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经:本经记述迦叶尊者为比丘尼说法而遭恶语之事。
前面几经都大多是对迦叶尊者“不为他人说法”的原由探究。从迦叶“不为他人说法”这一点可得知,迦叶曾经多次为他人说法,结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一部分比丘听了迦叶尊者的说法之后,感到“不忍不喜”,心里很不痛快。所以说法也要讲求因缘,如果说法时机和场合不太适宜,甚至闻法者对说法者本身就抱有一种抵触情绪,那么说法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无功而返。比如迦叶尊者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曾经一段时间,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而迦叶与阿难二位尊者则住在王舍城外的耆阇崛山。有一天大清早阿难来到迦叶居所,对迦叶尊者说:“今天我们俩下山,到王舍城内去乞食,如何?”迦叶尊者默然而许,然后俩人结伴而行,往王舍城方向走去。
王舍城距离耆阇崛山的东南方向大约十五里,从现在讲应该属于郊区,步行约两个小时许。当二位尊者快赶到王舍城时,天色尚未至中午乞食时间。于是阿难提出建议:“日时太早,可共暂过比丘尼精舍。”大约在佛陀六十岁左右的时候,出现了比丘尼僧团。为了避免世间讥嫌,比丘尼一般都是别居一处;为安全起见,尼师们外出乞食一般都有2~3名比丘护行。佛陀都会定期委派比丘来为诸比丘尼说法教诫,可见早期比丘尼鲜见登台说法者。于是当比丘尼众见到二位上座长老光临精舍,便“疾敷床座,请令就坐”,然后顶礼膜拜,端茶倒水,并退坐一面。
按照惯例,上座比丘总要给大家讲些开示。迦叶尊者于是“为诸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当然,绝大多数比丘尼还是欢喜赞叹的,然而听众中有位名叫“偷罗难陀”的比丘尼听法后很不开心,甚至还发出诘难:“云何,阿梨摩诃迦叶于阿梨阿难鞞提诃牟尼前为比丘尼说法?譬如贩针儿于针师家卖。阿梨摩诃迦叶亦复如是,于阿梨阿难鞞提诃牟尼前为诸比丘尼说法。”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位偷罗难陀比丘尼并不是挑剔迦叶尊者说法内容和技巧有什么问题,而在于说法次第。从尼师的话中可以得出很多信息,即在这位偷罗难陀比丘尼看来,理应由阿难尊者先说,随后才轮到迦叶尊者。现在次序被颠倒了,故而比丘尼当面指责迦叶尊者:“你凭什么先于阿难说法?”她的潜言是:无论从资历还是威信来说,你迦叶与阿难尊者都不可相提并论,可是你却毫不谦让地做了。比丘尼一句“譬如贩针儿于针师家卖”,便是对迦叶尊者的极度轻蔑,这与“班门弄斧”大体同义。
那么迦叶尊者在比丘尼众的影响力为什么不比阿难尊者呢?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这与阿难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关系。阿难侍佛二十五年,做事圆融随机应变,可以说上下左右、男众女众诸方面关系都打理得十分顺畅,这是他的优势;同时相貌庄严,态度随和,且善解人意,这些特点都会给他的个人魅力加分。更为要紧的是,阿难可以说是女众的大恩人。当年佛姨母摩诃波阇夷提在佛前苦苦哀求随佛出家为尼,佛陀出于种种原因考量未予答应。后来阿难从中斡旋调解,佛陀最终勉强答应,并制定了著名的“八敬法”。而迦叶对女人可能天生就有种莫名的反感,曾经当面指责阿难“请佛度女人出家”,认为阿难做得很不妥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比丘尼众来说,对迦叶尊者虽谈不上恶感,但是在好感上可能要大打折扣了。当然这些都属于僧团中的细节枝末,不值多提。(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