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E 第565经(婆头经):本经叙述戒、心、见、解脱等四种清净。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88

  第565经(婆头经):本经叙述戒、心、见、解脱等四种清净。

  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阿难尊者在婆头村的申恕林中游化。当地的年青人都十分敬慕阿难,纷纷前往拜见。阿难为这些年青人作了开示,内容是四种清净。哪四种清净?所谓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解脱清净。

  1、戒净断。“谓圣弟子住于戒——波罗提木叉,戒增长,威仪具足;已满者,微细罪能生恐怖,受持学戒。戒身不满者,能令满足;已满者,随顺执持,欲精进方便超出,精勤勇猛,堪能诸身心法,常能摄受,是名戒净断。”

  2、心净断。“谓圣弟子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定身未满者令满,已满者随顺执受,欲精进乃至常执受,是名心净断。”

  3、见净断。“谓圣弟子闻大师(专指释迦佛)说法,如是如是说法,则如是如是入如实正观,如是如是得欢喜、得随喜、得从于佛。”“圣弟子不闻大师说法,然从余明智尊重梵行者说,闻尊重梵行者如是如是说,则如是如是入如实观察,如是如是观察,于彼法得欢喜、随喜,信于正法”;“随先所闻受持者重诵习”;“先所闻法为人广说”;“于先所闻法独一静处思惟观察”;“未满戒身令满,已满者随顺摄受,欲精进方便,乃至常摄受,是名见净断”。

  4、解脱净断。“谓圣弟子贪心无欲解脱,恚、痴心无欲解脱;如是解脱,未满者令满,已满者随顺摄受,欲精进乃至常摄受,是名解脱净断。”

  从上述四种清净来说,它们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我觉得我们不能用逻辑推理的办法去逐条分析,实际上他们既可以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持戒可以解脱,习禅入定、闻法后静处思惟,当然也可以解脱;如果从灭除贪、恚、痴入手,又何尝不能解脱?在“见净断”中,阿难列举了诸多的闻法方式,比如说可以从佛亲闻圣法,可以从高僧大德以及诸大善知识处闻法,可以从先贤前辈那里汲取法益,也可以从同门同修中闻得佛法……无论是哪种闻法方式,我们都不能食古不化,而都要做到“独一静处思惟观察”。如若闻法后,左耳进右耳出,听了等于白听,那闻法又有何益呢?若要真正获得好处,就必须有一个思惟消化的过程。而年轻人性情活泼好动,心不容易静下来,阿难所说,也是带有一定的针对性的,这就是佛法常讲的“对机说法”。(11月26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F 566经~575经:此十经均叙述质多罗长者的一些事迹,故一并叙述。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D 第564经(比丘尼经):本经叙述阿难对一位起染心的比丘尼说法(当断秽食、娇慢、爱欲),使其发露忏悔。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B 第546经(澡罐杖经):本经是梵志与迦旃..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六)~A 一、行禅经(176)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A 第919经(良马经):本经叙述世间三种..
 漫说《中阿含》(卷十一)~B 二、三十二相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B 第260经(灭经):主要内容是叙述五受阴是..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八)~B 二、马邑经(下,183)
 漫说《杂阿含》(卷四)~A 第88经(郁多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83经:此二经叙述佛陀..
 漫说《长阿含》(卷六)~C 二、转轮圣王修行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J 1253~1256经:此四经之中,佛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梦中梦因果问答 120 爷爷和奶奶往生后都到了什么地方?...[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3.莫入阴异[栏目:善祥法师]
 《首楞严经》讲解第六讲[栏目:慧祥法师]
 问9:尊者,不标记禅修目标,如起、伏、站、坐、做、躺,有什么不利因素吗?[栏目:马哈希尊者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Mahasi Sayadaw]
 真正的自由-圣严法师与天主教枢机主教单国玺的对话 真正的自由[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The Power of Karma and Importance of Merit[栏目:Jetsun Khandro Rinpoche]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变成什么样[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七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那先比丘经 第四问 善心念正法与智慧本质相同吗?[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瑜伽菩萨戒本》讲记 第二二卷[栏目:瑜伽菩萨戒本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