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B 1208~1211经:此四经是佛弟子婆耆舍尊者赞佛和赞上座尊者的诗偈汇总。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16

  1208~1211经:此四经是佛弟子婆耆舍尊者赞佛和赞上座尊者的诗偈汇总。

  1208经是记载婆耆舍尊者以偈赞叹佛语。关于婆耆舍尊者其人其事,在佛经中也时常见到,而且他可以说是当时僧团中颇有名气的一位诗僧,无论大会小会,还是见物遇景,他总可以即席吟些诗偈。比如说在本经中,世尊在月十五日布萨(自恣)日时于大众前坐,此时正好硕大的银盘从东方升起。此时婆耆舍尊者来了灵感,他作是念:“我今欲于佛前叹月譬偈。”当然,既然要作偈,总要请示一下佛陀。在征得佛陀的同意后,他说偈道:“如月停虚空,明净云无翳,光炎明晖曜,普照于十方。如来亦如是,慧光照世间,功德善名称,周遍满十方。”以满月譬喻事物的完美无缺,且能在黑夜之中普照大地,在座诸位中恐怕只有佛陀可以当之无愧,所以《瑜伽燄口》中有“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之赞偈。

  在婆耆舍尊者所有的诗偈之中,赞佛的内容当然居多数,但是也有赞叹诸上座弟子的,比如1209经中,尊者阿若乔陈如久住空亲阿练若处,抽空前来看望佛陀,“以面掩佛足上”而说言:“久不见世尊!久不见世尊!”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乔陈如尊者对佛陀的恭敬与挂念以及那种见到佛陀时的激动之情跃然纸上。婆耆舍尊者见到此情此景,他于是诗兴大发,便说偈道:“上座之上座,尊者乔陈如,已度忆超越,得安乐正爱,于阿练若处,常乐于远离,一切悉皆陈,正受不放逸,大德力三明,他心智明了。上座乔陈如,护持佛法财,增上恭敬心,头面礼佛足!”这是对乔陈如的高度赞叹,称乔陈如是“上座之上座”,可见作为佛初度的五比丘之一,乔陈如在僧团中不仅资格老声望高,而且也是佛陀最早度化的上座弟子之一。在诗偈中,乔陈如不仅获得了解脱,而且不慕名利,甘愿淡泊于阿练若之处。但虽身在山林,心中时刻系惦着佛陀以及佛法的兴盛与弘扬。所以当乔陈如“头面礼佛足”并且口中喃喃自语着“久不见世尊”时,我想在场的诸位尊者都被此深深地感染着。

  在1210经中,婆耆舍尊者对舍利尊者是大加赞叹。有一时期,尊者舍利弗在供养堂为众多比丘说法。舍利弗很有智慧,他的说法可谓“句味满足,辩才简净,易解乐闻,不阂不断,深义显现”,也就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于是婆耆舍尊者赞叹道:“善能略说法,令众广开解;贤优婆提舍,于大众宣畅。当所说法时,咽喉出美声,悦乐爱念声,调和渐进声,闻声皆欣乐,专念不移转。”而在1211经中,婆耆舍尊者对大目犍连尊者予以高度赞叹:“导师无上士,住那伽山侧,五百比丘众,亲奉于大师。尊者大目连,神通谛明了,观彼大众心,悉皆离贪欲。如是具足度,牟尼度彼岸,持此最后身,我今稽首礼!”这里的着眼点是目犍连尊者的神通,所谓“神通谛明了”;而神通的具体表现则是“观彼大众心,悉皆离贪欲”。当时佛住王舍城的那伽山侧,正在为五百大比丘众宣说佛法。作为上座弟子的目犍连,此时运用自己的神通对在座大众的修行情况进行一番观察,结果看到大家都获得了解脱,“尊者大目犍连观大众心,一切皆悉解脱贪欲”。能在极短的时间能能观察到所有人的修行状况,的确很了不起。从早期的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出,最早说戒一般都是由佛陀亲自宣说。佛陀在说戒本之前,都要对参加说戒的大众比丘进行一番观察,看看比丘们有没有犯戒行为。如果有,只要当场自己主动承认,并真诚忏悔,是完全可以获得佛陀以及大家的原谅的。但是有一次,一个比丘犯了戒却不肯自恣,企图蒙混过关。佛陀没有主动向大家指明,而是默然很久,一直不说戒。大家都很纳闷。后来阿那律尊者运用神通,一下子就发现了那个犯戒的比丘,并将其逐出寺外。由于这段因缘,佛陀从此不再亲自说戒,而是让上座弟子们轮流替他说戒。从这个意义上说,住持一个道场实在是不容易,不仅自己修持上让人无可挑剔,而且也要具备相当的福德因缘,否则即便是做了主持,也很难延续长久。(1.9.)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C 1212经:本经是佛陀与舍利弗之间相互自恣记载。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A 1198经~1207经:此十经重点叙述比丘(或比丘尼)不受佛之滋扰,且能降魔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J 1157经:本经叙述布施饭食当一以贯之..
 漫说《长阿含》(卷十七)~C 二、布咤婆楼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D 1277经:有一位天子于后夜来诣佛所..
 漫说《杂阿含》(卷三)~C 第62经(分别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D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五)~A 第640经(法灭尽相经):本经是佛陀对..
 漫说《杂阿含》(卷五)~H 第110经(萨遮经):本经叙述萨遮尼乾子欲..
 漫说《中阿含》(卷十三)~A1 一、乌鸟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
 漫说《中阿含》(卷二)~E 五、漏尽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童话故事中的爱[栏目:日常的佛心]
 听从导师的教言[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栏目:慧律法师]
 有些僧人不持金钱戒,却非要用持金钱戒的标准去要求,好像不太合适吧?[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具器弟子之法相 七 弟子法相与解脱的关系[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的十号[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僧道斗法的故事[栏目:自立法师]
 为什么说戒行对“做人”很重要?[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禅修三步曲...是不是就是天台宗的空、假、中啊?[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安那般那手册 V. 为什么应该修习安那般那念[栏目:安那般那手册·雷迪尊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