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掌中解脱 第十天 死亡无常
 
{返回 掌中解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615
掌中解脱
 
 
  第十天  死亡无常
 
 
  (嘉杰‧帕绷喀仁波切首先引用大智者成就师—根敦丹增嘉措(僧伽持教海)1的话说:
 
  「此2是具量经论心,非走臆造虚妄法;
  此是大车之论典,非走愚者之言谈;
  此是智成之觉受,非是眩翳之幻相;
  此是无上菩提道。非是可畏悬险地。3」
 
  并配合介绍所说法的殊胜,简略地告诉我们改正动机的方法。然后回顾了前几天已讲述的各科,并且又将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法「加行依上法」之后的内容重述了一遍。)
 
  在座间,我们应该多阅读开示「暇满」法类的书籍。
 
  在思惟暇满,利大和难得之后,我们对人身会生起取其心要的愿望,此时便可开始以〔三士道次第〕来修心。随着在三士道中修心的程度,我们依次可取小、中、大三类心要。如果我们想获得佛位,就必须依次生起前后各道才行,因为前面的道没有生起,后面的道也就无法生起。以康巴人朝「觉窝」像为喻,他们先以「觉窝」像为目标,离家出发,依次行经各站,最后抵达目的地。除此之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同样的,如果下面的出离心等未生起的话,上面的悲心等道也是生不起来的。《入行论》中也这样说:
 
  「先前如是心,自利诸有情,
  梦中尚未梦,何能生利他?」
 
  所谓「下、中士道」,意思是指在下士和中士共同的「道次第」中修心,而不是在下士和中士的正道中修心。譬如说,现有三人分别前往札什伦布、陇和曲须。第一个人的目的地虽说是札什伦布,但他也必须和其它二人同走一条路。当其它二人到达目的地曲须和陇后,他则继续前往札什伦布,而不停留在这两个地方。因此,在「道次第」中,即便在修下、中士道的时候,我们的目标也应锁定在「为利有情愿证佛位」上面。所以,发心是正行,共下、中士道是发心的前行。
 
  有人或许会想:「那么,从一开始就讲上士道好了,何必另立下、中士之名呢?」当知这样讲有两个目的:
 
  第一,为了使那些无法在上士道中修心的人能渐次修心,所以让他们先从下、中士道学起,这样能广益上、中、下不同心力的人士。
 
  第二,某些人对前行道不熟悉,连出离心都未在相续中生起,却自夸为大乘人和密宗师,为了摧伏他们的增上慢4,所以这样子说。
 
  为了生起菩提心,我们必须先生起对他人的苦难深感不忍的悲心:为了生起悲心,我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是如何受苦的。为此我们需要先了解一切轮回的自性是苦的,在这之前,我们叉先要对恶趣的苦心生恐惧,因为如果不害怕恶趣,也就不会对天、人的快乐心生厌离。所以最初应在共下士道中修心,它就像是房屋的地基或垫石一样。我们无法像已获证悟者那般可以越级证果。
 
  杰‧密勒日巴早期也在玛尔巴跟前学共同道,他的许多证道歌都与此有关。不仅如此,密法的迅捷特色也必须依靠「道次第」才能体现起来,《乐道》与《速道》的书名便反映了这一情况。
 
  密勒日巴能即生成就双运,并不是单靠密法,当知他在前世已将三士道全部修完。《最初修心》5等文章中说,他的前生是噶当派大德洽扯却。6)
 
  (帕绷喀大师说,虽然应该先修共同道,然后入密宗之门,但我们却不按部就班,往往是一开始就学密宗。在不守护三昧耶的情况下,纵然我们看起来好象能修二次第7,实际上却与求生金刚地狱8等无差别。)
 
  因此,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纠正态度,并生起宏大的心量:「如果需要的话,即便一个所缘类,我也要花毕生的时间去修!」然而我们却时常都倒着来,往往对俗事怀着大的心量,对佛法反而轻忽了。对俗事不必多虑,对佛法则应多多用心。
 
  「没有修不成的法」,如果我们具有这样的信念,并努力实修的话,那么用不了数年或数月的工夫就能修成一个所缘类。格西噶马巴9曾说:
 
  「汝言思而不生,汝于何时思耶?昼日散乱,夜则昏睡,汝勿说妄语!」
 
  我们的情形比他说的更糟,我们连一个完整的所缘类都没有在一座早课内修过,却在抱怨为何还生不起证悟,这是绝对错误的想法!有些人没有「骨石相遇」10般脚踏实地的修持,只是在念诵一、二遍《功德之基颂》时稍微闭闭眼睛,就指望能生起「菩提道次第」的体悟,这种愿望太不实际。
 
  噶当派的贡巴仁钦喇嘛(修宝上师)11说:「眼光要放远一点,心量要放大一点,情绪要放松一点。」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眼光要放远些,把目标锁定在遍智佛地上;对于下、中士道,心量要放大些;修法时,情绪要做到松紧合适;即使平日的行持也要做到松紧有度。我们有时听上师说法,会生起不可抑制的出离心、急切地想修法,但没过几天,又照常胡作非为,这是不究竟之相。
 
  丙二、如何正取心要之理
 
  本段分三节:(丁一)于共下士道次第修心;(丁二)于共中士道次第修心;(丁三)于上士道次第修心。
 
  丁一、于共下士道次第修心
 
  此节又可分两方面:(戊一)发起希求后世之心;(戊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戊一、发起希求后世之心
 
  此又分两部分:(己一)此世下能久住而念死:(己二)思惟后世二趣苦乐如何。
 
  己一、此世不能久住而念死
 
  分三部分:(庚一)不念死之过患:(庚二)念死之利益:(庚三)正念死之理。
 
  庚一、不念死之过患
 
  分六小节:(辛一)不念正法过患:(辛二)虽念不修过患;(辛三)虽修不净过患:(辛四)修不殷重过患:(辛五)自谋不善过患:(辛六)临终时将追悔而死过患。
 
  辛一不念正法过患
 
  如果心里不念及死亡的话,我们就只会考虑现世的种种需要,整天为衣、食等忙碌,妨碍我们去修佛法。反之,若我们能认真地念死的话,便会一心三思地为后世作准备。就像准备出发的康巴香客全力打点行装一样。我们对现世的衣、食、名三者有如此大的贪着,也是因为不念死的缘故。如果不以忆念无常来指导我们,我们哪一天不念死,哪一天就会流于现世的经营。
 
