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L 1240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念,而叙述佛陀出世因缘。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153

  1240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念,而叙述佛陀出世因缘。

  我们常常会说佛菩萨为何而倒驾慈航,应化于世间?诗偈中这样称颂观音菩萨:“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持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即菩萨历经波折来垂迹于世间,无非就是为了度脱世人于苦海,而甘为一叶扁舟。我们的本尊释迦牟尼佛亦是如此。世尊八相成道示迹娑婆,亦是为了解决我们的老病死而来。故波斯匿王在一次独静思惟中而作是念:“此有三法,一切世间所不爱念。何等为三?谓老、病、死。如是三法,一切世间所不爱念。若无此三法世间所不爱者,诸佛世尊不出于世,世间亦不知有诸佛如来所觉知法为人所说。此有此三法世间所不爱念,谓老、病、死故,诸佛如来出兴于世,世间知有诸佛如来所觉知法广宣说者。”

  波斯匿王虽为世俗国王,却能有此念,即把释迦佛应化的本怀因缘说得一清二楚,诚是难能可贵。释迦佛在证道之初即发出感喟:“奇哉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语出《华严经》)佛与佛、佛与众生,从佛性上讲,完全平等,无二无别。从我们本具的佛性而言,与诸佛菩萨没有任何区别,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那为什么佛是佛、众生是众生呢?这就是佛陀所说,“只因妄想执著”,众生妄想妄念实在太多。佛是究竟的觉悟者,他觉而不迷;而我们众生呢,却只是迷而不觉。我们对世间一切真相只是迷惑颠倒,由于受到无明的驱使(妄想)而造出种种恶因,所谓善寡恶多,故而遭受到无穷的恶报,一直在六道中轮回不已。众生若想出离三界五浊恶世,只能从去除心中的“妄想执着”入手。妄想少一点,觉悟便会多一点,这好比黑夜离去,曙光渐来。当我们把心中的妄念都完全去除了,我们的觉悟就会渐渐趋于圆满,此时我们本具的“佛性”就犹如摩尼宝珠般倏然现前了。所以舍凡成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如何去除我们心中的“妄想执著”的过程。

  如上所述,正因为有妄想妄念,心中有执著,才会轮回于三界,能会有老病死三法的困扰。佛陀出现于世间,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的老病死三个根本大问题而来。如果众生都能够这三个问题全部解决了,那么佛菩萨又何必来世间垂化度生呢?正因为众生对于老病死问题一筹莫展,而且“其性刚强”,且极易退转,所以佛菩萨才会苦心婆心、不厌其烦地为众生提供种种方便,讲经说法。故而佛陀说:“若人寿百岁,常虑死随至,老病竞追逐,伺便辄加害!”人生不过百年,唯有如来的正法,才能使我们常驻于青春之中,“禀斯正法者,永到安隐处”。佛法犹如甘露水,能医世间百病,能将泥潭苦患中的众生安隐度至快乐无忧的彼岸王国之中。此为本经主旨所在。(2.1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A 1241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劝人皈依三宝的事迹。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K 1238经、1239经:此二经乃为波斯匿王的“独自思惟”后向佛所作的请教。
 漫说《杂阿含》(卷四)~J 第98经(耕田经)
 漫说《长阿含》(卷八)~D 二、众集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G 1231经~1233经:此三经叙述与财..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D 716经叙述比丘若不正思惟,则四正勤不..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E 第373经(子肉经):本经重点阐述观察四..
 漫说《中阿含》(卷五)~B 二、成就戒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L 第249经(舍利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276经:此二经是天人向..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八)~A 一、马邑经(上,182)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B 第409经~415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随身佩戴的观音像弄坏了,如何避免和处理这样的过患?[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弟子规[栏目:弟子规另解]
 如何念佛才可以减少杂念?[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相应46经 某位婆罗门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