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五 亲近善知识
 
{返回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25

  第五 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的作用,就是来不断地梳理,我们自身处理不掉的一些行法障碍,这样能证得现前三昧。在我们还没有解决自己的法则问题、生死问题之前,是太需要善知识了,能以是三昧教诲人者名为善知识。教诲有两种,都可以成就此三昧法义,一是传乘教诲,即依经教故,除诸疑难,令人安乐于法则之中;二是亲证教诲,即把诸修行善巧直接表现给现缘有情,令其安住于法中而得度脱。

  善知识难遇故应加恭敬勤心亲近,莫有懈怠废退舍离。若真遇到有法之师,不能舍,舍师之过是很大的。有法是什么?就是能令我们得到法的安住和喜悦,令我们消除疑虑和轮回的烦恼根源,否则就是无法。所以,过去说师有四类:最好的是“有法有食”不仅给予法,还提供衣食安住环境,比较好的是“有法无食”;第三类是“无法有食”;最后是“无法无食”。如果遇到有法教导我们、有法成就我们之师,都不应舍,应该恭敬供养,而不能依后两类,否则就太苦了。

  《般舟三昧经》中有侍师十年的说法,其实就是去除骄慢与对歭心智,以恭敬心爱乐守护。现在人多有“背于师长,好于孤游”的现象,受了戒或学佛有一点东西后,就找种种理由、很“恰当”的理由离师,因随心所欲而无法延续法身慧命,多生迷茫。

  若没有清晰的传承来源,就会对法有疑虑。妄想心中生出的总是对待,就会一会儿信,一会儿又产生疑虑,而传承就是无疑抉择。另外,没有亲证也会产生疑虑。为了消除这两种疑虑,所以需要讲传承,需要有所证。现在人学佛不太重视这两点,而比较重视“我认为”、“我喜欢”、“我不喜欢”……这都是业习,其结果多是不能持续,多带来疑虑和烦恼。若有传承、有亲证,这个问题就消除了。

  我们若于法有传承、有亲证,就不为天魔外道所动摇,即无有疑虑、无有畏惧。就远离了对歭。若今天说信,明天又怀疑了,那就不具信根力,而只是一种假设、一种当时的变异感受罢了。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返回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六 尊敬善师视如佛
下一篇: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四 常精进 勿懈怠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四十 心常念死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六十八 至诚接受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四十三 住头陀功德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十三 至诚感恩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五十八 智者不愿一切生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十七 出关温养注意事项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五十一 不得谀谄有邪淫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四 常精进 勿懈怠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三十二 不令心散乱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七十 至心回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和幸福在一起[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一名伽耶山顶经)[栏目:所依经典·显]
 人要活多少岁[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车前草[栏目:蔡日新居士]
 禅学悟道与生命实存——蔡日新先生访谈录[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一首诗和一株薄荷[栏目:太阳我的心]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1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深入经藏实修实证[栏目:传喜法师]
 没有生,也没有灭[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