  辛二、虽念不修过患
 
  宗喀巴大师说:
 
  「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维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恶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
 
  如果不念死的话,我们的心老是执于不死,而一味地推延修法的时间,心里想:
 
  「明天修好了,后天修好了。」像这样纵然念及佛法也无法去修,心怀散乱,总是惦记着发财等事:水远没有修法的机会,就这样耗去—生的时光。
 
  辛三、虽修不净过患
 
  虽然我们这些人都在修法,但修的都不是清净的法,因为我们个能克服现世的虚荣。我们所作的闻、思只是为了想做个学者或求名;禅修、念诵也多半是为了要消除现世的违缘;不见访客的大修行者,目的也在于求名等等;个掺杂罪行的修行几乎一样也没有。
 
  曾有人请问阿底峡尊者:「只考虑现世的人会有怎样的果报?」大师答:「果报也只有那样。」又问:「会有什么样的后世呢?」答道:「地狱,饿鬼和畜生!」只求现世的果报是:今生能成就一些小利,后世则堕恶趣。这样的话,我们和那些在家人就没有任何差别了。
 
  修法首先要舍弃现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成门乞丐,因为乞丐不是为了舍弃现世而去流浪,我们要舍弃的是〔世间八法〕。
 
  凡掺杂世间八法的,就不是正法。瑜伽师洽扯却曾逐一询问阿底峡尊者说:「我去修行好呢?去讲经好呢?还是边修行、边讲经好呢?」尊者回答说这些部无益。他接着问:「那么,做什么才好呢?」回答是:「舍弃现世!」嘉玛瓦12说:
 
  「佛法修持一无成,汝愚自矜为佛徒;
  修法首须舍现世,当观自心之有无!」
 
  堆陇巴曾对人说:「老兄!布施固然不错,但修法更好!」这些都说明,佛法与世间法是对立的。博朵瓦也说过:「有两个尖头的针不能缝衣。」
 
  如果不念死,我们就不会有舍弃现世之念;如果不能舍弃现世,得利时便高兴,不得利时便沮丧;对于苦、乐、称、讥、赞、毁的反应也一样,如此,终为八法所控制。「八法」即龙猛所说的:
 
  「利无利苦乐,称无称毁誉,
  了世俗八法,齐心离斯境。」13
 
  (帕绷喀大师接着又讲了某人向博朵瓦献绿松石的故事。)14林日巴也说:
 
  「轮回分别城邑中,世间八法僵尸游,
  此即可畏尸陀林,师当于彼修等味。」
 
  因此,我们应该舍弃现世,做到「心极法依止」。倘若对牛活有所顾虑,就应想:「即便不富裕也可以」ㄒ。这样即能做到「法极穷依止」。我们的大师释迦佛从行家到无家而出家时,拋弃一切王室的荣华富贵,改穿从垃圾堆里拾来的衣服等等,就是「心极法依止」和「法极穷依止」的榜样。宗喀巴大师也一样。
 
  做到「法极穷依止」之后,我们或许又会想:「我会不会因为找不到粮食而饿死呢?」这时候应想:「如果我会为修法苦行而死的话,死就死吧!」如此才能做到「穷极死依止」。虽然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决心,但事实上修行人因断粮而饿死的事从未发生过。具足大恩的大师佛陀将能够受生转轮王六万次的福德回向给我们,所以,即便世间发生饥荒,世人用珍珠来交换等量面粉的时候,佛陀的弟子仍不会饿死、正所谓:
 
  「若大修行不下山,面团自会滚上坡。」
 
  格西奔也说:
 
  「我作白衣的时候,虽然带着像刺一样多的箭、刀和矛,但仍然感到仇人很多,不够防御:因为我一个人能敌四十人,人们就给我安个绰号叫做『吓四十』。我虽然白天上山打劫,晚上来村里行盗,但衣食仍感不足。现在呢?自我修法以后,衣食不再匮乏,仇敌自然消灭。」15
 
  又所谓:  
 
  「若弃贪如尸,妙欲降如鹰。」
 
  (帕绷喀大师又提到说,宗喀巴等先德事业大如虚空,也是因为舍弃现世、如法修行的结果。有一位萨迦派人士还以为宗喀巴大师是修什么怀摄法,于是跑去问大师,什么是一切怀摄法中最甚深的法。)16
 
  (大师接着说,或许有人会想饬终和处理后事还是需要一些钱的,那时应想:「什么都无所谓,死就死吧!」,如此才能做到「死极荒沟依止」。大师详细开示了我们需要噶当派「十秘财」17的道理。密勒日巴也说过,如果他死的时候没人哭泣,尸身周围没人聚集,他的心愿就满足了。)18虽然我们也许会认为办丧事的钱财是必需的,但事实上,人们看到尸体就反胃,总想迅速将它栘走,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尸体会留在床上没人管。
 
  如果我们能这样子毅然决然地舍弃现世,现世的快,乐、名三者反而会铺天盖地的涌来。
 
  简要的说,就是:希求现世的人是世俗人,舍弃现世的人是修行人。格西博朵瓦曾问仲敦巴:「法与非法的界限在哪里?」仲敦巴回答说:「能对治烦恼的是法,不能对治的即非法;与一切世间法不相顺的是法,相顺的是非法。」这句话正明白道出了佛法与世间法二者对立的关要。
 
  然而,我们似乎谁都能将念经和治家这二桩事—并做。因为我们这些人以「世间八法」作为修持的中心,除了身体外相像个修行人外,内心实与世俗人无异。
 
  舍弃现世修清净法的主要方便是修「死无常」。如果不能舍弃现世,我们所修的法就会流于现世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等观世间八法,拋弃对衣、食、名二者的耽着。
 
