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G 第551经(诃梨经):本经叙述诃梨长者以《摩捷提经》中一偈,而请教于迦旃延。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65

  第551经(诃梨经):本经叙述诃梨长者以《摩捷提经》中一偈,而请教于迦旃延。

  本经偈的内容是:

  断一切诸流,亦塞其流源,聚落相习近,牟尼不称叹。

  虚空于五欲,永以不还满,世间诤言讼,毕竟不复为。

  迦旃延对此回答是:“眼流者,眼识起贪,依眼界贪欲流出,故名为流;耳、鼻、舌、身、意流者,谓意识起贪,依意界贪识流出,故名为流。”在这里,迦旃延尊者重点回答了何谓“流”。贪从眼识而起,眼识缘眼界,故而贪从中起,如滚滚洪流,一复不可收。与此类推,故为六流。那么什么叫“不流”呢?以眼根为例,“谓眼识、眼识所识色依生爱喜,彼若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不流”。识不与界所缘,做到无欲息没,故而为不流。

  进而,迦旃延谈到了三事和合生触,即“谓缘眼及色,生眼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依此染著流”。此三受,即为“流源”。如何“塞其流源”?“谓眼界取心法境界系著使,彼若尽、无欲、灭、息、没,是名塞流源”。

  我们若对上偈进行细读,其实佛陀说此偈也是有针对性的。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佛陀所要“塞流源”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聚落相习近”,一个是“世间诤言讼”。大家交往多了,脾气相投了,情谊也日渐加深。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了一个个单个的“群体”,即利益同共体。有了共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的一些争争吵吵也在所难免,故而诤讼纷起,彼此间的矛盾也就不容易得到化解。而佛教的本怀是反对争吵的,无论这种争吵是出于何种原因,是合法的还是不如法的,都一律予以禁止。佛陀住世期间,曾反复地教导弟子们要相互赞叹,说真实语,说抚慰语,说适时语,而不要两舌、绮语、妄语以及造谣中伤与诽谤。那么同修之间如何做到“习近相赞叹”呢?迦旃延对此的观点是:“在家、出家共相习近,同喜、同忧、同乐、同苦,凡所为作,悉皆共同,是名习近相赞叹”。这里所讲的是一个“同”,实际上就是指佛教的六和共住,大家同甘共苦,即使有多做少得,也没有丝毫的怨言,即我们所讲的“任劳任怨”般的老黄牛精神。这种精神,便是大同世界的共同追求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世界。

  我们若要提前步入这样的世界,该怎么办?首先要从精神上率先进入状态,做到“于五欲功德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渴”,对于“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不会生起“乐念长养”。只有心中无有贪求,“便是人间好时节”。(11月17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H 第552经~555经(诃梨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F 第550经(离经):经中叙述若圣弟子念于六种功德(六念)的话,就能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H 595经:本经叙述无烦天子与佛陀谈及获..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K 1158经:本经是妻子引导丈夫信佛从而..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A 一、柔软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G 第593经(给孤独生天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B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E 1215经、1216经:如前所述,婆耆..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七)~C 三、阿摄惒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一)~B 二、真人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I 1235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系缚国人,..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B 1106经:本经叙述天帝释种种异名的因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才能体证到「无我」?[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五百罗汉 392、无尽智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181.减食过午赈灾 Eliminating the evening meal to relieve..[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赞阿弥陀佛偈 Gaathaas in Praise of the Buddha Amitaabha[栏目:英文佛典]
 大家都吃肉,为什么我不吃?[栏目:素食主义问答]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十九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小老鼠送我甘露丸[栏目:行者随笔]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一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38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菩萨方便善巧法门[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