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K 711经(觉支经):在本经中,无畏王子请教佛陀有关“无因说”,佛陀对此予以回答。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8

  711经(觉支经):在本经中,无畏王子请教佛陀有关“无因说”,佛陀对此予以回答。

  有位无畏王子来诣佛所,所佛陀请教:“世尊!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无因无缘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世尊复云何?”;在《长阿含经·沙门果经》对其表述为:“彼不兰迦叶报我言:……于恒水南脔割众生亦无有恶报,于恒水北岸为大施会施一切众,利人等利亦无福报。”,说明不兰迦叶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他否认果报:做了恶事没有恶报,做了善事没有好报;众生无论是清净还是烦恼,都没有任何缘因,一切都是自然而为——他甚至认为杀人与布施的价值是平等的。从现在来看,这种观点无疑是极端偏颇的,而且也是极其荒谬的。从现世果报来讲,杀人肯定要受到法律的追究与严惩,而慈悲行善,也自然会得到大家的称叹。如果按照不兰迦叶的观点,法律与道德都是空洞无用的,他的无因无缘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偶然的,没有规律可循。世间万事万物彼此间从来就没有必须的因果关系。所谓“无因无缘众生烦恼(一说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便是对一切宗教道德都表示了彻底的怀疑和否定。如果从“烦恼”与“清净”所产生的根源来说,它们必须有一个最初的“启始”,即是什么因缘造成了我们烦恼,又是什么因缘促成了我们身心清净。如果它们却是无因无缘的,那么人类的种种善恶、上下、阶层差别就无从谈起。佛教对这种观点是持批判态度的。在本经中,佛陀将之列入“不思而说,愚痴、不辨、不善、非知思,不知量,作如是说”,即是说这种说法是没有经过脑子思量过的,是愚蠢人的胡言乱语。正确的说法是“有因有缘众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清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佛陀在说法时是有针对性的,世尊在说这句话时,并不表示说一切都是“有”的、恒常的,这是一种“妙有”,而非“实有”。佛教主张因缘说(即“缘起说”),而“缘起说”的本性,实际上也是一种“空性”,因为缘起本身也是由因缘和合,并不等于说缘起本身就是一种真实存在。从现世意义上讲,“何因何缘众生烦恼?何因何缘众生清净?”从烦恼本身而言,并不存在什么过患与利益的差别,但是贪欲却使得我们的烦恼转而炽盛,“于他财物、他众具而起贪言”、贪心贪念,于是便用种种不道德的手法去巧取豪夺。即是说,五盖是烦恼生起的因缘。那么何因何缘能使得众生清净?本经中给出的说法是“七觉支”。“若婆罗门有一胜念,决定成就,久时所作,久时所说,能随忆念,当于尔时习念觉支……修舍觉支已,舍觉支满足。”所以说,“此因此缘众生清净”。

  综合本经内容:五盖为众生烦恼的因缘,七觉支为众生清净的因缘。(2月28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A 713经(转趣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J 705~710经:此六经之中,既谈到五盖,也谈到七觉支。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一)~B (六)父母苦劝(七)与王相会(八)为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J 1173经:本经主旨是教导我们应认清一..
 漫说《长阿含》(卷二)~G 当取灭度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X 1320经:本经叙述佛在黑暗雨夜中经行..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E 第549经(迦梨经):本经是居家优婆夷与..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六)~D 四、何苦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F 第550经(离经):经中叙述若圣弟子念于..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276经:此二经是天人向..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W 1317经、1318经:此二经为迦叶天..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G 349经(圣处经):此处的“圣处”,一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止[栏目:继程法师]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五[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六祖坛经讲话 第二 般若品 译文[栏目:六祖坛经讲话·星云大师]
 福德日记4月14日─量一量心的容量[栏目:福德日记]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之三[栏目:杨维中教授]
 如何回向?[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廿 乐声演法[栏目:陈义孝居士]
 跋:智慧的艺术(1)[栏目:包容的智慧]
 观空非明心见性[栏目:雪漠]
 每次法会,师父都会报护持金主的风云榜...荣登金主风云榜,真有那么重要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