  至于舍弃现世的标准,我们当以嘉旺格桑19和班禅洛桑耶协20为楷模。嘉旺格桑除了铃杵和三法衣之外21,从不想拥有别的东西。(帕绷喀大师并讲述了班禅洛桑耶协的故事:他对别人供养一百个马蹄银锭一事深感不悦。)
 
  我们很容易遭到衣、食、名三者中的一项、两项,或所有项的系缚。这三者中,最难断的是求名。不论法师也好、律师也好、讲经师也好、禅师也好,希望出名的人很多。杰‧卓尾贡波22曾对此详加解说:
 
  「现世法、律、禅修师,但求现世法、律名,
  闭关书字于门楣,不见访客禅修师,亦求现世禅师名。23」
 
  又说:
 
  「下至少物供三宝,心中亦欲他人见。 」
 
  有些自诩为大修行者或成就者的人,愿意在衣、食方面从简,依靠服食花精、石精24等勤修苦行,但内心深处无丝毫求名之心的却很少。
 
  《喻法集》里面有一些与此有关的譬喻,如「松鸡、门槛、狐与猿」等。所谓门槛,是指人们只知探询远方的路况,而不提防「门槛」边的火塘;同样的,我们只喜欢探问佛地和密法等高深之道,却不愿舍弃对现世的耽着,不去解脱贪着现世的系缚。这种过失也是因为〔不念死〕造成的。
 
  辛四、修不殷重过患
 
  如果不念死的话,我们修法就不会努力,修持也就难免中断。每当我们修善行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就感到疲乏,也生不起大精进,这就是不念「死无常」所导致的过失。
 
  格西喀惹巴因念「死无常」的缘故,连去砍伐禅房门边棘剌的空闲都没有。密勒日巴的衣服和糌粑袋破了,也无暇缝补,依然勤修善行。
 
  如果我们念「死无常」的话,也就能够心无旁骛的长时间勤修善行,并在每次修法的时候,无有怯弱,心感畅快。
 
  辛五、自谋不善过患
 
  若不念死,便会大大地贪着于现世。因为追求现世的利益,连带也将对饶益者和损害者等生起贪,瞋、痴三种烦恼,并因此与别人打斗,争吵,导致被别人骂是恶人等等。要知道,即使是打斗时留下的小疮疤,这一切伤害都是自己造成的。简言之,若不念死,就是在自毁今生和后世的一切利益。
 
  辛六、临终时将追悔而死过患
 
  如果不念死的话,我们所修的法只不过是徒有其表,因为与现世的希求相掺杂,所以修不成任何正法。某天有个称作「死亡」的怨敌突然出现的时候,将发现以前孜孜以求的权力、地位,财产等都帮不上忙了‧真正能帮助自己的只有神圣的正法,但因为未曾好好修持,临终将会生起极难忍受的懊悔之心,为时已晚之际,只有自食苦果。譬如,以前有个名叫蒙卓却札的人,他身患热病,自知死期将至,因而说出追悔的话。
 
  噶mb曾说:
 
  「现在必须畏死,临终时则须无所恐惧,我等正与此背道而驰,现在无畏,至临终时则用指抓胸。」
 
  我们应当生前就对死无常产生恐惧,而好好修法,临终时才能无所畏惧。但事实上我们的作法正好与此相反:现在丝毫没有自己会死的念头,常保持安乐的心情:临终时则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在临终的时候,无论是拥有百库黄金的富翁,还是统御各方的国王,这些财富和权力转眼成空,对自己一点益处都没有、毫无价值。临终时真正有利益的安心事一样也没修成,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一场致命的大病突然袭来,那时候纵然心想:「如果此番能不死的话,我一定要修法。」也为时已晚了。俗话说:「食物在手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吃的话,一旦被狗衔去,纵有想吃之心也无济于事。」
 
  以上所述为不念死的六种过患。
 
  庚二、念死之利益
 
  这一部分分六小节:(辛一)利大利益;(辛二)力大利益;(辛三)最初重要利益;(辛四)中间重要利益:(辛五)最后重要利益:(辛六)临终时欢喜而死利益。
 
  辛一、利大利益
 
  念死的利益极大,大师在《大涅槃经》中说:「一切足迹中,像迹第一:—切想中,无常与死想是为第一。」念死能促使我们去修真正的佛法,因为希求后世能获得胜妙之身,我们便会勤于布施、持戒等善业。简言之,从三士道至双运问的一切「道次第」,均由念死所引发。
 
  密勒日巴也是因为受到其师雍敦25施主去世的影响而心向佛法。许多大成就者为了把握自己念死无常,所以手里经常拿着骨笛和颅碗,这也是为什么《毗奈耶》26说要在浴室内画上骷髅等像的缘故。
 
  京俄仁波切说:「如果我们每天清早不修一座无常的话,这一天就会成为世俗人的一天。」祥尊耶巴27也说:
 
  「如果上午不念死,那么这上半日即成现世者:如果中午不念死,那么从中午至晚上这段时间即属现世者。凡是为现世所作的事就不是正法。」
 
  辛二、力大利益
 
  如果我们能念死无常的话,那将对摧坏不顺品贪欲、瞋恚等,以及对圆满资粮有很大的力量。它好象是一把能同时击破所有烦恼和恶行的锤子。
 
  辛三、最初重要
 
  念死是最初令我们开始修法的主因。
 
  辛四、中间重要
 
  念死是中间鞭策我们精进修法的助缘。
 
  辛五、最后重要
 
  念死使我们最后修法达到究竟、道果圆满。
 
  辛六、临终时欢喜而死利益
 
  由于我们已修清净正法的关系,临终时便可安心,就像游子将返家园一样。隆睹喇嘛仁波切曾说:「无常出现时我不会害怕,因为上乍的老比丘下午将受取天身。」因此,修行到最高层次的人,能以愉快的心情面对死亡:中等者下会感到心沭:最下者也不致追悔而死,因为他想到:「我已认真修法了,现在死而无憾。」密勒日巴大师说:
 
