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智慧与福报(圣严法师)
 
{返回 福慧修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6

智慧与福报

圣严法师

  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困扰。有福报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会知道如何运用福报和增长福报。要兼具「福慧双修」或「悲智双运」,才是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修行观念。

  不论是福慧双修或悲智双运,都要知道如何培植和运用自己的福报,至于如何培植?就必须靠智慧。譬如,有人希望从商赚钱,就得先学习工商管理、学习企业经营。我曾经遇到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财务管理博士,我问他赚了多少钱?他回答说:「我只知道怎么替别人赚钱、管钱,但是自己没有钱。」知道如何替人赚钱、管钱,而自己没有钱,就是有智慧而福报不够。很多企业的经营者本身并没有读很多书,但是他们能够任用很多具有学历高、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协助他们管理公司、经营事业。像这类的企业家,虽然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但不能说他们没有智慧。

  但是,有用人的智慧,还得要有赚钱的福报。一个人如果做人做到亲痛仇快、众叛亲离的程度,可以说是极没有智慧的人,不知道如何待人处事。又如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阋墙,凡此种种也都是没有智慧再加上缺少福报的缘故。

  善于待人处事是智慧;受人善待、事事称心如意则是福报。如果一个人能够将认识的及不认识的人集合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自己虽然有钱,不过,能将这群人聚集在一起,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则不仅仅是财富,而且是福慧双修。

  福报从那里来?是靠无私的智慧累积而来。把许多个性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愉快地工作,这是需要人缘和智慧的。人缘就是一种福报,再加上智慧的运用就是另外一种财富。

  佛教典籍所讲的智慧,不全然同于一般所谓的知识或学问。知识或学问是可以从书籍中或师师相授中学习而得;智慧则是要从自己内心的体验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运用而获得。有些人虽然学富五车、博览群籍,但是没有人缘,不通人情、不谙世故,走到任何地方,都是不受人欢迎;想做任何事,也都没有人愿意认同、参与。像这种人就是少福少慧的人。这种人纵然有满腹的经纶,同样也有满腹的牢骚,更不幸的是尚有十足的骄气。

  常言道:「做事容易做人难」,可是,识人才能用人,有人才能成事,成事才有福报。如果没有人来相助,必不能成就大事。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仅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孤军奋斗,虽然也可以做出一点成绩来,然而,在整个过程中,辛苦万分,不言可喻,成就却极为有限。

  所谓「众志成城」,如果能够集合众人之力,大家同心协力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其成功是可预期的,其影响力也是深长久远的,如此,才能造福更多的人。所以,佛法经常强调「和乐」,主张「群策群力」,正是这个原因。集合众人之力的原则,是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尊重和体谅,再加上关怀,才能够让人乐意为您所用。


{返回 福慧修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转福报永不竭(达真堪布)
下一篇:如何增长福报(星云法师)
 度化众生,智慧比神通重要(达真堪布)
 福报哪里来(星云大师)
 无边的爱让福慧圆满(达真堪布)
 罪福增减在心念(达真堪布)
 放下福报得福报(达真堪布)
 行善才能得福报
 求福报(圣印法师)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大安法师)
 向佛求财能求到吗?(达真堪布)
 不求福报,不是没有福报,而是福报更殊胜(净空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困境[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漫说《中阿含》(卷二)~B 二、世间福经[栏目:界定法师]
 第一篇 理论 1.3 三十七道品[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5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江味农)[栏目:04 经注]
 顺境逆境都是我们的老师[栏目:蔡礼旭老师]
 依止 附录 慈爱经[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三节 人身难得的比喻[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人心转变才可消解灾难[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从少做起 放下[栏目:阿姜李·达摩达罗]
 大智度论卷第八十[栏目:龙树菩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