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A 1294经:本经叙述无欲远胜于得欲。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15

漫说《杂阿含》(四十九)

  (卷四十九)

  1294经:本经叙述无欲远胜于得欲。

  一位天子来向佛请教:“大力自在乐,所求无不得;何复胜于彼,一切所欲备?”这里的“大力”,主要是指一种力士,拥有很强壮的身体,而且赢得大家的尊重与敬畏。倘若拥有力士的大气力和强壮的体魄,在当时印度社会看来,是一种荣耀,而且可以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故而这样的大力者是自在的,各种所求可谓万般遂意。对于世间人来说,谁能比大力士更自由自在呢?从当前社会而言,这种“大力”可以理解为体质上的健康,大家都会说钱财是身外之物,唯有强健的身体才是自己的。当我们生病时的时候,才切身地感受到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世间什么东西能比健康更显得可贵呢?

  对于这个问题,佛陀却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佛陀说:“大力自在乐,彼则无所求;若有求欲者,是苦非为乐。于求已过去,是则乐于彼。”大力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乐”的,理由是真正的自在之乐,是建立在“无所求”的基础之上,绝不是“无求无不得”。纵然是一切皆顺心如意,有求必应,但是还是有一个“求”字。这样一来,终究落于众生欲界之中,从而轮转于生死。“自在”可不一样,从佛法角度而言,众生极难获得自在,因为“自在”实际上一种远离烦恼束缚,身心自由通达,所作所为一切皆进退无碍。这样的“自由”,又岂是我们凡夫所能企及的?观音菩萨又称为“观自在菩萨”,因为他已达到了“圆融无碍”和“究竟自在”;佛可以称为“自在人”,因为佛陀所具的功德难以思议,超脱于生死流而获得大自在。故而佛与菩萨,皆为无求之人,所以他们皆拥有自在之乐。

  而作为我们凡夫呢?虽然事事一帆风顺,但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比如谁都无法预测自己能活多久,谁也没法保证一生无病无灾。秦始皇梦想着他的子孙千秋万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相当年在商界政界也曾呼风唤雨,可是其死后不久,秦江山的结终以及胡的彻底破产,这岂非命运中的冥冥安排?“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凡有所求,皆为苦源”,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佛偈中所言的“若有求欲者,是苦非为乐”,众生往往十分颠倒,以苦为乐、苦中作乐,或者明明知道是苦,却还是一个劲地去上下而求索。“于求已过去,是则乐于彼”,假如我们做到了无所求、无所欲,那么所获得的快乐,远比那些因欲而得欲的人,要快乐千倍万倍!

  无欲可达自在之乐,此为本经主旨。(4.1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B 1295经:本经叙述业与心识及生死轮回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Q 1291经~1293经:此三经阐述福、信、忍等资粮之可贵。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四)~B 二、念处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四)~A 二、梵动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B 第409经~415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R 第486经~489经(一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G 第814经叙述比丘修习出入息念,就不会..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八)~A 一、诸法本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D 断惑证真
 漫说《中阿含》(卷一)~C 三、城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M 1306经:本经叙述佛陀与阿难于天子面..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七)~A 一、林经(上、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忍耐”是成就修行的秘诀[栏目:净慧禅语]
 龙树亲友书 第一堂课[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非常感人:被判死刑的念佛人[栏目:感应事迹[网络搜集]]
 佛法的真善美(廖乐根)[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第十七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法会的目的与要求[栏目:仁焕法师]
 05-036《造佛形像能灭诸罪》[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学佛的太太如何对待丈夫包二奶?[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四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46 嫌什么?[栏目:石头路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