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5、什么是六度?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48

25、什么是六度?

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播罗弭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槃113究竟之彼岸。为大乘佛教的中心教义。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114。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给与众生利乐。2、戒度(尸波罗蜜或尸罗波罗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3、忍度(羼提波罗蜜):谓菩萨由修忍度,能忍受一切众生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即能断除嗔恚烦恼。4、精进度(毗梨耶波罗蜜):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115,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5、禅度(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止观116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6、慧度(般若波罗蜜):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无知(无明)。

(一)布施。

我们有些什么病?第一是贪病,贪悭 ,这是病根,可以说无量无边的烦恼业障、生死轮回,都与它有关。所以菩萨修学是从根本入手,得用个方法来对治它。‘贪’是贪求,凡夫欲望没有止境,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117六尘118贪而无厌。悭吝与贪可以说是同类的,已经得到的不能放下,叫做‘悭’ 什么叫做迷?什么叫做悟?所谓迷,不知道贪悭是病,认为是应该的,是一桩好事情,这就是迷惑。觉悟了,知道它是病根,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苦难,如果真正从心地里面把悭贪拔除,就会离苦得乐。无量的烦恼可以归纳为一百零八类,百八烦恼;《百法明门论》再归纳为二十六种,二十六种再归纳就是六个根本烦恼119。六个如果你还嫌多,还可以归纳为贪嗔痴三毒烦恼。因为有这三毒,心里头有毒素,果报就是生死轮回。三毒烦恼,哪一个最严重?就是悭贪。所以菩萨行法把布施列在第一条,布施是对付悭贪的。

佛陀教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能够以清净心、真诚心,服务一切众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而不求回报,这是布施。虽然不求回报,但自然会有善报。

(二)持戒。

持戒对治恶业120 。恶业的果报在三恶道121。我们不想得三恶道的果报,一定要把恶业断除;不造恶业,当然就不堕恶道。除恶业用什么方法?持戒。持是保持不失,戒是戒律;戒律是善业,是恶业的反面。戒律也归纳为三大类:第一、律仪戒:律,有条文规定,像法律一样,譬如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都有条文;仪是讲威仪122、仪态。戒律里面关于威仪的地方非常之多,威仪就是小节;连小节都不犯,这叫不犯威仪。也就是说,礼节、戒律在生活中都要遵守。第二、善法戒:一切善法,对自己身心有利益的,可以增长善根的,虽然戒律里没有,我们要遵守,也算是持戒。第三、益众戒:对于众生有好处,是利益众生的,菩萨也应该舍己为人;这是属于菩萨戒,菩萨能够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持戒的功德是清凉、解脱。能持戒的人,心地清凉、烦恼少。解脱是自在,戒律清净,就得自在。由此可知,戒律不是约束人,而是真正教我们得到自由自在,把我们一切无明123、烦恼除掉。

(三)忍辱。

忍辱对治嗔恚。嗔恚:这是非常重的一种烦恼,果报也非常可怕,悭贪是饿鬼道的业因,嗔恚是地狱道的业因。佛法常讲‘火烧功德林’ ,这个火就是嗔恚之火,功德指定慧,一发脾气,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定慧都烧掉了。功德能断烦恼、能破无明,如果嗔心不断,我们烦恼、无明一定会增长。为了要拔除这个病根,菩萨修忍辱波罗蜜。六度里面只讲忍,辱是翻译经典的大德加上去的。中国人很有耐心,能忍;可是有一桩事情不能忍,‘辱’不能忍。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 ,杀头可以忍,没有关系,侮辱不能忍。中国人自古以来把辱看得很重,译经的祖师大德认为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忍加上辱,这是专门对中国人说;能忍辱,那就无有一法不能忍。忍要有智慧,通达空性而忍,而不是强忍。忍辱,不把需要忍受的放在心里,忍辱波罗蜜就广大而无有边际,都把它化成智慧,都把它变成禅定。

忍辱,分为三大类:

第一、人害:别人想尽方法障碍你、伤害你,你要能忍。但不是强忍,一定要明了这里面的道理。那个人为什么障碍我、伤害我?他为什么不障碍别人、伤害别人?佛门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他伤害我是自己的果报,果之前一定有因,一定是自己以前伤害过他;如果真正觉悟到这样,我们可以做还债想,生欢喜心,这一笔债务还了,再也没事了。菩萨在世间是个觉悟的人,菩萨会不会受到伤害?会。躲不躲避?不躲避,他知道这个债一定要还,躲不过的。凡人迷惑颠倒,于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觉悟的人,样样事情都给你了断,绝对没有报复的念头,只以慈悲与智慧待人,广结善缘。你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害人就是害己。

