陀教化,而成为正信的比丘。

  本经的核心义理,依我个人愚见应该是放在骄慢婆罗门向佛陀请教的几个问题。当然,佛陀以像颂的形式作了回答。先把经中故事情节作一简述:

  有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十分自大,几乎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首先,他出身好,“父母种姓俱净,无瑕点能说者,七世相承悉皆清净”。而他本人也是学识超群,“为婆罗门师,言论通达,诸论记典悉了万名,解法优劣,分别诸字悉知万事久远本末因缘,句句记说”。而且,他在外貌方面出是出类拔萃,所谓“容貌端正”。从个人性秉性上讲,其可谓心高气傲;从家庭条件上讲,可谓衣食无缺,奴仆成群。

  如果按常理上讲,这位年轻婆罗门有这么好的出身、这么好的家庭条件,以及为人师表的学识风范,肯定是一位文质彬彬、举止得体、很有教养的年轻人,堪为楷模。可是实情情形却未必如此。如果说一个人生性傲慢也不足为怪,可是他竟然到了“不敬父母、诸尊、师长”的地步,这就不仅仅是个人学养不到位那么简单,而是典型的不孝子,甚至是逆子。

  有一天,这位婆罗门听说佛陀此时正在拘萨罗国的祇园精舍说法,便产生了想与佛陀辩论的念头:“我当往彼沙门瞿昙所,若有所说,我当共论;无所说者,默而而还”。可是他正准备驾车出发,他的心中所想所念,已经被佛陀的他心通给“捕获”了。

  佛陀此时正与为大众说法。他见到婆罗门步进园内,便对其说了一偈:

  “骄慢既来此,不善更增慢;向以义故来,应转增其义。”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骄慢婆罗门你来到佛所,肯定是为了释解心中的疑惑,因此你应该理应心平气和才是;现如今你不仅没有增加善念,相反却变本加厉地更加傲慢,实在是太不应该啦!既然你来了,总要学点东西吧?

  其实,一个人是否傲慢,光凭其个性表现是很难判断的。比如说日本人一见到别人,总是会点头哈腰,诸如“请多多关照”、“打扰了,我深表歉意”、“谢罪”之类的话语不绝于耳。我们能不能据此就说日本就是一个很讲礼貌、很有教养、十分谦虚的国度呢?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在更多的时候,日本人是很傲慢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更是如此。当然,对于欧美这些发达国家,日本人有时的确是十分谦卑的,甚至连正眼都不敢瞧你一下。要想让日本人变得如此谦卑,其实很简单,你在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方面,远远领先于日本。所谓“弱国无外交”,道理就源于此。当然,有些人外表很强悍傲慢,内心却很谦逊好学,十分愿意交朋友,只是表现得比较古怪罢了。这些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此不赘述。

  言归正传。这位年轻婆罗门听世尊如此一说,便作是念:“沙门瞿昙已知我心。”此时他再也不敢傲慢了,因为他哪怕是动了一个小小的念头,都逃不过世尊的法眼。面对这样的高人,他还有傲慢的资本么?于是他“欲修敬礼”,也就是准备下拜,向佛陀顶礼。

  佛陀说:“止!止!不须作礼,心净已足。”意思是说,你别向我礼拜了,你有这份心意,就足够了。从这时起,这位傲慢婆罗门真正开始变得谦虚了。

  见世尊如此,他便请教世尊四个问题:

  “云何不起慢?云起恭敬?云何善慰谕?云何善供养?”

  婆罗门所谓的四个问题可归纳为:

  1、对于什么人,不可以生起骄慢心?对于什么人,要生起恭敬心?对于什么人要宽慰开导他?

  2、对于什么人,要善于供养他?

  对于婆罗门所提的问题,佛陀同样以偈的形式,予以作答:

  父母及长兄,和尚诸师长,

  及诸尊重者,所不应生慢。

  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

  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

  离贪恚痴心,漏尽阿罗汉。

  正智善解脱,伏诸骄慢心。

  于此贤圣等,合掌稽首礼。

  佛陀的回答是:

  1、对于你母、兄长、和尚(亲教师)、师长,以及品德兼优的善知识,是不可以生起骄慢之心的。不仅如此,还要以谦卑之心,去亲近、事奉他们。他们心情要是不愉快,就要耐心地安慰开导他们,使他们心情舒畅。不仅如此,还要随时向他们请安,要至诚供养他们,不可懈怠。

  2、对于离开贪嗔痴已证得漏尽阿罗汉的圣贤,应该要合掌问讯,并稽首礼拜。

  本经的结尾部分,自然以大团圆结束。这位骄慢婆罗门请求于佛前出家,得到允准后,成为一名精进修道的沙门比丘。至于经中所隐含的其他深意,暂不作过多讨论。

  (元月二十三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E 第93经(长身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C 第90经(优婆迦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F 1169经:本经名曰“琴经”,主要以琴..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C 715经(食经):本经叙述五盖与七觉分..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J 第359~361经(思量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C 三、阿伽罗诃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C 第37经(我经)、38经(卑下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N 1307经:本经赞誉修习八正道所成就的..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E 五、教昙弥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九)~B 对堆压地狱的解释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K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
 漫说《杂阿含》(卷九)~F 236经(清净乞食住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鹿野苑的由来[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祥和洒脱之路 碑记篇[栏目:林克智居士]
 灭苦之道 一、苦集圣谛 七、欲贪[栏目:法遵尼师]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九集 (2011年四月)[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成佛的道路上需要哪几个过程?[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净土深义 第六讲 问题解答[栏目:法藏法师]
 第八 有品[栏目:增支部二集]
 仙人爱护动物[栏目:放生因果]
 人际关系[栏目:悟演法师]
 为什么不能杀生与尽量素食?[栏目:法闻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