  「我因畏死逃上山,通达本心空性理,
  今死纵临亦无忧。」
 
  庚三、正念死之理
 
  这部分分两小节:(辛一)修习死亡九种因相:(辛二)修习死相。
 
  这里所说的详细教授,为噶当派古德所末发,系从宗喀巴大师语教中所出。宗喀巴大师语教中,含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甚深、广大教诫,例如,对印度密续经典密意的阐明,触及觉受关要的方法,条理清楚的科判次第等等。
 
  辛一、修习死亡九种因相
 
  思惟死亡的九种因中,有三根本:(壬一)思惟死决定;(壬二)思惟死期无定;(壬三)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每一根本又各有三种因,共为九种。
 
  壬一、思惟死决定
 
  第一根本「死决定」的三种因:
 
  癸一、死主决定当至,无缘能令退却
 
  我们是绝对会死的,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身体、走到哪里去、用何等的方法,都无法让死主退走
 
  胜妙身无法使死主退走,《无常集》中说:
 
  「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
  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凡夫?」28
 
  获得金刚身的佛陀薄伽梵,以及印、藏众多证得双运的大成就者,现在除了在谈论中他们似乎还存在外,事实上均已入灭。既然大师佛陀等也要示现坏金刚身而入涅槃相,你、我之辈又怎能不死呢?
 
  当大师临近涅槃时,舍利弗等数万弟子先佛入灭。后来大师命人在拘尸那城外的双婆罗树间布置最后的卧床,接着调伏了最后的两位化机弟子:干达婆王「极喜」与自然外道「极贤」。由于不忍心见佛陀入涅槃,「极贤」也立即入灭。大师临涅槃时,将上衣脱下并告诉弟子:「如来难见,现当瞻视!」之后为了凸显无常是最后的言教,以及表示当以此为主要修持的缘故,大师说:「一切有为法皆无常,此乃如来最后之语!」随后入灭。散居在各地、已获生死自在的阿罗汉们,听到大师涅槃的消息后,也大多相继入灭。使得存世的阿罗汉还差一位才满五百。
 
  不仅如此,七代付法师、八十大成就者、六庄严二胜等印度的那些班智达与成就者,以及西藏的「堪洛却松」、阿底峡尊者父子,文殊怙主宗喀巴父子等,也已入灭,现在全都只存在于言谈中。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尝不会死呢?
 
  以前彩却林雍增仁波切讲《道次第》的时候,与会者达数千人,而今师弟之中一个也没留下。曲桑仁波切29曾经像现在一样,在本地讲过法,但现在只剩下轶事流传。目前参加法会的诸位,百年之内也将全部去世,届时只能留下—些口头记载而已。再者,汉、藏、蒙等瞻部洲中所有现在还活着的人,包括今日出生的婴儿在内,一百年后肯定都会死亡,一个也不会剩下。即然如此,我们当然也不会例外,这是大家可以亲眼目睹的事实。
 
  同样的,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避免死亡的侵袭。《集法句经》中说:
 
  「住于何处死不入,如走方所定非有,
  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问。」
 
  以前波斯匿王的儿子「圣生」准备屠杀释迦族的时候,目犍连想以神变力将「圣生」及其军队带到外铁围山之外,但佛陀说这无益于阻止这场灾难。一些释迦族的青年男女藏在如来的钵内,另有些人被安置到太阳的宫殿里。但在屠杀发生之日,这批人也一样死去。
 
  死亡要来的话,我们无法用快跑来逃避,无法用钱财来赎取,也无法用权势或力量来抗争。正如《无常集》中所言:
 
  「具足五通之仙人,虽能行空飞万里,
  所经之处未有死,如是之地终难抵。」
 
  如果逃走能解脱死亡威胁的话,那么获得五通、有神变力的仙人应能逃出死主的魔爪,然而仙人也无法解脱,终将死亡。
 
  权势或力量也无法使死亡退却。狮子虽然有一掌击破象头的力量,但临终时却蜷起爪子而死。具力转轮王也必然要死,他的权势帮下了任何忙。
 
  如果分析一下我们对钱财喜爱的程度,可以发现,我们似乎迷信到以为钱财有赎死的功能。然而,就连转轮王的财宝也无法赎死,其它人的钱财就更不必说了。
 
  《教授国王经》中说:「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坚硬稳固成就坚实,不坏不裂,无诸陨损,至极坚硬,纯一实密,触天磨地。从四方来,研磨一切草木本干及诸枝叶,并研一切有情有命众生。此非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大王!如是此四极大怖畏来时,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痛坏无疾,衰坏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静息。」
 
  如经文所说,当四座坚硬的大山从四方迅速进攻过来、研碎草木等物的时候,任何方法都难以击退它们;以此为喻,老、衰、病、死这四座山也是难以退却的。我们将来的死亡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寿命长短全由宿业决定,无法增加一丁点。随着每一剎那的消逝,我们正慢慢地向阎王靠近。如《入行论》中所描述的那样:
 
  「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
  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又如《集法句经》中说:
 
  「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线,
  速穷纬边际,诸人命亦尔。」
 
  嘉却,格桑嘉措说:
 
  「生己命无剎那住,如驰趋往阎罗前,
  悲夫生者行死道,恍如罪犯赴刑场。」30
 
  我们从出生开始,连一口气的时间都不曾稍停,比纵马飞驰还要快地奔向死亡之地。马还因为疲乏等缘故会稍加休息,死亡却剎那不停地飞奔过来,所以我们正一分一秒地与死亡靠拢。《集法句经》中又说:
 
  「如诸定被弒,随其步步行,
  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
 
  譬如,当一头羊被牵往屠宰场时,它正步步向死亡靠近。同样的,我们在出生之后,便朝死亡奔跑,从未有暂停的时候。
 
  扣掉过去的岁月,我们的寿命已所剩无几,并将随着呼吸、小时、日、月、年而逐渐消耗完毕。「现在我要死了,我要走了。」的—天会突然间到来。所以,根本不可能有「我不会死」这种自信。(帕绷喀大师说,即便在我们惬意松弛地躺下、准备睡觉的时候,我们仍然向死主奔去。)
 
