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E 965经名叫“郁低迦经”,郁低迦是位外道的出家人,有一次他请教佛陀...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41

  965经名叫“郁低迦经”,郁低迦是位外道的出家人,有一次他请教佛陀:“瞿昙,世有边耶”;“世无边耶?有边无边耶?非有边非无边耶?”佛陀回答说“此是无记”,因为这些问题不需要回答。那么“于何等法而可记说”?佛陀回答说“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此处佛陀讲得十分在理,佛陀对弟子们的记说,并非无聊猎奇,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弟子们能早日“令正尽苦,究竟苦边”。对于世界究竟有无边际之类的不可知论,去一味的探究,即便是搞明白了,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顶多就是饭后谈资多一点罢了。

  郁低迦白佛:“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佛为诸弟子演说正道,使他们灭尽苦恼。郁低迦的问题是,能不能说一切世间的众生都是从这个“道”而出离呢?或者说只有一小部分人从这个“道”而出离呢?其实郁低迦的问话纯粹是一种故意的假设,就好像一位数学家发现了一条定律,可是谁也无法保证究竟能有多少人能彻底理解这条定律——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理解,有的人一看便懂,有的人却一知半解,有的人甚至感到莫名其妙,所以这个数字是根本没法统计的。故而佛陀默然不答,没有再理会这位外道出家人。

  阿难见到此情景,便出来解围:“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不仅如此,阿难还用譬喻的方式间接地回答了郁低迦的问题: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绕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处。”

  阿难这个譬喻很巧妙,这个“城”就是涅槃城。这个涅槃城只有一个入口,就是佛所说的“道”。众生想入涅槃城,就必须打这个道口入城,别无二途。可是这个涅槃城也不是想去就去的,城门口还站着一个把门的。这位看门的眼神很好,哪些该进哪些不该进,一目了然。坦率地说,这个把门的从来也不会主动去招徕客人入城,他也不会存心为难任何一位入城者。问题是这位涅槃城只有这么一个入口,若想入城还必须从这个门进去。怎么办呢?其实佛法也是这样,“世尊虽不用心觉悟众生,一切世间从此道出,及以少分,然知众生正尽苦,究竟苦边者,一切悉从此道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佛陀当然希望世间一切众生都获得解脱,可愿望毕竟不同于现实,现实中能真正出离的人毕竟只有一小部分。但是无论是出离多少,他们所修的道路去是一致的,并没有质的不同。佛陀为我们指明了通登涅槃城的光明大道,至于路怎么走,能不能最后进入涅槃城,却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完成,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从原始经典里我们不难看出佛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佛陀似乎并不喜好滔滔不绝地作长篇大论,我们在绝大多数的经文里,都可以体会出佛陀“惜语如金”的人格魅力(此点与后期大乘经典的风格有所不同)。在很多时候,对那些貌似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完全是一些无聊的文字游戏(或语言游戏)。我们与其去搞这些文字游戏,倒不如学学赵州禅师的一句话——“吃茶去!”(6.25.)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F 966经为诸多外道参访富邻尼尊者,尊者为之解释世尊之教法。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D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出家人请教佛或佛大弟子的相关问题。
 漫说《中阿含》(卷二)~E 五、漏尽经
 漫说《中阿含》(卷一)~D 四、水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H 第469经(深崄经):本经叙述大海之深险..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F 六、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六)~A 第111经(有流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D 四、罗云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C 三、波罗牢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七)~A 一、猎师经(178)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A 一、坚固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O 1264经:本经主题为:“知恩报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寺院巡礼(可潜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把握当下吧!否则你将错过今天的蓝星花[栏目:和佛陀赏花去]
 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栏目:您认识佛教吗]
 学习戒律的心得体会(海航)[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十一[栏目:本源法师]
 两个法宝[栏目:拈花说禅]
 Is Everything Due To Kamma?[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散财消灾[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光明藏(陈海量)[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