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47、有人说:‘佛教只关心来世,不关心今世。’这话对吗?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9

47、有人说:‘佛教只关心来世,不关心今世。’这话对吗?

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来世是今世的继续,今世是过去世的来世。三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三世’代表生命流转的全过程。佛教所关心的是一切生命流转中解脱升华的特殊过程。‘整体’观念是佛教哲学的一个最大特点。那种只考虑今世利益而不考虑影响到来世善恶结果,只考虑今世的苦乐处境而不追溯过去世的因缘,是一种‘见树不见林’的局部观念。世俗观念的阶段性和支离破碎性就表现在这类问题上。佛教来世的幸福并不是一种虚幻的追求,而在建立在今生今世的道德基础上的造福行为。这种造福的高尚道德行为,利己利众行为,本身是立足于现实,有利于自己和社会的今世见效行为。换言之,你怎样对待别人,你就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你善待别人,别人才可能善待你;害人就是害己。所以,五戒、十善既有利于今生,也有利于来世。如人的高尚行为对家庭、社会造成的利乐,和人类道德的堕落所引起的犯罪行为对自己和社会造成的祸害。可惜世俗的眼光只觉察到这种今世的利害现象,认识不到长远的利害关系,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佛教则是让我们看远一点,从根本上解决今生和来世的问题。

附:有人说:‘佛教是向往来世,不重视现实的消极宗教。’这话是否有道理?

这是外人对佛教缺乏了解的不适当的评价。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佛教是‘立足现实,追求长远’的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性宗教。佛教的目标体系有世间和出世两类。世间目标是脱离畜牲、饿鬼、地狱三恶道,争取转世人天二道和人天之中的富贵、快乐的人天之身。出世目标又分无苦、涅槃和成佛两种。佛教是因果论者,任何一种目标都是建立在实实在在因缘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来世的优胜转世和解脱成佛的目标,都是建立在今生今世的道德行为基础上的。佛教徒的一切行善利众的道德行为,长远目的虽然是为了来世的幸福和永远离苦得乐,但善行道德本身也有利于今世的生活。行善利众行为,对现实社会和众生有利,也对本人有利,如行善利众之人,在生活中倍受人们的尊敬爱戴,人缘好、办事顺,自己今世的的生活当然蒸蒸日上。

只关心眼前利益的‘近视眼’,目光短浅,缺乏长远的目标,因此也处理不好眼前的事情,如为眼前的经济利益,疯狂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带来长远的危害,和不相信死后的善恶报应而肆无忌惮地进行危害人类社会的犯罪行为等,都是愚昧短见的现实例子。目光远大的人,为长远利益著想,不会斤斤计较眼前利益,佛教徒为来世和永世的幸福,为众生的幸福,淡化和放弃自己眼前的利益,正是佛教伟大的价值观的体现。如果这种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有益无害的价值观被视为‘消极’的话,那么什么是‘积极’的呢?难道像野兽似地残酷争夺生存空间,不择手段地在名利场上进行竞争,才是值得提倡的积极的价值观吗?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48、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下一篇:46、‘空’是什么都没有吗,佛教是虚无主义或唯心主义吗?
 55、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
 80、佛法教导安忍,但如果我们处处忍让,岂不是更成为他人欺侮的对象?..
 36、怎样诚信待人?
 14、亲近善知识后该如何修行?
 68、很多人说小乘是低级的佛法,所以大乘行者不应修持,这是对的看法吗?..
 78、怎样才能知道前世及来世?
 15、凡师长或者上师的话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吗?
 77、我常常发恶梦,怎么办才好?
 96、西藏喇嘛的名称很多都叫‘宁波车’、‘仁波切’及‘仁宝哲’等,这个..
 17、应该怎样听闻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五次研究会[栏目:太虚法师]
 琉璃光现消灾障[栏目:传喜法师]
 佛法理念的解释(节选)[栏目:如孝法师]
 以净观消尽贪瞋痴烦恼[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教的头陀苦行法(济群法师)[栏目:律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