  癸三、于生时亦无闲暇修法而死
 
  我们的寿命极短,很可能在没空修法的情况下已向阎王报到。假定我们可以活六十年的话,这当中我们每个晚上需要睡觉,所以睡眠已花掉我们半辈子。另外三十年中,扣掉吃饭等时间,能够真正用于闭关修「四座瑜伽」31等修法的时间,实在不超过五年。
 
  新年元旦的时候,我们为了讨吉利而大办庆宴。之后的每个月中,我们又以「大愿法会」32等各种节日的名义忙碌散乱,一年就这样在瞬息间过去了。
 
  贡唐仁波切33说:
 
  「不思修法过二十,想修想修又二十,
  不行不行十余载,此乃空耗一生传。」
 
  我们年轻的时候,根本想不到佛法,之后虽然有修法之心,但总是在「想修、想修」之中拖延,不肯实际去做,结果得不到任何佛法上的成就。我们老了之后,除了为后世发发愿外,因为老不中用而什么也做不了。
 
  现在有许多人虽然有修法之心,但终日散乱;也有不少人因为无力修法而追悔莫及。当我们看到这类情况时,应该意识到这些作法是不对的。此外,我们不要将那些日复一日影响修法的无益之事想得那么重要,而应下定决心,在死主阎王临降之前尽力修法。杰‧昂旺降巴说:
 
  「譬如平原上堆有一座麦子,有一股洪水正从附近的山谷冲下来,准备把麦子卷走。如果我们在一旁观看,什么也不做的话,将连一颗麦粒也收不到,全被洪水冲走。但若能迅速地努力抢救的话,我们至少还能收回一部分。要是运气好,甚至还能全部救回而实现最大的目标。同样的,我们也应在死亡到来之前,尽其所能,修习三士道。」
 
  思惟上述三因之后,我们将认识到死亡的必然性,从而作出必须修法的决定。
 
  壬一、思惟死期无定
 
  第二根本「死无定期」的三种因:
 
  癸一、总瞻部洲人,别于浊世,死期无定
 
  如果死期是确定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先完成诸如降伏仇敌、保护亲友等世俗的事情,趁早快活一番,等到死期将至之前再修法。但这种确定性足没有的,所以思惟死无定期这一节很重要。
 
  《俱舍论》中说:
 
  「北俱庐千年,余二半半减,
  此中寿无定,未十初无量。」
 
  这是说,其它各洲人的寿命长度大多数是确定的,而瞻部洲人最初的寿命可达无量岁,最后则以十岁为长寿之最。因此,瞻部洲人的寿数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在浊世时期,人的寿命长短更不确定。总而言之,虽然我们没有会永远不死的想法,但我们在末死之前,总是怀着这种念头:「死是肯定的,但今年不大可能会死。」其理由是,某些人认为自己还年轻,所以暂时还不至于死。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死亡并不因为年龄的长幼而有先后次序,父母痛心幼子夭折的事例多的是。同样的,年纪比我们小,但比我们早死的也有很多,有的人甚至刚生下来就死了。另有些人认为,自己没病所以暂时还能活一段时间,但这也是说不准的,许多卧病在床的人没有死,无病而猝死的却大有人在。
 
  有的人在吃饭问死去,他们起先丝毫不会意识到自已将在吃完饭之前死亡;在许多集会中,有些人自己走进集会大殿,却变成一具尸体被人抬出来,放在尸轿里;有些官员在实施政务中,等不到完成的那一天就留下未竞之业死去。我们有时在一些大德的文集里,可以发现有所谓的「未竟之着」,这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是指该文作者未能写完全书就逝世。
 
  虽然常有某人去世的消息从周围山谷的上部和下部传来,但我们这些人却从没想到同样的事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相反的,我们把这类事当作看热闹,甚至还有这样的期盼:「这家伙法衣真不错,我要是有这么一套就好了。」
 
  与此类似的死亡,某一天肯定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而什么时候来却是未知的。正如所谓:
 
  「明日与后世,未详孰先至,
  不重明日计,当勤后世利。」
 
  《集法句经》中说:
 
  「上午见多人,下午有不见,
  下午所见者,次晨有不见。」
 
  我们哪里有明天不会死的把握?正因为没有,所以我们应该思惟:「不为死作准备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虽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但它必定是会来的。既然我无法肯定自己将活到年老,所以我不必制订许多计画来保证将来有个幸福的晚年。」
 
  如果无法想象自己今天或明天会死的话,我们至少也应这样思惟:「明年这个时候,难说是否会轮到自己死。」以本次法会在座的诸位为例,座首、座中、座尾的听众中,谁将轮到第一个先死,我们是无法肯定的。
 
  阎王不会在我们死亡之前先捎个口信来,说:「喂!现在你该走了。」有一天它会突然降临,就像霹雳一般,我们终将要留下未竞之事而去。就算是最普通的出家人,他们也必须留下茶、酥油、糌粑,甚至是喝到一半的面汤而赴黄泉,此即死无定期的表徽。
 
  认为自己可以长生不老,是我们「常执」的一种表现。这种邪见36一直在欺骗我们,直至我们意识到自己死期已至的那人。甚至在死亡的当天,垂危的病人或许还在想:「我今天还下会死吧!」有些人遇到本命凶年37的时候,可能还会动念去想一想今年是否可能会死。但事实上,从一岁至一百岁间所有的非凶年中,我们也不敢说不会在该年死亡。以今年廿八岁者为例,你们应该想到:「我今年是极可能死的,因为与我年龄相同的某某就是这个年龄死的。」
 
