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I 1302经:本经与1301经大体相仿,叙述如何与“正士”(善知识)交往。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26

  1302经:本经与1301经大体相仿,叙述如何与“正士”(善知识)交往。

  天子问佛:“何人应同止?何等人共事?应知何等法,是转胜非恶?”

  此位名叫“尸毗”的天子所问的乃是世间人与人相交时的世间处置法。在平常工作学习中,我们应该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比较好呢?与什么样的人共事能获得助益而避免学坏呢?这便是我们平常所注意的交友之道和同事之道,即古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佛陀对此回答是:“与正士同止,正士共其事;应知正士法,是转胜非恶。”关于何谓“正士”以及何谓“正士法”,我在第四十八卷的1287经中对此已有大略的阐述。当然,这里的正士,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善知识”。亲近于善知识,与善知识同进退,则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助益。

  关于善知识的标准,《华手经》列为四种,即“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碍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于正法,四者常能随顺教化”四种,入于善法、阻障不善法、入于正法且能随顺教化,这样的便是善知识。天台三大部之一的《摩诃止观》将善知识列为三种,即外护、同行、教授。所谓外护者,“不简白黑,但能营理所须,莫见过、莫触恼、莫称叹、莫泛举而致损坏,如母养儿,如虎衔子,调和得所,旧行道人乃能为耳,是名外护”;所谓同行者,“行随自意及安乐行,未必须伴,方等般舟行法决须好伴,更相策发,不眠不散,日有其新,切磋琢磨,同心齐志,如乘一船,互相敬重,如视世尊”;所谓教授者,“能说般若示道非道,内外方便,通塞妨障,皆能决了,善巧说法,示教利喜,转破人心,于诸方便,自能决了,可得独行”。而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中将善知识分为五种,具体为:证德(对戒定慧三学有实修证)、教德(能深入经藏而教导大众)、达实性(深入正法)、悲愍(具慈悲心)以及巧为说(善巧方便说法)。

  以上所说的“正士”或善知识的要求都很高,可谓旷世难逢。所以还是印顺老法师说得极为中肯:“末世善知识难逢,如于佛法的行解,有一分长处,胜过自己,也就不妨如法亲近了。”在人心浮躁、都找不着北的今天,若遇见比自己高明之士,自然视为神明,虚心纳教为要是。(4.2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J 1303经:有一位名叫月自在的天子来诣佛所,向佛陀述说自己的一些心得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H 1301经:本经叙述当如法亲近沙门。
 漫说《中阿含》(卷一)~C 三、城喻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A 一、种德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A 1164经:本经思辨性比较强,主要阐述..
 漫说《杂阿含》(卷八)~J 第213经(法经):本经叙述二法与三受。..
 漫说《长阿含》(卷十三)~B 佛陀所阐述的一些教法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B 二、箭毛经(下,208)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P 484经(跋陀罗经):本经是阿难与跋陀罗..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F 1169经:本经名曰“琴经”,主要以琴..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一)~B (六)父母苦劝(七)与王相会(八)为王..
 漫说《中阿含《(卷十)~D 四、惭愧经(上)五、惭愧经(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堂就在母亲膝下[栏目:莲心慧语]
 气候[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5. 五缸黄金的秘密[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55.老耆德林欢迎 Being received by the Elder Master Te Li..[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法句经要义 第二品 不放逸品 愚人节 精进正念如守护财富[栏目:法句经要义]
 既然自己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这种付出有意义吗?还值得坚持下去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紫柏大师与云居寺(戴继诚)[栏目:其它]
 人是从哪里来的?[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俗讲:中国佛教的俗文学[栏目:吕建福教授]
 有的人遍寻名声显赫的大德与妙法,希冀以此当下开悟而省却诸多修行之苦。您觉得这种愿望真的能实现吗?[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