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四)~D 断惑证真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3

  上接《波罗牢经》————

  那么如何修行呢?这是伽弥尼十分关心的话题。

  于是佛陀开始向伽弥尼传授断惑证真之法。是些什么法呢?概括而言,就是远离十恶,勤修十善,并修习八正道。当然,世尊说法往往是十分注重对象的。由于这位波村长是一位居家人士,所以佛陀就说“昼日教田作耕稼,至暮放息,入室坐定”,就是说白天好好干活,把农田里的活都做好,这是养身之本,不可荒废;等到太阳落山了,就回到家里,好好修行。如何修行呢?就是“入室坐定,过夜晓时”而作种种观想参悟。关于修行的过程与步骤,佛陀在这部经中讲得非常详细,我不妨就这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汇总一下。

  断除疑惑而得升进的步骤:

  ①止十恶——→②行十善——→③生起欢悦——→④生起喜——→⑤止息身——→⑥身觉乐——→⑦远离——→⑧正念——→⑧——→一心——→⑨升进。

  当达到一心的时候,便“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继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当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我们就会对那些论士们各自所述的观点,就不会再生起分别心,无论他们所说的是对是错,在我们的心中都不会生起丝毫的波澜,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不犯世怖与不怖,常当慈愍一切世间”的境地,我们不再为是非问题与大家争个高低上下,我们的心中只有欢悦,只有慈愍,没有各种不好的因素掺杂在里面,“不是不非,达内心止”。不仅如此,佛陀还进一步说,我们不仅要对那些所谓“错”的或者“对”的东西无动于衷,也就是对于四论士所争论的问题视而不见,同时对于上述所列举的几个譬喻也都不生起任何的判别心。修到最后,便会得到远离,也就是禅定;当获得禅定后,便可得正念,可得一心,最后,“于现法便断疑惑,而得升进”。

  当伽弥尼聆听了佛陀的教导之后,便“远离尘垢,诸法法眼生”,继而是“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已住果证”。从此以后,他开以佛为独尊,“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对佛法生起了坚固的信念,尽形寿,皈命三宝!

  在这里我需要说明一下,关于上面几个修行中的术语,除了对“十恶”与“十善”、“正念”几个名词大家都比较熟悉以外,其他的诸如“生起欢悦”、“止息身”、“身觉乐”等名相,我们都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却无从体悟它们的真正含义。比如说“一心”,如何才能达到“一心”呢?是不是做到前面几个次第,就可以了呢?那么前面的又如何去体证呢?这些都是我们用语言而无法表达的。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地领略呢?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我们现在只是停留在闻的层面上,接下来,我们需要对佛陀所说的教法,进行全面而深入地领悟,并按照佛陀所说的去老实修老实行,这样才能逐步达到“三摩地”的境地。当我们完全处于“三摩地”的时候,便会豁然开朗,对于佛陀所说的义理,我们每个人,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真是妙不可言,“不可说,不可说”……

  (这篇随笔前后共写了9天时间,中间参加了弥陀佛七,所以拖延了好几天)

  (界定 2008年12月16日草就于普陀山佛教协会)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五)~A 一、等心经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四)~C 三、波罗牢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D 第616经(厨士经):本经主要讲作为比..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G 第379经(转*轮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三)~B 二、善生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D 四、怨家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L 1285经是天子以偈问佛:“何法起应灭..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276经:此二经是天人向..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F 1169经:本经名曰“琴经”,主要以琴..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S 1313经:本经叙述贤圣之道看似甚难实..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二)~A 优婆离经(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浅谈菩萨戒(衍兰)[栏目:律宗文集]
 浅谈王维、李商隐诗歌佛学意趣的差异(陆琳)[栏目:佛教与艺术]
 有断恶行善的决心才可以念佛[栏目:达真堪布]
 支分调整和根本调整不能颠倒[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生命和谐管理(之二)[栏目:悟妙法师]
 现在主义[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以前,我每天拜佛、打坐、诵经共三个小时,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不能坚持做这么多了,这样会..[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愿做轮回的终结者[栏目:传喜法师]
 佛、菩萨的净土,就在当下[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杂谈《杂阿含经》的涅槃思想(明远)[栏目:涅槃思想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