  如果行人要我们立誓说今年一定不会死,我们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能作出怀疑的样子。「死无常」并不像「无我」的意义那样难懂。除非你不去思考,否则我们住在大寺院或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只要心里一想,它就会像眼兄、手触般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因此,我们应该配合我的依怙主大宝上师的话来加以思考,他说:「如果我能一个月、两个月不死,但愿我能成办后世的利益:则果我能一年、两年不死,但愿我能实现来世永久安乐的目标。」
 
  癸二、死缘极多,活缘微少,故死期无定
 
  现在能保护我们下死的,只有自己前世的愿力、福德和诸佛的悲心,除此之外,
 
  死缘极其繁多。我们周围有八万种死缘障碍对我们虎视耽耽,就像苍蝇盘旋于腐肉一般,正伺机把我们吃掉或夺走我们的呼吸。此外还有如雾气笼罩般的四百零四种疾病、三百六十种魔鬼、十五种厉害的童子魔、三百六十种非人等,全都在觊觎我们的寿命。
 
  除了这些外缘外,我们体内的风、胆汁、涎液等以及四大只要稍不平衡,就会夺走我们的生命,就像同在一个器皿中的四条蛇,哪一个力大就把其它三个吃掉一样。所谓:
 
  「死缘极众多,活缘唯少许,
  此等亦成死,故当常修法。」38
 
  不仅内、外死缘众多,活缘变成死缘的也有许多。例如房屋倒塌、舟船沉没、被马摔下踩死、遭亲友出卖,食物不消化等等。所以,龙猛说,我们的寿命就像狂风中的灯烛一般:
 
  「安住死缘中,犹如风中烛。」39
 
  癸三、身极脆弱,故死期无定
 
  虽然如上所述死缘极多、活缘极少,但如果我们的身体坚不可摧,死缘再多也不会威胁到我们。然而我们的身体就像水泡一样,连—根黥也可以要我们的命,死亡实在是不须重大因缘的。即便我们有坚固结实的身体也没,《亲友书》中说:
 
  「七日燃烧诸有形,大地须弥及大海,
  尚无灰尘得余留,况诸至极脆弱人。」
 
  该文又说:
 
  「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
  出入二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稀有!」
 
  意思是说,我们在入睡的时候,粗气的呼吸停止了,只剩细四大的风在鼻孔中继
 
  续流动,在粗四大风的呼吸停上之后,又能苏醒过来不死,实在是一件极稀有的事!因此,我们应当思惟死无定期,从而生起立即修法的念头。就像有个想杀我们的仇人肯定要来,但什么时候来个知道,所以从即日起便要积极防范。
 
  我们常常这样子自己骗自己:「法是一定要修的,但等我明年此时把事情办完后再修吧。」杰‧贡唐巴说:
 
  「心想今年或本月,现世之事先完成,
  次方修习清净法,此乃欺诳一切鬼。」40
 
  我们常有完成某事后再修法之心,但是世俗的事情就像阵阵波浪一样:永无结束之时。完成一件事后,另一件事势必接踵而至,待那件事完成后,又行下一件事出现,于是又想等到那件事完成后再修。正如所谓:
 
  「俗事犹如老人须,剪而又剪须愈多。」41
 
  贡唐巴说:
 
  「明日修法黎明前,今日死期已迫近,
  如今不应作自欺,从即日起修正法!」42
 
  有些人喜欢安排修法的时间,心想:「等这事完了再修法」或是「明天再修」,殊不知在事情完成之前,「今日你该死」的噩耗已经像霹雳般出现。
 
  以上述三因思惟「死无定期」之后,我们应下定决心从现在起就彻底放下俗事,不再推明天、等后天,而应从即刻起便修法。这并不意味着学僧可以不去大殿和 辩经院而跑到山洞去,而是应该把自己现在所修的法转变成真正的法。以过去口头上的念诵为例,我们恐怕都曾念过上千遍「归依发心愒」,但念诵时真正作思惟的 或许—遍也没有,由此可以发现,真正的佛法我们实在少得可怜。虽然像积极经商和努力稼穑这类事无法转变成正法,然而对我们这些出家众来讲,却应将日前所作 的事转变为正法。(帕绷喀大师解释说,导致我们大多数人正法匮乏的,大半是因为我们不愿修,而不是不懂得修。)
 
  壬三、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
 
  第三根本「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的二种因:
 
  癸一、财物无益
 
  纵然我们富贵如梵天、帝释或转轮王,死的时候还是连一名仆人、一件财物都带不走,所以这些东西在死时都无益处。统治各地区的国王将死的时候,连一粒麦子也无法带走,甚至乞丐也得放下不离手的叫化棒而去,所谓:
 
  「国王须舍河山去,乞丐须舍棍杖去。」
 
  《大树经》中也说:
 
  「纵然积有百年粮,死之次晨空腹行,
  纵然积有百年衣,死之次晨赤身行。」
 
  又如《入行论》中说:
 
  「死时皆须舍,然我不了知,
  为诸亲与仇,这种种罪业。」
 
  以及:
 
  「生既孤独土,死亦孤独死,
  苦分他不取,能障友何用?」
 
  以前有个人将一块大石头打磨成工整的四方形,别人问他这将派什么用,他问答说没什么用,以后准备把它扔掉。我们的情况与此人相似:最终将放下现世中苦苦积揽的所有财物而去。
 
  癸二、亲友无益
 
  纵然有许多亲爱如心肝肺腑的仆众、弟子、亲戚围绕在我们尸床旁牵扯依恋,也都不能使我们不死。我们也带下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只能孤独地前往「中有」的险狭之道。正如大成就者弥札佐格所说:
 
  「陛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
  如敌劫于野,独身无子妃。」43
 
  及《入行论》中所说:
 
  「鬼卒来抓时,亲友有何益?」
 
  以及班禅却坚所说的:「恩爱眷属皆永离」44等。
 
  如果有人知道今年冬人就会处的话,他怎么还会去忙明年的事呢?现在我们对到印度或汉地去旅行感到很兴奋,认为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忙着打点行装。这种旅 行虽然可以带着马匹、骡子和仆从一起走,但当我们「大搬家」去后世时,却只能独自一人去,既没有道伴,也带不走丝毫财富受用。
 
