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81、如果业力是不会消失的,忏罪又有何用处呢?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8

81、如果业力是不会消失的,忏罪又有何用处呢?

在佛陀开示因果教法时,为了确立大众对因果之信念,并未开示忏罪之法门,只说业力固定及有因必有果报。在佛陀开示大乘教法时,才教示了忏罪之法门。要忏罪净障,必须具足四力:(一)境力——靠依止境而忏罪。我们以三业作不善,其对像不外乎圣众与凡俗众生,所以在忏罪时,亦依赖圣众及众生,例如供养三宝及为有情众生作利益事业等;(二)追悔力——畏怕所作不善之果报而生追悔曾造不善业因的真切心;(三)对治力 —— 以忏罪为动机所作之修持;(四)誓愿力 —— 决心不再作同类之不善业。若四者具足,就等于把业因种子烧坏了及把它与好比水份及养份的烦恼外缘隔绝了,令其不得成果。这并非说 ‘种子’消失了,而是说我们令它不得成长及成熟。所以,大乘之忏罪概念与小乘之因果业力概念毫无矛盾。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82、佛教人士常常放生,但既然在放生后动物一样会死,放生又有何意义呢?
下一篇:80、佛法教导安忍,但如果我们处处忍让,岂不是更成为他人欺侮的对象?
 20、佛教只讲随缘吗?
 6、我本人信仰三宝,但我的信仰却常令朋友及他人评谤,我应当怎么办?..
 10、什么是自知之明?
 73、佛教徒可以经营佛具店及佛像买卖吗?
 44、为什么要减少欲望、杂念?
 35、佛门礼仪是什么?
 64、有些人能见到佛与菩萨等,甚至能与之沟通或得他们之放光加持。为什么..
 57、什么叫传承?传承共有哪几种?
 83、佛珠的意义是什么?市面上有多种佛珠,应选哪一种才适合呢?..
 63、有些人自称能魂游净土,也能带别人灵游净土,这是否真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天路上 布施为先[栏目:布施]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