第二、世苦 :世间的苦难要能忍受。饥寒之苦,物质环境上缺乏之苦,都要能忍受。这也是属于自己的业力,譬如财物缺乏,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今天得的果报样样缺乏,是因果相应,我今天受这个贫穷也是应该的;看到别人富足,应当明了,前生修财布施,他得财富,他今天享受是应该的。觉悟的人不怨天不尤人,晓得因果相应。如果想改善自己的环境,就修因,不必去羡慕别人。我们要想得财用,多多修财布施,财用决定不缺乏。

第三、修法:佛法的修学要能忍耐。佛法的修学要无量124劫的时间才能成就,你要有耐心,没有耐心就不能成就。所以我们修学要有耐心、要有恒心,锲而不舍才能有成就。大多数的人退堕,都是因为没有耐心。古人亲近一个老师,至少都在十年以上。《高僧传》里,亲近一个善知识二十年、三十年的很多。师友具足,同学互相切磋,老师指路,才能成就。像江味农125居士、周止庵居士,一生在一部经上用四十年的时间,所以人家的成就不是偶然得来的。任何人有这样的毅力、耐心,都会有成就。古人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耐心、有忍辱的心,就会成就。

忍辱的功德:第一、不失:布施是能修功德,忍辱是能保持功德,不会让它失掉。第二、成就:保持就能成就,世出世间126法都能成就。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要靠耐心,要能够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冲动,要沉住气,循序渐进,才能成就。现代人急躁,什么事都要快速,弊病很多。

(四)精进。

精是得其精华、纯而不杂;进是进步。天天求进步,儒家讲日新又新,佛法讲精进,永远进步。精进也分为三类。第一、披甲精进:这是比喻,古代打仗,士兵披盔甲冲锋陷阵,现代战争战车列在第一线,也是披甲精进;这是比喻勇猛的意思,没有畏惧,向前精进。如果自己肯努力,什么样的障碍都挡不住我们。什么东西能障碍自己?懈怠懒惰障碍了自己,外面的力量是没有办法障碍的,无论顺境逆境都不能障碍,就怕自己懈怠放逸,那就没有法子。第二、摄善精进:这是讲精进法的内涵。我们的精进,要向一切善法去追求、去努力,千万不要向恶法精进,那就坏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佛教导我们的精进法。第三、利乐精进:于一切众生有利益,一切众生能够得到乐受,这个事情我们要努力去做。诸位要晓得,令一切众生真正得到福利安乐,就是佛法,这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安乐。我们自己要努力修学,要把佛法发扬光大,介绍给一切众生,帮助他修学,使他得到福利安乐,这是精进波罗蜜。只有利益众生,才能利益自己。

精进的功德是增善、不退。增长一切善法,使不退转,这是我们现前得到的利益。能增善、能不退转,懈怠的毛病自然就断掉。懈怠懒惰,使我们世出世间法的修学都不能成就,都不能够圆满,所以这个毛病一定要对治克服;能克服,一定能成就。

(五)禅定127。

这是佛法修行的关键、枢纽。前面四种都是为修禅定做前方便。你放不下,不能得定,你有恶业、不能忍辱、懈怠懒惰,也不能得定,可见得前面所修都是为禅定做预备功夫,禅定才是真正主要的修学。禅这个字是梵文音译,定是中国字,定的意思与印度禅那的含义很接近,所以古人翻译就把这两个字合起来,这种翻译法称为梵华合译。禅的意思是不著相,《金刚经》所讲‘不取于相’ ,这是禅;‘如如不动’ ,这是定。禅定并不是天天盘腿面壁打坐,那是坐禅;禅定范围广大,这不过是修学禅定的第一种而已。禅定著重心不动,身要动;身是一部机器,机器不动就不能发挥它的功能,所以机器一定要运作,身要动,心不能动。佛法常用圆(*轮)来表法。圆周要动,圆周不动的话,圆就不起作用,我们今天一切的文明,可以说都是圆带动的;但是圆心动不动?心不动。所以禅定著重在心不动,身要动。所谓体动心静。


