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D 第276经(难陀说法经):本经叙述难陀受佛之命,为五百比丘尼示教照喜,使她们获得究竟解脱。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3

  第276经(难陀说法经):

  本经叙述难陀受佛之命,为五百比丘尼示教照喜,使她们获得究竟解脱。

  我们知道,在原始佛教的中期,僧团中已经出现女性出家者的身影。这些女性在出家后,经过一段简单的考察期后,便在比丘僧团的座前,接受一个简单的入教仪式,成为一名正式的出家人,称其为“比丘尼”。

  印度佛教史上最早的比丘尼是谁?一般而言,便是佛陀的姨母(继母),同时也是尊者难陀的生母——摩诃波阇波提(译为“大爱道”)。大爱道出家于何时?根据相关经典记载,比较可靠的说法则是在佛陀的生父(净饭王)逝世以后。净饭王的世寿估计在八十岁上下,在其辞世之前,其所辖的城邦所面临的形势则陷于尴尬:一方面是国王已衰朽不堪,而准备继承王位的难陀太子也为佛陀所度化(出家为比丘);而作为第二梯队的接班人——罗睺罗,也随佛陀出家为沙弥。此时,城邦的有效统治面临土崩离的之势,老国王带着数不尽的遗憾离世而去——当然,随着净饭王的皈依佛门成为居家弟子,他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获得了解脱。至此,释迦族也难现昔日的辉煌,而作为遗孀的大爱道,顿时显得孤独与凄凉。于是,在阿难的努力斡旋下,她终于带着五百名宫女,一同投奔佛陀所在的僧团,成为佛教史上最早的一批出家比丘尼。

  在佛陀即将灭度之际,曾经制订了佛教史上有名的“八敬法”(尽管教内对此持不同意见,甚至斥为佛教的“男女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比丘尼当以比丘为依止师,而在第六条则明确地了“半月从僧教诫”的条款,即比丘尼当每月二次至大德比丘处求教诫法。在佛陀时代,由佛陀亲自制订的“八敬法”得到了有效的执行。而在本经中,大爱道比丘尼则率领五百名比丘,来诣佛所,请求佛陀为其说法,“示教照喜”(闻者认真说,听者闻后欢喜)。在说法之后,佛陀对她们说:“比丘尼!应时宜去。”(你们该回去了)

  此时世尊估计已有七十余岁,身体也不是太好。在比丘尼们离去后,他对弟子们说:“我年已老迈,不复堪能为诸比丘尼说法,汝等诸比丘僧,今日诸宿德上座,当教授诸比丘尼。”佛陀的意思是说,他年岁大了,教导比丘尼的任务应由弟子们共同承担。具体办法是:在几位有名望的大弟子中,由大家轮流去比丘尼们的居所(精舍)为她们说法。

  既然佛陀下命令了,大家不论是否情愿,自然是依教奉行。后来该轮到尊者难陀去说法了,而他却“不欲教授”,很不情愿去,后来还真的没有去。那些比丘尼见比丘没来为她们说法,大家只好又一起来听闻佛陀亲自说法。

  佛陀待诸比丘尼离去后,很是纳闷:今天究竟是怎么啦?于是就问阿难:“谁应次至教授诸比丘尼?”阿难想了一下,回禀说应是难陀,可是他不愿去。于是难陀被叫到佛陀的跟前。佛陀对难陀说:“汝当教授诸比丘尼,为诸比丘说法。所以者何?我自教授比丘尼,汝亦应尔;我为比丘尼说法,汝亦应尔。”意思说,世尊都亲自为比丘尼说法,你难陀为什么就不去呢?

  尔时,难陀默然受教,并且真的去了。难陀所说之法,主要是对六入处以及六根、六境、六识三者的深切观察,从而摒弃“是我、异我、相在”以及树立起无我、无常、缘起缘灭的思想观念。对于难陀所说的这些“法”,我相信这些比丘尼们并不陌生,而且在修行中很有心得,并且“悟”得不浅。当然,难陀说法时也很精彩,比如说有一个类似于“庖丁解牛”的譬喻:“譬如善屠牛师、屠牛弟子手执利刀,解剥其牛,乘间而剥,不伤内肉、不伤外皮,解其枝节筋骨,然后还以皮覆其上。”一个屠夫能达到如此高妙的解剥功夫,也算是顶级高手了。

  但是,难陀并非为譬喻而譬喻,而是为了说明佛法中的道理(与“庖丁解牛”喻意大为不同)。他说:“牛者譬人身粗色,如箧毒蛇经广说,肉者谓内六入处,外皮者谓外六入处,屠牛者谓学见迹,皮肉中间筋骨者谓贪喜俱,利刀者谓利智慧。多闻圣弟子以智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难陀教导大家断除贪、嗔、痴,于五受阴处“当观生灭”,于六触入处“当观集灭”,于四念处“当善系心”;“住七觉分”,“心不缘著,心得解脱”。

  但对难陀的这番教导,诸比丘尼似乎还是没有完全接受,或完全听明白。佛陀对此观察得很细微,他作了一譬:“譬如明月十四日夜,多众观月,为是满耶?为未满耶?当知彼月未究竟满。”但佛陀补充道,虽然这些比丘尼并没有完全弄懂难陀所说之法(“于其解脱犹未究竟”),但是他们都很有智慧,“然此等比丘尼命终之时,不见一结不断,能使彼还生于此世”(保住人身没有问题)。后来经过难陀的再次教导,这些比丘尼皆证得了“第一果”(预流)。

  本经中留给我们的思考题是:为何唯独难陀不愿意为诸比丘尼说法?(6月8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一)~E 第277经~280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一)~C 第275经(难陀经):本经主要传述佛陀赞叹难陀所具有的种种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M 1197经:本经是佛陀涅槃时的一些情景..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J 1157经:本经叙述布施饭食当一以贯之..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七)~A 一、林经(上、下)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A 第455经(想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L 第101(人间经):本经所阐述的是佛陀的庄..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F 1218经~1220经:此三经是婆耆舍..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A 1178经:本经重点内容:婆罗门尼失六..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A 第905经是探讨佛陀灭度后的去处归属问..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B 1326经:本经叙述佛陀为阿﨟鬼说法,并..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C 1244经:本经叙述烧燃法与不烧燃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述戒律中对亡五众物的处理(释真明)[栏目:戒律学研究]
 请问师父如生活常遇鬼怪恼我,因当如何?持咒有效吗?[栏目:理净法师·问答集锦]
 依教奉行[栏目:妙祥法师]
 18 请培育清明的舍心[栏目:在生活中禅修]
 佛说戒消灾经(白话与原文)[栏目:白话佛经]
 戒律是禅定的基础[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坐禅的功能 培养完美的人格[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精进禅修]
 以前修六字大明咒,学了解脱道还能继续修六字大明咒吗?[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附录一 中观应成派的八种殊胜正见[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十富十穷文[栏目:佛教道歌诗词]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