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D 四、息止道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56

四、息止道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年轻的比丘,始习戒时,应当安观想骨相,观想青相、腐相、食相、骨锁相,以便除去贪欲与瞋恚之病。

  我们时常会讲这样一句话,叫“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还有一句话,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若将这两句话综合起来,便是指导我们如何修行的一个实践法门。我们都在讲要持戒,这肯定是没错的,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两位根本老师,一位是以本师教主释迦佛为精神导师,即“以佛为师”;另一位就是在佛陀入灭之后,我们要“以正法、律为师”,通俗地讲,就是“以戒为师”。如何做到“以戒为师”呢?就是按佛陀为我们制定的戒律摄念行事。当然,戒的种类不同,这就存在一个戒相差别的问题。比如说,四众弟子之间所持的戒相肯定是有差异的,否则就会乱了秩序。当然,这种差异也是相对而言,比如说居士信士,如果一心精勤修持,一生独身茹素,按比丘戒的标准要求自己,也是令人尊崇之举。就是说,在持戒方面,讲究“就高不就低”,例如一位比丘,如果把自己降低到一个优婆塞的持戒标准,那就很有问题。然而我们所处的地球千差万别,在戒律的开遮方面也有一些方便。然而有时或许会“方便”过了头。比如说我在凤凰博客上看到博友“狮子吼”的一篇博文,提到日本僧人到闹市去开酒吧,日本的清酒在酒吧里被称作“般若汤”,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引文见凤凰博客:http://blog.ifeng.com/article/2867407.html)。我私下想,中国佛教在若干年后,会不会步日本佛教的后尘,谁也难以预料。

  我个人的观点是,无论是出家还是居家,持戒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孤立地机械地谈持戒,往往会使我们不得要领。我的意思是,在谈持戒的时候,一定需要有一些配套的设施,指导我们如何持戒,怎样持戒才叫如法如理,不出偏差。打个比方来说,出家比丘要“戒淫”,这个大家都知道,耳熟能详。但是,如何断除淫?如果单纯从色身方面讲,不与女人接触,算不算戒淫?如果仅仅是从色身方面远离女色,只能说做到了戒淫的三分之一,因为另外的口讲淫乱之语,心中作淫乱的意念,这些都是戒淫的内容。但是,身、口二戒我们都可以做到,而这个“意淫”,则是很难戒除的。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要向我们的精神导师请教了。我们的精神导师是哪位?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到哪里去请教?自然是经典。哪部经典?就是四部《阿含经》。

  有人喜欢研究各种阐释经义的论著,诸如《百法明门论》、《俱舍论》、《成唯识论》,还有像《大智度论》、《中论》等等,不一而足。为什么喜欢研究论藏呢?我个人以为,可能是收效较快,能够易入门径,而相对来说,经典则比较难以把握火候,有时候还要靠自己花大力气去汇总分析,费时费力,见效甚微。如何评价经与论?我觉得从打基础的角度来讲,读经论著自然是必要的,但是要想更深层次地发展,不下功夫攻读原典,则很难取得自己独到的见解。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研究经济学或社会学的朋友,有一个人的著作必须要去细读与精读,那就是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如果对西方基督教的发展史不作深入考察,那么我们读这篇经典著作时,就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是不知所云。但是,通过对一些注释分析性的论文的系统研讨后,我们终于厘清了:韦伯在试图阐述两个极为重要的论点:第一,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它的本质特征;第二,宗教信仰与我们日常的经济行为,究竟处于何种的关系状态之下。通过分析论证,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新教那种“苦行僧”式的宗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在回到正题。世尊在这部《息止道经》中,教给了我们如何持守禁戒的窍门,那就是于静处息虑,运用种种观想,从而对治我们面临的各种幻境。尤其是那些刚出家未久的年青比丘,运用观想是十分必要的。用一个专用术语来讲,这个观想的过程可以称作“止观”。佛陀对比丘们说:

  年少比丘始成就戒,当以数数诣息止道观相骨相、青相、腐相、食相、骨锁相。彼善受善持此相已,还至住处,澡洗手足,敷尼师檀(坐具),在于床上结跏趺坐,即念此相:骨相、青相、腐相、食相、骨锁相。所以者何?若彼比丘修习此相,速除心中欲恚之病。

  从上面一段经文之中,我们便可以深切体察到,佛陀说法是讲究对象的。在这里,佛陀主要是讲给那些“年少比丘”们听的。年青小伙子虽然出家了,披著了袈裟衣,但是从身体上讲,正是精力旺盛、意气风发的时候。年青人都喜欢时髦,喜欢打扮,见到漂亮的女孩子们,难免会生起贪恋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强制性地让大家去讲什么持戒断淫之类的官话,自然解决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还是佛陀高明,他让年青比丘们先去现场参观。参观什么呢?就是参观死尸之相。我在前面的相关文章中曾经说过,教育领导干部,防止贪腐的最好办法,就是经常拉他们去参加追悼,让他们多看看死人,刹一刹他们的贪婪欲念。佛陀就采用这招,灵光得很。他对年少比丘们说,你们要经常去参观一下那些死尸(古印度人的死后丧葬习俗我还不是很了解,有机会需要补一下课),参观死尸是如何朽化的,如何变成青瘀之状的,变成脓烂腐败之状的,变成被野狗野鹰撕啄后残缺不全之状,最后只剩下一堆枯骨之状。我想这些年少比丘参观过后,在十天半月之内,保准不会生起任何色淫的贪念。

  不仅如此,年少比丘们参观过后,还要时常加以观想这些死尸腐朽之状。具体做法就是把手脚都清洗干净,然后将坐具铺好,到床座上息心静坐,然后对这些死尸加以观想,从而达到对治淫欲的目的。

  在观想了死尸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要将自己的色身进行一番观想,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范畴,那就是四念处之一的“观身不净”。从观身不净开始,进步由己推及其他,从而推导出“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四种观法,都是一种以智慧为本体,然后籍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当然,在这部经中,佛陀重点讲解了“观身不净”,对于其他三种观想,并没有多加展开。因此世尊最后告诉我们:

  如是行精勤,常念不净想,永断淫怒痴,除一切无明,兴起清净明,比丘得苦边。

  世尊所言,乃字字正理,无有遗漏。佛陀既已把道理讲得如此明白,吾辈理当谨遵奉持!

  (界定,09.07.09,于南海普陀山)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E 五、至边经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C 三、福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三)~B1 二、说本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H 第1002经:在本经中天人接连提出四个..
 漫说《杂阿含》(卷二)~G 第43经(取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A 第256经~258经(无明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G 第237经(长者所问经)
 《长阿含经》内容综述(C)(表三)
 漫说《中阿含《(卷十)~D 四、惭愧经(上)五、惭愧经(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C 873经叙述四种调伏众,分别为比丘、比..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B 994经:本经为记述婆耆舍尊者临灭之际..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K 第362经(多闻比丘经)、363经(说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聚散随缘[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如何是世间最幸福的人[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宗喀巴功德赞(多识 译)[栏目:多识仁波切]
 临终成功助念往生开示[栏目:妙量法师]
 生食[栏目:这样吃最健康]
 相应13经 虚空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36.受相应]
 合作与服从[栏目:工作好修行]
 建立企业成菩萨净土[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应感德政[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金刚乘的字汇解说[栏目:蒋贡康楚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