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B 第409经~415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94

  第409经~415经:

  我之所以将以上七经合并叙述,主要是此七经从内容上讲,与上述的404、408经大体相仿,都是众比丘在迦兰陀竹园的食堂里作些“世间思惟”。我们知道,这些世间思惟是十分有害的,佛陀洞悉了众比丘的念想,便及时加以制止,以防止在僧众中造成燎原之势。以下述的诸经中,众比丘共产生了下述之想(念、觉、想、说):

  409经:“或有贪觉觉者,或嗔觉觉者,或害觉觉者。”

  410经:“起亲里觉(思念亲人、家乡)、国土人民觉、不死觉。”

  411经:“或论王事、贼事、斗战事、钱财事、衣被事、饮食事、男女事、世间言语事、事业事、诸海中事。”

  412经:“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说成就,我等所说与理合;汝等所说不成就,不与理合;应前说者,则在后说;应后说者,则在前说,而共诤论言。我论是汝等不如,能答者当答。”

  413经:“波斯匿王、频婆娑罗王,何者大力?何者大富?”

  414经:“汝等宿命作何等业?为何工巧?以何自活?”

  415经:“某甲檀越作粗疏食,我等食已,无味无力;我等不如舍彼粗食,而行乞食。所以者何?比丘乞食时得好食,又见好色,时闻好声,多人所识,亦得衣被、卧具、医药。”

  通过对上述七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比丘起贪、嗔、害三觉,当为首要大患,佛家称之为“三根本毒”,是大家共同灭除的对象。而其他的一些议论或觉想,虽然对自己的修为不会产生根本性的障碍,却不利于自身修行,则是毫无疑义。比丘身在佛门,难免会产生思念家乡亲朋故友,思念自己的国家,这都很正常;对生命的依恋,希望长生不老永恒不死,也是大家共同追寻的理想情境;而有事没事时在一起闲聊起一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或者议论国王、前生之事,也是情有可原;对于饮食所生起的分别心,亦实属人之常情。这些东西对于当今的出家两序来说,可谓司空见惯,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在佛陀看来,这些都是不应该谈论之事,甚至连这想的念头都不能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是,修行须从大处着眼(比如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类的宏伟目标),却要从细微处着手。我们切勿认为小节可以不拘,实际上所谓的大事业,也完全是由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组成。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自己个人的事情都没有办好,没有把自己那些细微的念想习气收拾干净,对于度生利生之类的大业又何从谈起呢?用佛陀的话叫,这些念想议论对于我们个人的修为来说,“此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槃”——没有半点好处,却只会招惹麻烦,自寻烦恼。

  总结一下上述七经,要点如下:

  1、比丘不应该生起贪、嗔、痴(害)觉;

  2、比丘不应该生起亲里觉、国土人民觉、不死觉;

  3、比丘有事没事时,不应该对世俗中的各种事务作无益的探讨;

  4、比丘对教义、修持若有分歧,不应该生起诤论;

  5、比丘不应该参与讨论国家政事以及议论国王间的私人恩怨;

  6、比丘不应该对自己的宿命作些无端的猜想;

  7、比丘对饮食不应该生起分别心。(8月28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六)~C 第416经~418经(受持经):受持四圣谛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六)~A 第407经、408经(思惟经):此二经教导诸比丘:不应有世间之思惟,而应具备出世间之思惟。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I 572经:讲述的是诸比丘为根、境之间谁..
 漫说《杂阿含》(卷四)~B 第89经(优婆迦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E 五、水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J 第46经(三世阴世食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E 六、戒经(上)七、戒经(下)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四)~B 二、嗏帝经(201)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K 第401经(百枪经):本经用譬喻之法,叙..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B 七、世记经·四天王品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D 586经(利剑经)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218) 四、阿那律陀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谈皈依作法成就的条件和皈依体破失的因缘及守护(释宗舜)[栏目:戒律学研究]
 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胡晓光)[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精进修法之路上的精神支柱[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The Three Signs[栏目:Buddhism for Children]
 婚姻[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自觉手册(三)[栏目:正念动中禅]
 二〇〇四年戒七体会报告(释亲藏 比丘)[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一卷[栏目:圆瑛法师]
 学习佛法是要宽宽松松、欢欢喜喜地来做的,如果感觉有压力呢?[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