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B 第1063经重点阐述不要以貌取人。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36

  《杂阿含经》从第38卷(1062经)开始一直到最后第50卷(1362经),总目为“八众诵”。 “八众”和“八部”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八众一般指人天中的八种有情,即刹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四天王众、忉利天众、魔众以及梵天众等。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天龙八部”,乃是指守护佛法的各路神祇,即天、龙、夜叉、乾闼婆(香神或乐神)、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非人、歌人)、摩侯罗伽(大蟒神)。在上述八众之中,经中主要以记述比丘及佛陀的各种演教为主。

  第1063经重点阐述不要以貌取人。有关以貌取人的故事古今不胜枚举,世间人大凡如此,没有几个能以平等心和平常心待人。当然,作为出家比丘有时也难免犯这种毛病,有时我们会退一步想:都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嘛,身处世间又岂能免俗?本经中叙述一位长相很难看的比丘,前去拜诣佛陀时,为其他比丘所轻慢。“有异比丘形色丑陋,难可观视”,说明长相不是一般的难看,甚至到了难以卒睹的地步。对此,大家都纷纷低声议论:“彼何等比丘,形状甚丑,难可视见,为人所慢?”诸位比丘的言下之意,所谓众人起慢乃是由于该丑陋比丘导致,错在该丑陋比丘,是他的丑陋污染了大家的视线,便众人感到不快,“难可观视”。这是众生的通病,遇到好事喜事便大包大揽,而遇到坏事悲事便推个一干二净,与自己毫不搭界。

  比丘们的丝毫轻慢之举,都被佛陀悉数洞察。佛陀也没有直接予以批评,而是随顺比丘们的心念:“汝等见彼比丘来,形状甚发达地区,难可视见,令人起慢不?”众比丘见佛陀如是问,便作如是答:“唯然,已见。”佛陀闻后予以纠正道:“汝等勿于彼比丘起于轻想。所以者何?彼比丘已尽诸漏,所作已作,离诸重担,断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为什么不能轻慢人家?因为人家虽说外表长相不好看,可是人家已经把自身的烦恼问题都解决了呀,起码不会以貌取人了。再说比丘们修行的目的主要还让身心得到解脱,却不是让自己长得如何庄严好看。对于出家比丘而言,他们是以德取胜,却决不是以貌取胜。故而佛陀教导诸比丘道:“汝等莫妄量于人,唯有如来能量于人。”相同的一句话,佛陀到最后又重申了一次:“汝等勿于是比丘起于轻想;乃至汝等莫量于人,唯有如来能知人耳。”佛陀的言下之意是,在没有获得真正解脱之前(具备五眼六通),就不要先入为主妄下断语。世间能给人作授记的,恐怕只有佛陀一人有此资格。我们若翻开各部经典,除了世尊以外,似乎没有哪一个人敢为他人作授记的经文记载。

  世尊是一切三界导师,在佛教领域,无论你信仰何宗何派,对本师释迦佛都决不能漠然视之。现在似乎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把自己所尊崇的佛菩萨抬得很高,而把释迦佛却冷落了——这样一来,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而不仅仅是执着分别心的问题。只有佛陀可以做到“量人”与“知人”,而其他人却不能。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都是徒有“金玉其外”,却未必是妄语。佛陀在偈中说:“何用巨大身,多肉而无慧”。外表堂堂一表人才,可是满脑子满肚子里却尽是些杂碎,毫无智慧可言。佛陀给予我们的教诫是:“莫取其身相,而生轻慢心”。以貌取人要不得,吾人可以之作座右。(9.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C 1064经重点简述提婆达多贪图供养之弊病。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A 1026经名叫“善生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C 1212经:本经是佛陀与舍利弗之间相互..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M 1160经:本经为佛陀向婆罗门讲述清净..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G 349经(圣处经):此处的“圣处”,一般..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B 951经~955经容大体相似,重点叙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D 1297经:在本经中,天子以偈问佛..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D 1084经、1085经:本经叙述人生短..
 漫说《杂阿含》(卷九)~G 第237经(长者所问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C 三、优婆塞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A 一、善人往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C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玄奘法师传第十一卷[栏目:玄奘法师传]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心识”观念比较[栏目:姚卫群教授]
 普劝修诵金刚萨埵法门[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四○八 陶师本生谭[栏目:第七篇]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一三)[栏目:杂阿含经]
 七十世 性音迦陵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修行中,度己在先还是度人在先?这个先后是否大小乘佛法的区别之一?[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现观庄严论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六章 缘起性空[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