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J 1042经~1044经,此三经主题是:何谓法行正行?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40

  1042经~1044经,此三经主题是:何谓法行正行?

  此三经是佛陀在拘萨罗国游行时,居止于鞞罗磨聚落北身恕林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来拜望佛陀,顺便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在1042经中,长者提出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行何因造何法而生地狱与天堂当中。如问“何因何缘有众生身坏命终,生地狱中?”佛陀回答说“行非法行、行危险行因缘故,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哪些是属于“非法行”与“危险行”呢?佛陀回答是“杀生乃至邪见”,即十种不善业。相反,何因何缘身坏命终之后得生天上呢?即“行法行,行正行”,具体而言,即“谓离杀生乃至正见,十善业迹因缘故,身坏命终,得生天上”。这里的“天上”,其范围很广,比如说得生人间的官宦帝胄的大富大贵人家,以及天上的四天王天乃至三十三天、他化自在天,“悉得往生”。如果居家人士欲求生于梵天(梵志),以此行正行法行之故,并“持戒清净,心离爱欲”的话,那么其“所愿必得”,肯定没有半点悬念。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我们在原始经典中经常见到“梵志”词,不少法师在讲经时,就很直接地将“梵志”解释为“外道”,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佛陀说法一贯讲究善巧权变,真正做到了“应机说法”,使所有闻法者都能同霑法乳。我们现在很多法师都有一个毛病习气,不善于区别闻法对象,就一个劲地劝人家往生西方,就劝人家了生脱死。问题并不是所有三宝信众都愿意往生西方和了生脱死的呀!对于这些人,我们该怎么办呢?在《中阿含·梵志陀然经》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成功的度化经历:舍利弗尊者在俗间有一个朋友名叫陀然,生前干了不少坏事,在当地名声很不好,舍利弗为此还特意登门予以劝诫,然而效果并不怎么好。后来陀然长者病得很严重,距离死神已为期不远。舍利弗闻讯后就前往予以临终关怀,为其宣讲了很多佛法(其中是否宣讲了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的殊胜法门,不得而知)。可是陀然对这些并不怎么感兴趣,始终保持沉默。舍利弗尊者不愧是智慧第一,他看穿了陀然的心思,于是改为他讲授四无量心法,满陀然所愿,助其死后上生梵天。可以说,立志于生于梵天的人并不可耻,相反却十分难得。所以说,简单地将“梵志”列为“外道”,是不太负责任的一种说辞。

  1043经、1044经内容都大致相仿,只是1043经中的这位婆罗门长者出门时排场比较大,估计是当地的一个拥有“梵分”的小地主。其场面是“乘白马车,多将翼从,持金柄、伞盖、金澡瓶”,浩浩荡荡,很是威风。至1044经中,佛陀不仅为长者讲说了戒杀乃至戒恶口两舌等法,而且也宣讲了四不坏净之法。若修习此十善行和四不坏净法并得以成就,得以得须陀洹之果。须陀洹者,乃“不堕恶趣法”,可以“决定正向三菩提”,当“七有天人往生”之时,便可以“究竟苦边”,达到最高的完美解脱。(8.3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K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行法。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I 1040经与1039经大体相似,有一位婆罗门来拜见佛陀...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C 第371经(食经):本经从四食的角度,阐..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K 1193经:记述梵天劝说瞿迦梨比丘离开..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E 845经和846经所述为五种恐怖。..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211)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D 第460~463经:此四经为长者瞿师罗向..
 漫说《杂队含》(卷二十八)~E 761与762经讲有学与无学的区别。..
 漫说《杂阿含》(卷三)~K 第73经(重担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五)~C 三、算数目犍连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H 1039经记述佛陀为淳陀长者说法,其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选 不如实知是无明[栏目:杂阿含经二十选]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二卷[栏目:净空法师]
 魔箭与花朵[栏目:慧光法师]
 出离与虔诚[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佛教有吸收新科技的传统(杨曾文)[栏目:佛教与科学]
 悼念洗尘、金山两位大法师[栏目:演培法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五[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错失良缘,终身遗憾[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存折喻:现在念的这句名号里边就有往生[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栏目:贾题韬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