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意,自然无形方可明心见性
 
{返回 悟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33

  禅意,自然无形方可明心见性   

  庭前柏树地中生,不假牛犁岭上耕。

  正示西来千种路,郁密稠林是眼睛。   

               ——宋.善昭《西来意颂》

  僧人问:“如何是西来意?”赵州禅师说:“庭前柏树子!”

  僧人问:“和尚莫将境示人?”赵州禅师说:“我不将境示人!”

  僧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禅师说:“庭前柏树子!”

  扫净寮房,一盏茶几,翻阅书籍,点燃檀香,浮躁的心灵得以安顿,闲来无事品读禅诗,俗念都捐,尘心顿洗。

  对于有形和无形,我从不固执己见,这一切的缘由来源于学生时期的一篇文言文《俩小儿辩日》所给我的启发。

  孔子东游,途中见两小儿辩斗,便去问其中的缘故,方知是俩小孩在辩论太阳日出日中距离人远近的问题。

  日出距离人近,日落距离人远,原因在于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出距离人远,日落距离人近,原因在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不管是佛法还是世间法,万事万物如同《俩小儿辩日》文中的观点一样,一个是用视觉判断问题,所以远者小而近者大,一个是用触觉(温度)判断问题,所以近者热而远者凉。如同佛法一般,很多人认为禅文化神秘,殊不知禅意如同庭前的柏树一样,从大地中生长出来,不借助牛犁更不用山上劳作,随运而生、自然出现,禅也是如此,切莫一味地局限刁钻纸堆文字之上。

  凡事如果刻意地用理性思维去认识、理解它,就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身心的感受,才会有所启发和认知,不求外力、明心见性,方可即心即佛,我想“出道必须先入道”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正如“正示西来千种路,郁密稠林是眼睛”中所说的那样,佛祖西来的道路有千百条,茂密的丛林处处都能启发你的眼睛,禅的千眼可以让你获得禅悟,获得真正的智慧,与佛心灵相通。

  原来固执己见就是井底之蛙,自然无形方可明心见性。


{返回 悟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音宣流,淡泊永恒之醒
下一篇:心如明镜,安享人生静心安然
 青竹是法身,黄花非般若
 迷和悟,往往只是在于一念之间
 般若心经的人生观
 磨砖尚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法音宣流,淡泊永恒之醒
 包容,换来一种人生的自在
 浅谈佛教弘法与中国梦文化关系
 不辜负 一生为你沏茶的人
 当今社会教育,法海你懂不懂爱
 《提篮观音》本色示人的美学色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237、欢喜智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94 四海求真[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极乐愿文大疏 1 乔美仁波切简介[栏目:索达吉堪布]
 修行最忌讳的浮躁[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二]
 我执不破,不能超越轮回[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虫洞理论看佛教时空观[栏目:传喜法师]
 浅谈《楞伽经》(湛如法师)[栏目:楞伽经思想研究]
 六十八、致富之道[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栏目:妙祥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二 6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四点不同[栏目:宽见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