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八)~J 第213经(法经):本经叙述二法与三受。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88

  第213经(法经):

  本经叙述二法与三受。

  二法三受,即六根与六境的相互触染,从而生起六识,并产生苦、乐、不苦不乐三种触受。

  对于二法与三受,相信熟悉阿含经的人都不会陌生。关于二法,经中对此解释是:“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这里讲得很清楚,即眼与色、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意与法,正好两两相对,即六根与六尘的相互对应的关系。而六根与六尘的产生了触染关系之后,便自然产生六识。我们注意到,在原始经典中,一般多谈六识,至于第七识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则很少谈及。

  在谈到六根与六境(六尘)的关系时,佛陀说“缘眼、色、眼识生,三事和合触,缘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就会产生三受。对于此三受,“若于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知者”,那么就会产生种种贪欲、嗔恚等善不善之法。由此一来,便产生了种种“纯大苦聚”。这就是我们各种痛苦的根本来源,我们若如实知、如实修、如实证,则不会受到此三受的影响,进而不会再受到各种苦患的煎熬。

  第214经(二法经):

  此经与213经所述内容相似,即六根与六尘二法成对,而为无常,为有为之法,是“心缘生”之法。此处的“心缘生”,即强调了心理作用的重要性。

  第215经(富留那经):

  此经为佛陀为比丘富留那(另译作“富楼那”)所说之法,重点分析了现见法、灭炽然等法。对于富留那尊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说法第一。在《杂阿含经》卷十里,即记载富留那尊者常为年少初出家者讲说深法,令得知五蕴无常苦,亦以之化导四众,备受赞叹。据说其一生共度化九万九千余众,实乃孜孜不倦说法之楷模。

  有一天,尊者富留那往诣佛所,向佛请教道:“世尊说现法、说灭炽然(灭除爱著)、说不待时(即时可证)、说正向(依正理而修)、说即此见(劝导前来听闻佛法)、说缘自觉(听闻佛法后能自证自觉)。世尊!云何为现法乃至缘自觉?”在这里,富留那比丘,就是想请佛陀对上述几个修行术语进行一番诠解。

  那么佛陀是如何回答的呢?

  1、现见法:“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若眼见色已民,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者,是名现见法。”

  这里所讲的,就是六根对六境而生六识,此三事和合而起的贪色等感觉作用,我们应如何去认知、观察它们。这在前面的文章中已介绍得很详细,不必多述。但是佛陀在这里之所将其称之为“现见法”,可见佛陀对于我们修学佛法所秉持的态度,即从当下开始修习,不要等到未来。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认为现在事情多,工作忙,再说也有家庭俗事的烦扰。如果等自己退休了,儿女们都成家后,再来好好修学一下佛法。问题是世事无常,一切如意算盘也总有落空的时候。事实上将自己个人的修为寄托于“明日”,是很不现实的。当时过境迁之时,即悔之晚矣!

  2、灭炽然、不待时、正向、即此见、缘自觉:“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我有内眼识色贪,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若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是名灭炽然、不待时、正向、即此见、缘自觉。”

  这里所讲的是教导我们如何对待诸触,即三觉。具体而言,就是六根与六境接触时,能做到自我“觉知”,自己心里有数,明明白白;继而做到不起贪觉,不为诸觉所染。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做到如实“觉知”,便无法做到不为其所染;而真实究竟的不为所染,其前提条件就必须是对诸色如实而知,二者互为因果。(3月11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K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I 第211经(世间五欲经):本经叙述佛陀略说自护不随五欲,诸比丘不解其义,而请教于阿难。
 漫说《杂阿含》(卷九)~F 236经(清净乞食住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D 第616经(厨士经):本经主要讲作为比..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212)
 《长阿含经》内容综述(C)(表三)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M 1306经:本经叙述佛陀与阿难于天子面..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B 第714经(火经):本经将欲喻为“火”..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二)~B 优婆离经(二)(三)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O 1077经:本经叙述佛陀感化贼人并度其..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B 1146经是波斯匿王向佛陀请教轮回转世..
 漫说《杂阿含》(卷四)~L 第101(人间经):本经所阐述的是佛陀的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栏目:洪修平教授]
 佛学与科学——新时代的对话(李长俊)[栏目:佛教与科学]
 居士学佛之程序[栏目:太虚法师]
 相应29经 被征服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觉囊派与时轮金刚[栏目:觉囊]
 老二哲学 重新估定价值[栏目:往事百语]
 《七佛通戒偈》浅释[栏目:昌臻法师]
 游戏内容许多都是杀盗淫妄该怎么办?[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总觉得自己在学佛路上障碍重重,请示师父,如何去除分别心?[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对学修人的几点要求[栏目:佛法是种活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