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八)~L 第218经(苦集灭经):世尊为对弟子们宣说了“苦集道迹”与“苦灭道迹”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46

  第218经(苦集灭经):

  世尊为对弟子们宣说了“苦集道迹”与“苦灭道迹”:

  1、苦集道迹:“云何苦集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苦集道迹。”。

  2、苦灭道迹:“云何苦灭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是名苦灭道迹。”

  所谓“苦集道迹”,也就是各种苦患是如何产生,以及它们产生的根源所在。这种根源的产生,即是所谓的“三事和合触”。正因为我们对内六入处与外六入处产生了种种爱著与贪恋(缘触受、爱),由此一来,便产生了生老病死等种种悲恼之事。那么如何灭除这种苦患呢?这就涉及到“苦灭道迹”,也就是灭苦的方法。从哪里入手呢?还是从这个“触”入手,通俗地讲,就是不受到内界和外界的种种影响。但无论是从“自然人”还是“社会人”的角度讲,我们怎么可能丝毫不受到内与外的干扰呢?只是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罢了。退一步讲,如果我们对于“三事和合触”能够做到哪怕是百分之一的泰然自若,可能现今日下之世风,也不至于败落至如此田地吧!

  第219经(涅槃道迹经):

  此经叙述观察六入处乃至三受的无常,就是涅槃道迹。

  “云何涅槃道迹?谓观察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涅槃道迹。”

  这里,重点抓住了“无常”二字。对于五阴之无常,相信我们都很熟知。在此基础上,佛陀又宣讲了六根的无常、六境的无常,继而讲到了六入的无常。三事和合所生起的诸触,也同样是无常——具体而言,就是“三受”或三觉的无常。苦受无常、乐受无常,而且不苦不乐受亦为无常。什么叫不苦不乐受?即是不会使我们生起痛苦事快乐的那种感受,这种感受在三受之中,占据着绝大多数。因为苦受为一边,乐受为另一边。现实生活中能引起我们时常感受到痛苦或快乐的事情,毕竟占少数;而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处于某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这种“无意识”从众人的角度来讲,就是“集体无意识”。而这种“集体体无意识”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不苦不乐”的状态。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做事情,会“漫无目的”,搞不清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平常我们上班下班,除了双休日,天天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某种“定势”,甚至成为一种机械式的运动。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便处于一种“不苦不乐”的状态下生活,直至生命延续到最后的岁月。当然,按照佛教的观点,生命的本质是苦的,因此对于观实世间而言,不仅“乐”是苦的,即便是所谓的“不苦不乐”,其实质还是偏倚于“苦”的一面。因此佛教将佛法分割为“真谛”与“俗谛”,不仅符合实际,更反映了佛教经典作家们所表现出的超人智慧。(3.1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M 第221经(趣经):本经中佛陀向弟子们介绍了何谓“趣一切取道迹”以及“断一切取道迹”。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K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D 三、三明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H 1301经:本经叙述当如法亲近沙门。..
 漫说《长阿含》(卷五)~E 什么叫授记
 漫说《中阿含》(卷三)~G 七、伽弥尼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A 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A1 一、念身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E 第549经(迦梨经):本经是居家优婆夷与..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J 第296经(因缘经):本经主要叙述缘生之..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八)~B 二、优陀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E 第16经~第25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唯识甄微[栏目:巨赞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永春佛手茶与圣轮法师[栏目:禅茶文化]
 尊者讲菩萨出世必将地震,这种地震和5.12的汶川地震一样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关于真谛三藏[栏目:观清法师]
 电影《归来》的启示——法堂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七章 精进品[栏目: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断除四烦恼[栏目:慧律法师]
 禅-内外和平 三、佛教的目的在于内外的和谐[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心灵成长]
 降伏其心 一 《坛经》与禅宗[栏目:万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