六祖大师在黄梅八个月,他修的禅定就是这种功夫。黄梅那时住一、两千人,他每天替常住128工作,舂米劈柴,身一天到晚要动,没有休息,心不动。他在黄梅八个月是真正在那里修禅定,所以五祖把法传给他。《六祖坛经》实在了不起,这本书是中国人自己说的,不是从印度经典里面翻译过来的,它的内容几乎包括全部佛教的原理原则,把一部《坛经》念通,所有大小乘法全部都通达,这是非常好的书,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我们认真去学习、体会,知道什么叫做禅;禅应用在生活上,行住坐卧、穿衣吃饭,没有一样不是禅。表现在艺术上,像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刻、诗歌,都带有非常浓厚的禅家色彩,这就是禅的艺术化、禅的生活化,使我们整个生命都变成禅定。从禅定里透出的智慧称为般若智慧,是真正的智慧。

禅分三大类。第一、世间129禅定:指四禅八定。这一种禅定修成之后果报在四禅天、四空天,色界、无色界,三界130里面最为殊胜。第二、出世间131禅定:佛学名词称为九次第定,就是第九定。前面八定是世间的,色界有四种禅定,无色界有四种禅定,一共是八种,禅定功夫浅深不一样。定功更深,再往上超越,就是第九定,第九定是属于出世间的,超越三界六道。第九定指小乘的阿罗汉,阿罗汉与辟支佛所修的是出世间的禅定,乃至于诸菩萨们所修也是出世间的禅定,都超越了世间。第三、上上禅定:是诸佛与大菩萨们所修。如果将范围扩大来说,凡是能见性的禅定都可以称为上上禅,六祖大师所修所传的就是上上禅定。

禅定的功德是静虑,静虑是我们现前就能得到的好处,身心清净,头脑清楚,不迷惑颠倒。心清净、头脑清楚,这是禅定的好处。它能成就一切世出世间法,对你的学业、事业,都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禅的生活化。更殊胜的功德是见性,明心见性。禅定是佛法修学的重心,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禅定,不修禅定不能称为解脱门,不修禅定不能见性。为什么有这么多法门?为了适应不同众生的需要。法门是方法、手段,修禅定有无量无边的方法,并不只有盘腿面壁,盘腿面壁是无量无边的方法里的一种。念佛也是禅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事一心不乱就是出世间的禅定,理一心不乱就是上上禅定;用念佛的方法来达到,所以念佛也是修禅定。禅定能对治散乱,散乱就是精神意志不能集中,这是障碍。精神意志不能集中,智慧不能现前,这也是大病,要用禅定的方法来断除。

(六)般若。

汉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无上妙慧。这是佛法修学的目的。关键的手段是禅定,因定开慧。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智慧是从定中生的;心要是散乱,决定没有智慧。般若有三种:实相、观照、方便。实相是体,是般若智慧的本体。观照是自受用,是自修自证。方便是教化众生,善巧方便。

般若的功德是大觉,大觉就是成佛,圆满彻底的觉悟。自觉之后一定要度他,要帮助别人觉悟。般若能对治愚痴。愚痴就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断尽就成佛。成了佛,九法界132有情众生,他都有能力教化,而没有障碍。

六度,如果不能除障,就不叫做‘度’ ,那是修六种福。如果能除贪悭、恶业、嗔恚、懈怠、散乱、愚痴,这才叫做六度、六波罗蜜。儒家三达德:大智、大仁、大勇,与佛法讲的六波罗蜜非常接近。布施、持戒是大仁;布施是能够推己及人,持戒能够令一切众生欢喜,对你不恐怖、不会害怕,因为持戒的人不会伤害任何人。忍辱、精进是大勇,禅定、般若是大智,岂不是智仁勇三达德具足!这是菩萨修学的纲领,可见得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儒家所修学的接近大乘教义。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26、什么是正信?
下一篇:24、什么是十善?
 47、有人说:‘佛教只关心来世,不关心今世。’这话对吗?
 84、在佛坛上烧很多香是不是能得更大的庇祐呢?
 75、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如果人人出家,世界岂不是会灭种?
 54、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有什么不同?
 15、凡师长或者上师的话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吗?
 21、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
 32、学佛的人如何对待社会职业?
 70、有人视地狱为实有,也有人说它是唯心所造,并不真正客观存在,何者的..
 16、一个人可以有两个师父吗?
 92、是不是凡是咒语都属密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280、行化国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菊花未谢梅花开[栏目:明一法师]
 冥阳两界离苦得乐[栏目:仁焕法师]
 信女绣佛[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65.遍寻不着瞿低迦的识[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烦恼[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第二十九 心材喻大经[栏目: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福落如果,恩化成粥(杨颖)[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遗教经讲解》一封大觉者的遗嘱[栏目:正如法师]
 近代中国对传统佛教的反思与日本的“批判佛教”驳议[栏目:杨维中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