  癸三、身亦无益
 
  当我们死殁时,就算一切山都变成黄金、一切人都变成朋友,对我们而言也全没用。财物受用、亲戚朋友等就不必说了,即使连我们从胎里带来的,担心它受 冻、挨饿,连刺扎也禁不起的、像如意宝般受爱护的身体也要留下。所以,当如班禅却坚所说的「素珍卫身需时欺」45等,思惟必须与最受爱护的身体分离的 情形。
 
  在思惟上述三因之后,如果我们光是坐着害怕发抖是没有用的。贡唐‧丹贝准美说:
 
  「法是无谙道向导,法是长征道路粮,
  法定难行道商主,三门今当合正法!」46
 
  密勒日巴大师说:
 
  「弟子贝达绷谛听!具信富女听我言:
  后世时较现世长,行路干粮已备否?
  行路干粮若未备,当作布拖以备之!」
 
  以及:
 
  「弟子贝达绷谛听!具信富女听我言:
  后世怖较现世大,护送卫士已备否?
  护送卫士若未备,当修正法以备之!」47
 
  我们死的时候,旅途上的向导,商生、路粮就是正法,假如我们生前未曾修法的话,便和路旁死去的老狗没什么两样。想—想,如果我们这样子死去,那该有多 么悲哀!我们应该像回家的旅客那样,不作长留他乡的打算、只想着如何打点回家的行装,对现世没有丝毫贪恋,决意只修正法!
 
  辛二、修习死相
 
  这一修法是我大宝上师的教授。
 
  (帕绷喀人师指出,因为这上要是「经验引导」的修法,所以修的时候,我们最好能按照如下所说来思惟。)
 
  具体修法是按照《依怙大悲颂》48和班禅却坚的《解脱中有险难启请》中所讲的内容来忆念。我们大家部知道自己有一天将死去,那么死的时候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让我们来观察—下。《中行启请》中说:
 
  「扁仓却走经无救,亲故临视皆永诀,
  自己亦无奈何时,忆师教授求加持。」
 
  当我们临近死亡的时候,不论再怎样请医诊治和延僧诵经,我们的病照样愈来愈严重。医生虽然当着我们的面说一些安慰的话,实则已经对家属发出病危通知。亲友们虽然表面上仍鼓励我们,背地里却已清楚我们即将死去而开始收拾物品。我们的体温开始降低,呼吸变得急促,鼻子塌陷,嘴唇上翻,皮肤光泽消失等等,表露出种种难堪的内、外死相。我们也将对以往所犯的罪业心生悔意,又缺乏因忏悔、防护恶业和修习清净善业而产生的把握。「解支节」的痛苦和四大融人次第的各种征像一一出现。我们就这样在种种可怕的幻觉之中死去,现世的鲜明景象杳然无存。我们的尸体被床单包裹起来,放置在房间的一个角落。一道挂帘将尸体和房间的其余部分隔开,并燃起一盏昏暗的油灯。如果死者生前是上师的话,他的遗体便被套上灌顶服,修饰打扮一番。
 
  虽然我们现在忙着追求华屋、软垫和暖衣,但在死后,我们的身体将被叠作三叠,并被皮绳捆起来,扔在地上。虽然我们现在忙着受用各种可口的食品,但总有一天我们将只剩希望能嗅一下「烟施49气味的份。虽然我们现在享有诸如「格西」、「古雪」,「比丘」之类好听的称号,但总有一天我们的身体将被称作 「尸体」,我们的名字前也将加上「已故」的字样。
 
  所以,作上师的看到灌顶装时,应当想到这就是自己死后遗体上穿的东西:当我们看到床单时,应当想到这就是自己死后裹尸用的尸布,我们应该像这样来忆念。杰‧密勒日巴所说的:
 
  「可畏之物名为尸,瑜伽师身脉中有。」
 
  也是指我们现在的这个身体。
 
  因为地风融入和火风融入等关系,我们将感受到山体破裂、厚土压身、进入熊熊烈火之中、被洪水或狂风卷走等景象。
 
  有些上师说:「我已为亡者作了最好的『中有开示』。」但与其在尸头旁作开示,不如在未死前作真正的「中有开示」来得有意义。因为我们平时习惯的那些基 本动作,如受用饮食等,在临终的时候都做下来,而需要别人搀扶等等。既然如此,那么生前不熟悉的法,在那时肯定更加派不上用场。然而仰仗诸佛不可思议的加 持力,「中有开示」等法还是会有一点益处的。
 
  修习死相的依据出于《入行论》:
 
  「何时赴寒林,他骨及我身,
  同属坏灭法,于彼作等观。」
 
  意为别人死后送到寒林去的骨头和我现在自身的骨头,我应不加区别地平等看待。寒林中的枯骨曾经与我现在的身体一样,都是为死者生前所珍爱的。印度那些 大成就者手执的腿骨和颅骨,不是为了恐吓和威胁他人,而是为了忆念死相。原在某人头内的那个颅碗,本是那人极其珍爱的头颅,用手指戮他脑袋时,他也会呼疼 的。
 
  如果你是一介贫僧的话,当设想自己的房间将变得空空如也,有人将搬进来住。他们会议论说,你已去世多少天了。自己身上的法衣也将穿在别人身上,那人会说:「我买的这件法衣是已故某某的。」我们现在未能受用的物品、衣服,总有一天会被别人买去使用。这些东西就像嘉却‧格桑嘉措说的那样:「富乐圆满届时定舍如喜借贷之庄严」50,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暂时借来用的罢了。
 
  如果我们想象不出自己死亡情景,也可以到别人死去的尸身前观看。这一教授是不可能观不起来的。当我们见到捆尸用的马兰草绳时,怎会不感到害怕?这是肯定会使我们恐惧的,问题只怕我们不去思考而已。
 
