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B 971经:本经叙述一位上座外道说了以偈,声称有人如能答对其偈,便随其学教。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09

  971经:本经叙述一位上座外道说了以偈,声称有人如能答对其偈,便随其学教。

  这位外道名字就叫“上座”,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上座”意义完全不同。从早期佛教来讲,上座一般是指佛陀座下的诸大弟子,一般为佛陀的嫡系弟子,像再传弟子基本上就不属于上座系列。后来上座之义又有所发展,一般指法腊高而居上位且德高望重的僧尼,这有点像禅宗寺院里的“首座和尚”。问题是首座和尚往往不止一位,而且在数目上也没有严格的限定,故而在后来为了将首座加以区分,故而将首座之首列为“座元”。座元在寺院两序中并不多见,像浙江普陀山已故老方丈妙善老法师,就曾经礼请过香港的觉光长老、圣一长老为普济寺的座元。至于座元是否有任期,目前尚不明确。不过中国禅林自古有“千年堂主万年书记”的说法——过去只要在寺院里挂个职务(一般为序职),倘若外出参学个三年五载,寺院基本还是要将其寮房保留个一年半载的,这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它背后所包含着佛家的悲愍与人情的温暖。然时下似古风荡然: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人进来清扫房间了,还颠三倒四地说一大堆闲话。不过出家人似乎更需要拥有淡定的心态——无常嘛!谁能说得清明天的事儿呢?——此是题外话,可以忽略不计。

  这位上座外道自以为十分了得,他公然表态:“我说一偈,有能报(回答)者,我当于彼所修行梵行。”这首偈是什么内容呢?

  比丘以法活,不恐怖众生;

  意寂行舍离,持戒顺息止。

  若从字面上讲,这位上座外道所说的,并不完全正确,但也没有根本性的错误。比如说“比丘以法活”,我们讲比丘应如法乞食,如法活命,这是对的。如果将“法”作为一种活命的手段,那就错了;如果理解为比丘为了求取佛法而苟延残喘,倒也没有大错,毕竟将法作为生命的求索目标。比丘若如法活命,以法而活,其实也不存在“恐怖众生”的问题,其重点立足于“意寂”,由意寂才能达到舍离,这是不矛盾的。如何意寂呢?就需要持戒,这也没有错。从总体上讲,这首偈也算是劝人行善止恶的中等之偈。

  佛陀是彻底究竟的觉悟者,他“知彼上座外道心”,能够明白无误地看穿外道的不良居心。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佛陀说“汝于所说偈,能自随转者,我当于汝所,作善士夫观”,意思是说你偈中所说的,你自己能不能做到呢?如果真能够做到,我们就眼见为实,到你住的地方看个究竟。然而外道又能如何做到呢?故而“观汝今所说,言行不相应”,漂亮话说了一箩筐,可是一条也做不到,这算哪门子功夫?所谓“持戒顺息止”,决非空洞之辞,它需要在身口意三方面件件落实到位,所谓“身口心离恶”,做到善摄与不放逸,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随顺”。可以说,外道上座只是盗用了佛教的一些名相术语,胡乱拼凑成一偈。这首偈貌似如法,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野干欲作狐声”,只要一张口,便会露出马脚。

  有时,我们似乎需要自我照省一下:在言行上,我们“相应”了吗?(7.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C 973经是关于外道征询阿难为什么出家修行的话题。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A 《杂阿含经》第三十四卷与三十五卷多谈及外道,这种风格与《中阿含》与《长阿含》的部分经典有些相似。
 漫说《杂阿含》(卷五)~B 第104经(焰摩迦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R 1312经:本经叙述比丘当断几法、当舍..
 漫说《杂阿含》(卷一)~C 第3经~第14经
 漫说《中阿含》(卷八)~D 四、阿修罗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C 三、圣道经(189)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D 三、世记经·转轮圣王品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B 世记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D 第309经、第310经(鹿纽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C 第345经(集生经):本经为佛陀用偈问舍..
 漫说《杂阿含》(卷六)~E 第133~138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经》的人生启示(常静)[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修习之法·选释之二[栏目:圆慈法师]
 四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夏泽红)[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佛教是宗教吗(那烂陀长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人间典范世中稀有[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少善根因缘得生妙喜世界[栏目:不动佛·文集]
 无言通(?~826)[栏目:汉传佛教人物]
 比库等于比丘吗?[栏目:玛欣德尊者]
 一七四 叛逆猿猴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113 动脑学佛[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