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F 第465经(著使经):叙述地水等六界,均为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84

  第465经(著使经):叙述地水等六界,均为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本经是被后世称为“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关于罗睺罗这个人,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需多作介绍。不过单从“罗睺罗”三字的字面上去分析,即为“月障”之义,可以推算罗睺罗尊者出生的那天晚上,发生了比较显著的月食现象。过去发生月食还是有些可怖的,我国还有一种“敲锣赶跑天狗”民俗,说明月食(尤其是全月食)难得一见,将此夜出生的孩子,取名时与月食有着瓜葛,也是极其正常的现象。

  有一天尊者罗睺罗见到佛陀,请教道:“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著使?”意思是说,要怎么样做,才能达到去除有我、我见、我慢而不执著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经典中看到过多次,尤其是佛陀在谈到五阴时,曾作重点阐述。佛陀在本经中从“六界”的角度予以回答。这里的六界,是指地、水、火、风、空、识六种界,我们常称作六大。四大偏倚于物质世界,而空与识,则将我们的空间、意识领域悉数囊括进去,无有遗漏,十分全面。我们对于六界应当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即“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可见的、不可见的……它们既不是以“我”为主体,并不为“我”所拥有,也不是与我们毫不相干,更不是二者的混合体。因此,“比丘应如是知、如是见,于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著使”。就是说,修行者如果能做到对于六界而认识到“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便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是名断爱缚诸结、断诸爱、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世间诸苦千奇百怪,名目繁多,且无处不在。一个人若能做到“究竟苦边”——无论其活着还是命终身灭,皆极不平凡,完全有资格接受人天的赞叹、事奉、礼敬与供养。我常常在想,接受别人的供养,是好事还是坏事?回答是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对于大修行者、大福德者而言,这是好事情,因为他自己很有成就,接受别人的供养,等于给了供养者播下幸福智慧快乐的大善种子。相反,若我们饱食终日尸位素餐,在接受别人的供养时无有惭愧心、忏悔心,那样一来就大大不妙了,不仅给自己增添罪业,对布施者而言,也没有多少功德可言。因此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上面讲,叫“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因为“饭善人,福最深重”。因此我们在接受信众的四食供养时,心怀惭愧、诚惶诚恐,还是很有必要的。

  顺便说明,我本人对于阿含诸经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文字“知见”层面上,甚至距“知见”层面还相去甚远。我私下里以为我福德浅薄,无有智慧,对于经文只是泛泛而读,却不求甚解——这决不是谦词,而是事实如此。但是阿含又是极其重要的佛教入门经典,行者若怀真诚心深入经藏,四部阿含(尤其是杂阿含)是不可或缺的支柱典籍。我甚至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对于那些醉心于名利者,建议还是抽空读几篇阿含经典,相信会很受用。(9.15.)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G 第466经~468经 罗睺罗尊者向佛陀请教的一些问题,佛陀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予精辟的回答。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E 第464经(同法经):本经阿难诣诸上座以及佛所请教问题,均得到同一答复。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G 七、沙门二十亿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F 第465经(著使经):叙述地水等六界,均..
 漫说《中阿含》(卷四)~D 断惑证真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C 907经的重点虽是在探讨歌舞伎乐的过失..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B 第832经叙述戒、定、慧三学,并对三者加..
 漫说《杂阿含》(卷三)~E 第65经(受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B 第367经(修行经):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K 917经、918经:此二经所述三种调马..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A 1164经:本经思辨性比较强,主要阐述..
 漫说《杂阿含》(卷二)~F 第42经(七处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249、首正念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孙浩秽像遭现报[栏目:圣像灵异篇]
 不要被钱所利用[栏目:慧语禅心]
 大权示现[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144.广慧元琏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六○二)[栏目:杂阿含经]
 No Ajahn Chah《047》[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第一次闭关随笔 入关[栏目:能弘法师]
 胜义谛与世俗谛[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太虚科学技术观略述(蒋劲松、何冰)[栏目:佛教与科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