  如果想到连一件法衣都没有穿坏前人就会死,我们将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短暂,这是《教诫王经》中所说的。此外,我们当时常思惟《夏玛尔道次第》51中所述的无常修法,作为防止受用丰衣、美食时生起骄慢的对治。例如,当我们见到自己的衣服等受用物时,应想:…这些东西现在似乎为我所有,但总有一天会被别人转手贩卖。
 
  「现在这个身体我虽然百般呵护,但总有一天会变成尸体,让人看到就害怕,碰到就恶心。」以及被绳索捆起来等种种情形。此外,我们当设想剩余的糌粑被用来作超荐供养,及上师在枕边作「中有开示」等情景。自己的头盖骨等也可能被人拿走,别人将议论说:「这是某某的头盖骨,货色怎么样?」这一天必定会到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努力修法,以保证自己将来能心无懊悔。
 
  (至于「死无常」证德在心中生起的标准,帕绷喀大师说,我们应该有像格西喀惹巴一样的态度。然后大师又约略重述了一遍上述的内容。)
 
 
   注释:
 
  1、安多夏玛尔活佛(1852~1910)。
 
  2、指《菩提道次第》。
 
  3、引自《菩提速道引导所缘修法晰解‧放射利乐光明之日》。
 
  4、以未证为证的傲慢自得之心,七慢之一。
 
  5、全称为《菩提道次第修心最初修法‧开启法门》,京俄瓦‧洛卓坚赞造。汉译本不全,译者佚名。
 
  6、噶当派「四瑜伽师」之一,系一在家居士,师事阿底峡尊者五年,尊者圆寂后,随仲敦巴至热振寺。
 
  7、无上瑜伽部之道分二个次第: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
 
  8、为所有地狱中受苦最久、最重的地方,犯密宗戒者将堕该狱。
 
  9、法名为喜饶沃(智光,1057~1131)。
 
  10、以石碎骨而求髓。
 
  11、阿底峡尊者亲教弟子。
 
  12、法名为雍丹沃(功德光,十四世纪晚期),嘉窦‧脱麦桑波(无着贤)之弟子。
 
  13、引自《亲友书》。
 
  14、有人曾向博朵瓦供养一块大绿松石,博朵瓦拒绝碰触,但命此人将绿松石放下,博朵瓦随之为他作了回向。次日博朵瓦离去之后,那人发现绿松石仍在原地。故事详见《道次第传承上师传》。
 
  15、引自《噶当嘉言集‧宝藏》。
 
  16、宗喀巴大师回答说,如法修行是最甚深的怀摄法。详见于《文殊怙主法王大宗喀巴传‧佛教美饰稀有摩尼鬘》,嘉旺却杰‧洛桑成烈南杰造,郭和卿汉译。
 
  17、噶当派诸格西舍弃现世、修清净法的十大秘诀:「四依止」、「三金刚」与「出、入、得三事」。「四依止」正文中已交代:「三金刚」为: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悔愧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出、入、得三事」: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详情可参阅拙译《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帕绷喀大师讲授。
 
  18、参阅拙译《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19、第七世DL喇嘛格桑嘉措。
 
  20、第二世班禅。
 
  21、因铃杵是密宗必备之物,三法衣是比丘必备之物。
 
  22、指噶当派大德桑结温敦。
 
  23、引自《噶当嘉言集‧宝藏》。
 
  24、密宗辟谷术。
 
  25、密勒日巴的早期上师。
 
  26、《毗奈耶杂事》。
 
  27、法名为耶协跋(慧光),博多瓦早期上师之一。
 
  28、出自《集法句经》。
 
  29、法名为耶协嘉措(慧海,十八世纪)。
 
  30、出自《修心教诫与道歌次第汇编‧具义梵音》,题为《内心忧悔歌》。
 
  31、后半夜至日出为第一座;日出至中午为第二座;中午至日落为第三座;日落至午夜为第四座。
 
  32、时间为藏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肇始于1409年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佛而在拉萨大昭寺举办的大规模供养、祈祷法会,二世DL根敦嘉措时成为常例,五世DL洛桑嘉措时增设选取头等格西的考试。
 
  33、法名为贡却丹贝准美(宝教灯,1762~1823),格鲁派著名大师。
 
  34、指西牛货洲与东胜身洲。
 
  35、指南瞻部洲。
 
  36、佛说众生有四种邪见:(1)执无常为常;(2)执无我为我;(3)执苦为乐;(4)执不净为净。「常执」是其中之一。
 
  37、根据西藏历算学,人的一生逢九和十三岁为凶年。
 
  38、引自《宝鬘论》。
 
  39、同上。
 
  40、引自贡却丹贝准美所造的《无常修法学处》。
 
  41、引目贡却丹贝准美所造的《与经验老者之对谈》。
 
  42、引自《无常修法学处》。
 
  43、引自《与月国王书》。
 
  44、引自《解脱中有险难启请》。
 
  45、同上。
 
  46、引自《无常修法学处》。
 
  47、这两段引自《密勒日巴十万道歌集》。
 
  48、全称为《依怙大悲颂‧普救恶趣》,作者佚名。
 
  49、因「中有」以香为食,故焚烧混合有〔三白〕(乳、酪、酥)、〔三红〕(肉、脂、血)的糌粑而作布施。
 
  50、引自《圣大悲观自在前赞叹启请文‧降利乐雨》。
 
  51、安多夏玛尔活佛着。
 
 

{返回 掌中解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掌中解脱 第十一天 三恶趣苦
下一篇:掌中解脱 第九天 加行依止法及于有暇身劝取心要
 掌中解脱 第八天 意乐依止法
 掌中解脱 第二天 阿底峡尊者生平与藏地道次第引导的起源
 掌中解脱 第十五天 思维苦因与抉择解脱道性
 掌中解脱 第十八天 修心七义之二
 附录四:遥呼上师‧速引三身无别上师加持之悲歌
 掌中解脱 第六天 加行法之三(第五、六加行)
 附录四 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
 掌中解脱 第十一天 三恶趣苦
 掌中解脱 第五天 加行法之二(第四、五加行)
 掌中解脱 第十七天 七重因果与修心七义之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