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叫做菩萨戒?
 
{返回 佛学小知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56
什么叫做菩萨戒?

  近世以来,我国佛教界所传的三坛大戒中,第三坛所授者即为菩萨戒。这是僧俗皆可受的戒律。菩萨戒为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又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而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为小乘声闻戒。

  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必须持守。

  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特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

  梵网戒本所受戒之作法出《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分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

  瑜伽戒本出《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道俗通摄,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

  古代以瑜伽戒为主,今则盛行梵网戒。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

  (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

  (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

  (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

  (五)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分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

  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之性质,相似于八戒(八关斋戒),八戒亦为七众戒外之一种别解脱戒。但菩萨戒中,有些相似于八戒,故为“顿立戒”;有些则不同于八戒,而相似于七众戒之“渐次戒”,故菩萨戒之种类可分为二:

  (一)顿立而可单受之菩萨戒。

  (二)渐次而须先受三归五戒等之后再受的菩萨戒。

  汉译藏经中较受重视之菩萨戒本或菩萨戒经有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瑜伽师地论菩萨戒本、菩萨地持经戒本、菩萨善戒经戒本、优婆塞戒经戒本等六种。若以顿渐二类分之,璎珞与梵网属于顿立,其余之瑜伽、地持、善戒、优婆塞等戒经则属于渐次戒。

  又我国菩萨戒之弘传始于鸠摩罗什(344~413),于敦煌写本中有罗什撰之受菩萨戒仪轨一卷。至于受戒之作法则以昙无谶(385~433)于姑臧(甘肃武威)授与道进等十余人菩萨戒为嚆矢。南朝梁、陈二代,受菩萨戒风气盛行。梁武帝、陈文帝均为菩萨戒弟子。梁武帝曾造立戒坛,诏请慧超授菩萨戒。复于天监十八年(519)自发弘誓,于等觉殿从慧约受菩萨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从受者四万八千人。一说武帝从智藏受菩萨戒。至隋代,文帝从昙延受菩萨戒,炀帝从智顗受菩萨戒,均称菩萨戒弟子。由此可窥知受菩萨戒风气盛行于我国之一斑。


{返回 佛学小知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徒为什么要受戒?
下一篇:如何诵经
 “出家”的含义(如本法师)
 听经、背经的方法(宣化上人)
 参禅的“秘诀”(宣化上人)
 佛教为什么要上早晚课?
 向往成佛是否也是一种执着?(济群法师)
 在家居士需要受持哪些戒律(济群法师)
 佛教徒为什么要受戒?
 佛教常说的“慧”有哪些含义
 详说佛教的“皈依”含义(广超法师)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科学观 结论[栏目:尢智表居士]
 不修加行而直接成就的只有利根者[栏目:达真堪布]
 六十九世 永觉元贤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五、以智慧观察受[栏目: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回归净土[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为食肉者说(妙赋)[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6、我执[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下面是有关魔王波旬的提问![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说吉话祥 二十六 适时闻佛法 Kalena dhamma-savanam[栏目:说吉话祥]
 《小业分别经》一[栏目:玛欣德尊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